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文學論文 > 新聞傳播學 > 關于新聞論文

關于新聞論文

時間: 秋梅1032 分享

關于新聞論文

  新聞是指通過報紙、電臺、廣播、電視臺等媒體途徑所傳播信息的一種稱謂。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新聞論文的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關于新聞論文篇1

  淺談如何讓新聞檔案為新聞增值

  對于新聞事件的報道和采編來說,需要進行深度的整合,而在進行整合的過程中也就是對新聞觀念的整合、對新聞媒介的整合以及對新聞角色的定位等。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把相關的新聞檔案和當前的新聞事件進行整合。例如,在舟山日報推出“平民英雄”丁紅武系列報道中, 就可以將當前的發(fā)生的丁紅武舍己救人事件和以往軸上歷史上發(fā)生的相關新聞事件聯系起來,通過對相關新聞檔案的整合與總結來進行綜合報道,這樣一來,我們的新聞報道也就更加具有深度,也使得新聞檔案開始為新聞事件增值。與此同時,我們對新聞檔案進行整合與分析,也可以從中分析得失,進而進行有效的總結,以便更好的、更加客觀和科學的進行新聞事件的采編與報道。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管理好新聞檔案呢?對此,筆者展開了相關的分析。

  1、新聞是在時刻發(fā)生著變化的,也就是說今天的新聞就會成為明天的檔案,所以我們一定要管理好這些檔案,進而擴大我們的視野。

  我們知道,新聞報道過后,經過一段時間相關的新聞就會成為人們眼中的舊聞,這對于這些新聞檔案來說,看以已經沒有什么作用和影響力了,但是他卻并沒有失去自己應有的價值。就從上面我們所舉的舟山日報報道“丁紅武救人事件”中可以發(fā)現,我們的新聞報道通過對以往新聞檔案的梳理和總結,進而將新聞廣度、深度進一步的拓展開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通過對相似事件的分析和整理,將年以來舟山發(fā)生的類似事件、新聞故事等進行再次的回放,我們發(fā)現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如:蔣紀周舍己救人、年報道的巡警夏騎兵奮不顧身搶救落水婦女、年報道的滅火勇士陳建軍、年報道的模范村黨支部書記朱綴絨、年報道的海島孩子的好師娘楊蘭娟等。對于這些新聞時間來說,已經成為我們的新聞檔案,但是我們把這些新聞和當前所發(fā)生的新聞時間貫穿起來,也就使得新聞報道更加全面,也大大的豐富了新聞的內容,實現了新聞的深度挖掘,增加了相應的新聞價值。

  2、要充分的對新聞檔案進行挖掘,把具有重要價值的新聞檔案開發(fā)成能在當今社會產生積極影響的新聞。

  對于一些新聞檔案來說,我們當前的新聞報道需要充分的進行挖掘和利用,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停留在對相關新聞事件的淺層利用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更要進行深入的挖掘,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利用相關的新聞檔案不能停留在簡單的對比和說明上,更為重要的就是也不能僅僅把這些新聞檔案當做背景來使用,更為重要的就是我們要對這些新聞時間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對此,舟山日報就科學的利用了相關的新聞檔案,進而深化了“平民英雄“ 丁紅武報道, 在這方面,相關的新聞從業(yè)人員并不是對以往新聞檔案的簡單回放,而是把報道的重點放在“回訪”,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派了一系列的記者進行調查,開展了大量的新聞報道, 從而充分的展現了“新聞背后的故事” 充分挖掘了故事背后的新聞。這樣一來也就給受眾一個

  更加完整、清晰的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情況,從而達到了與群眾互動、共鳴共勉的效果。所以,這也就啟示了我們對以往新聞檔案的利用是多層次、多元化的,其中有著加大的利用空間。

  3、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我們也要充分的利用好數據庫、數字化、網絡等現代科技手段, 進而來提高新聞檔案的現代化管理以及服務水平, 從而在最大的限度內實現對新聞檔案的開發(fā)和利用,增加其相關的效益和價值。

  對于新聞檔案來說,它們是已被新聞媒體所發(fā)布過的, 所以他和當前的某些新聞資源也是具有傳承性和同源性的。所以,我們就要加強對這些新聞檔案的管理,進行科學規(guī)范的分類,與此同時加強信息化的建設和管理,以便我們在利用相關新聞檔案的時候能夠及時有效的進行利用。在當前的情況下,很多的新聞檔案管理較為混亂,主要的就是一些報刊的合訂本,同時在管理上業(yè)不是較為細致,沒有進行很好的分類。

  這樣一來,也就給采編人員獲取相關新聞檔案資料帶來許多困難, 也給報道留下了不少遺憾。如果我們要在很短的時間里挑選出和報道主題密切相關、最具典型的新聞檔案資料, 根本沒有可能。通常我們是經過一些記者或者是編輯的印象和回憶。所以,在我們進行新聞檔案管理的時候一定要做好相關的建設,需要對相關的新聞檔案資料進行科學的分類、加工和處理, 并且利用那個當前的信息管理手段來進行相關的制作, 能夠很好的實現新聞檔案資料齊全、檢索查閱方便。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要大力的促進互聯網建設,讓相關的報紙實現“聯網”這樣一來也就可以更好的實現資源的共享和互通有無,進而更好的利用以往的新聞檔案來為今天的新聞報道和整合服務,實現為新聞時間增值的效益。

  參考文獻:

  [1] 柴旭艷 讓新聞檔案為新聞增值[J] 采編札記,2008,6

  [2] 周靖明 新聞檔案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設分析[J] 傳媒資訊,2010,5

  關于新聞論文篇2

  論認識論意義上的新聞自由

  【內容提要】 如果把新聞活動看作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即通過新聞傳播與收受行為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認知活動,這時的新聞自由就是一種認識論意義上的自由,揭示的是新聞傳收者與一定新聞事實對象的認知關系。因而,只有獲得對新聞事實的正確認識,傳收者才能獲得認識論意義上的新聞自由。從認識論意義上討論新聞自由問題是有價值的,不僅擴展了新聞自由論題的視野,也使人們可以透過真實新聞的景象更好地分析、理解政治意義上新聞自由的面目。

  【關 鍵 詞】新聞活動/新聞真實/新聞自由

  以往人們關于新聞自由的討論,多限于政治意義或者說社會意義上的新聞自由,這在我看來是正確的,也抓住了新聞自由的要義。但我認為,不在認識論意義上討論新聞自由問題是有缺陷的。新聞活動,必定首先是一種對事實世界的認識活動,因而沒有認識論意義上的自由,即新聞認識如果達不到對事實世界的真實反映(盡管這種真實是新聞傳播范圍內的真實,有限度的真實),它對政治自由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可以說,認識論意義上的新聞自由,在邏輯上是實現政治意義上新聞自由的前提。

  1、認識論意義上的新聞活動

  新聞傳播活動是反映事實世界最新變動情況的活動,它的直接任務是說明新聞視野中事實世界有意義的最新變動情況。因而,從人類的整體層面上觀察,我們可以說,新聞傳播活動本質上屬于人類認識事實世界(自然事實與社會事實世界)的活動,是人類對客觀世界眾多精神把握方式中的一種。從新聞傳播現象的原始產生,到今天高度發(fā)達的新聞傳播業(yè),這一點并沒有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是新聞傳播活動的穩(wěn)定表現。并且,新聞傳播活動還會繼續(xù)成為人類認識世界、把握世界的一種有效精神方式。

  正因為如此,我們不僅可以說,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必然依賴于新聞認識,我們還可以說,新聞認識與生俱來就是人類生存的本體性活動。并且,只要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環(huán)境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難以琢磨,新聞認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強;只要人們越來越想把握自己的當下命運和未來可能,新聞認識就變得越來越須臾不可缺少。這正是今天人們在信息時代看到的真實景象。

  當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主要是自然環(huán)境時,他們只需要關注自然環(huán)境的最新變化就可以了,當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主要依賴社會環(huán)境時(不可能脫離自然環(huán)境),他們需要關注的環(huán)境變化就更加復雜起來。環(huán)境的復雜化、多重化,從客觀上促成了新聞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認識方式的不斷更新,認識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新聞活動作為一種社會認識形式的價值與作用,作為人類把握環(huán)境的一種基本方式,以現在的情況作推測,結論只能是越來越大。

  新聞認識活動具有自己特殊的內容和方式,并不是一般的認識活動。正是內容與形式上的特殊性,使新聞認識與其他認識世界的方式區(qū)別開來(當然,所謂人類認識事實世界的方式之一,新聞認識與其他認識一定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在最抽象的層次上,新聞認識內容的突出特點就是它的事實性和新鮮性,新聞認識形式上的突出特點就是它的及時性和公開性。新聞認識是對“最新的實事”的認識和反映,是對最新的實事的及時、公開的認識和反映,它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認識反映最新的實事標示自己的認識特征。

  環(huán)境的永恒變動性,使得對環(huán)境的認知具有持久的客觀的新鮮內容。為了獲得關于環(huán)境內容新鮮性的認識結果,及時認識就成了時間上的內在要求,而要使整個社會都能獲知環(huán)境的變動信息,公開性就成為新聞認識的另一重要內在要求。毫無疑義,新聞認識內容上的真實新鮮、方式上的及時公開,必然具有歷史的具體內涵,但在抽象的意義上它們可以超越歷史的差別,成為新聞認識具有的絕對意義的特征。

  因而,無論新聞傳播發(fā)展到怎樣的水平和規(guī)模,以何種媒介形態(tài)傳遞和收受新聞信息,確保新聞之為新聞、新聞傳播之為新聞傳播的幾個核心要素是基本穩(wěn)定的:一是內容的真實性和新鮮性,二是傳播形式上的及時性和公開性。不能提供真實的、新內容的認識活動,在認識論上是無意義的,新聞認識不能例外;不能將新內容及時告知世人的認識,認識結果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這對新聞認識來說更是至關重要。所有新聞認識的其他可能特點,都依賴于上述最基本的幾個特點,這是我們思考新聞活動作為一種認識活動的基本結論,也是基本出發(fā)點。

  作為一種社會認識活動,新聞認識從一開始就是實用性為主的認識活動,它始終追求認識的生活意義和實踐價值,追求對日常生活的效用性和參考性,具有強烈的主體目的性和選擇性。新聞認識不是為知而知的純粹認識,而是為用而知的功利性認識活動,是人類常識水平的認識活動。因此,它與那些聲稱為藝術而藝術的認識活動,為科學而科學的認識活動,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它強調的是認識的相關性、有用性和趣味性。新聞認識與人們的社會活動、實際生活直接相關,作為普通大眾的人們可以直接理解新聞認識的成果,不需要什么過渡的中介或橋梁。

  新聞認識離社會最近,離生活最近,與生命的直接存在與活動最近(這也正是新聞報道需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根本原因),它與生活、社會以同步的方法變化發(fā)展。因此,作為認識活動的新聞活動,對社會人群常常有著更為直接、更為廣泛、更為實用的意義和價值。新聞認識,不是把日常的、簡單的事物深刻化、玄化,而是把深奧的東西、難理解的事物簡單化、通俗化、大眾化。新聞認識使事實世界的最新變化在普通人面前變得可讀、可見、可聽,易于理解。

  作為認識活動的新聞活動,在它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始終都在追求大眾性和公共性,因而,新聞認識始終具有大眾認識、公共認識的突出特點。新聞認識的社會職責,主要不是提供普遍的真理,而是提供具體的真知;不是提供認識原理,而是呈現事實真相。即使在今天這樣人類認識水平普遍提高的大背景下,在科學知識(包括自然科學知識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不斷常識化的背景下,新聞認識提供的仍然是最容易被理解的認識結果。如果新聞傳播者向社會提供的新聞認識結果,是人們普遍不能理解的結果,失敗的不是社會大眾,而是新聞傳播者。新聞主要不是科學,而是關于事實的真實敘述。

  作為一種社會認識活動的定位,決定了新聞活動的基本規(guī)律和基本精神。這就是新聞認識必須遵循認識活動的一般規(guī)律,抓住新聞認識的特點,以求真、求實為基本目的。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正是基于新聞活動作為社會認識活動的特性而言的。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新聞活動一旦偏離了事實認識的主線,忘記了反映事實世界真相的主要職責,都會受到歷史的懲罰(實質上是受到認識規(guī)律的懲罰)。任何形式的新聞異化現象,扭曲的不只是新聞,還會扭曲社會的精神,損害社會正常的信息秩序,破壞社會的和諧景象。

  當然,新聞認識并不限于事實性的信息,它同樣提供意見性的信息。但新聞意見必須基于新聞事實、新聞現象,這是新聞意見不同于其他一般意見的特點,也是新聞意見能夠充分發(fā)揮社會作用的基礎。新聞意見始終要以新聞事實的真實為前提。新聞認識的事實性,是其結果成為整個社會都不會拒絕的認識;新聞認識的意見性,在理想性上使新聞媒介成為社會人群之間進行精神交流的平臺。需要特別說明的一點是,有人認為當今的新聞傳播,越來越意見化、觀點化,“新聞紙”越來越應該成為“意見紙”、“觀點紙”,因而,成功的新聞傳播就是要為人們提供前瞻性的看法,充當普通大眾的引路人。這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我在總體上不贊成這樣的觀點,并且認為這種觀念不是新聞觀念,會把新聞活動引向歧路。

  新聞傳播、新聞活動,作為一種認識活動,如上所說,最重要的職責是報道事實,反映社會大眾各個不同群體的意見,而不是傳播者自己表達自己的意見,也不是只反映一些人、一些群體的意見。報道新聞事實是反映事實,反映社會大眾的各種意見也是反映事實,新聞活動的這一基本方向不能改變,否則就不是新聞認識,而是其他什么樣的認識。當然,這并不是說新聞職業(yè)工作者不能通過媒介發(fā)表意見,恰好相反,通過媒介表達公正的看法、真實的看法,也是新聞職業(yè)工作者的職責。但這一切,必須以事實為前提、為基礎。

  新聞認識活動是在與各種社會關系的糾纏中展開的,并不存在純粹的新聞認識活動,因而,以新聞方式認識到、把握到的事實世界,并不是完整的事實世界,大多數情況下是一個支離破碎的事實世界。人們通過各種不同性質、類型、層次新聞媒介看到的事實世界,也基本上是媒介所有者、新聞傳播者眼中的事實世界,或者說是媒介所有者、新聞傳播者愿意看到的事實世界。新聞認識所用的眼光絕不是單一的,而是復合的;絕不是單色的,而是多色的。透過新聞認識看到的世界并不是純粹的事實世界,而是事態(tài)世界、情態(tài)世界、意態(tài)世界的混合體或者統一體。人們通過新聞符號世界所了解的事實世界,是一個有限真實的世界,至多是新聞傳播范圍內的真實世界。

  作為一種社會認識活動,新聞活動在總體上必然受到整個社會發(fā)展水平的限制,受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等等方面的規(guī)范和約束。這正是新聞傳播現象在客觀上形成不同歷史時代的根本原因,也是新聞傳播表現為諸多不同樣式、形態(tài)的根本原因,也是新聞認識在不同時空功能作用發(fā)揮有所差別的重要原因。新聞認識的目的不是自律的,而是他律的,新聞認識不是為了新聞自身,而是為了新聞認識以外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人們的交流、交往和社會生活。因而,從總體上看,我們也可以說,對于人類來說,新聞認識本質上是手段性的,不是目的性的。新聞認識實際表現如何,主要是由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實際狀況決定的,而不是由新聞自身決定的。正因為如此,人們可以通過新聞活動的實際規(guī)模、水平、自由度等,認識一定社會的環(huán)境質量,新聞活動的狀況已經成為衡量現代文明社會的重要尺度。

  作為認識活動的新聞活動,特別會受到社會權力、特別是政治權力直接的或間接的控制,從而具有較為強烈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色彩,在一些社會環(huán)境中,甚至成為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政治權力直接控制的宣傳工具。這時的新聞認識,就不再是新聞認識,它的目的也不再是人類創(chuàng)造新聞認識的目的。任何背離新聞認識本性、應當性的新聞認識,都是虛假的新聞認識。通過新聞活動方式,人類可以做許許多多的事情,但這不等于說所做的事情都是合理的、都是應該的。人類對任何工具的應用都有正當性的問題,背離正當性的運用本身自然是不正當的。人類對自己創(chuàng)造的不同活動方式、不同認識形式,都有一定的期待和定位,這不僅是人類的約定,也是歷史發(fā)展的結果。

  2、追求認知自由是新聞活動的基本精神

  恩格斯曾經肯定過黑格爾的一句話,“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①”,這是從哲學認識論意義上對自由的基本界說,它的實質含義是人們只有正確認識了客觀對象,認識了對象的必然性(即本質和規(guī)律),才能夠自由活動,自由因而在本質上體現為人的一種認識能力或理論理性。

  作為認識活動的新聞活動,其內在的基本精神,如前面所說,就是求實、求真的科學精神②,而求真、求實的直接目的在于獲得對事實世界的正確把握,即獲得認知自由。因而,在認識論意義上,我們可以說,追求認知自由是新聞精神的基本內容之一,它與新聞傳播的科學精神也是統一的。

  如果把新聞活動看作是一種認識活動,即通過新聞傳播與收受行為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認知活動,這時的新聞自由就是一種認識論意義上的自由,講的是新聞傳受者與一定新聞事實對象的認知關系。因而,只有獲得對新聞事實的正確認識,傳受者才能獲得認識論意義上的新聞自由。也就是說,傳播者——不管是職業(yè)新聞傳播者還是民間新聞傳播者③,只有能夠真實認知所反映的對象,所報道的新聞在本性上才會獲得無障礙的傳播,成為自由新聞,反過來說,能夠創(chuàng)制出自由新聞的新聞傳播主體才是自由的。對收受者來說,只有獲得自由新聞,并且正確認知了它,新聞才能真正轉化成為正確的理論理念,進而成為可能合理的實踐理念,獲得意志的自由,行為的自由,使自己成為自由主體。

  認識論意義上的新聞自由,直接表現或者基本要求就是實現真實報道和真實理解。顯然,新聞真實和新聞自由的實現,在認識論意義上首先依賴于新聞傳播過程的雙重主體。如果要做進一步的深究,即使在認識論意義上,新聞真實和新聞自由的實現也不可能離開新聞源主體和新聞控制主體的作用和影響。新聞源主體以直接的方式影響甚至決定著新聞報道真實的實現,新聞控制主體則以相對比較間接的方式影響著新聞報道真實實現的范圍和程度④。正是在這一意義上,所有的新聞活動主體在道義上都應該具有追求新聞自由的基本精神。這樣的邏輯也提醒人們,即使在認識論意義上,并不是所有的新聞活動主體都能夠、都愿意實現新聞自由。當然,背后的原因不是純粹認識論意義的,非認識論的原因也許才是導致認識論意義新聞自由不能實現的主要原因。

  真實理解以真實報道為前提,即自由新聞的實現包括兩個最基本的環(huán)節(jié)——傳播者的真實報道和收受者的真實理解。真實報道所提供的真實新聞才是自由的新聞,可以自由傳播。在此意義上,我們可以進一步理解為什么虛假新聞、失實新聞沒有可以自由傳播的內在品質。進而言之,一切缺乏自由品質的“新聞”,都是有害的新聞。自由性是真實新聞、合理新聞的內在品性,受限性(限制傳播)則是虛假新聞、失實新聞的必然命運。對虛假新聞、失實新聞的限制,正是為了讓真實新聞獲得更好的自由傳播與收受機會。當新聞傳播者能夠在新聞自由的層面上理解新聞真實,就可以說他或者她確立了認識論意義上的新聞自由觀念,或者具有了認識論意義上的新聞自由精神。這既是對新聞真實的更深一層的理解,也是對新聞傳播者社會責任更進一步的認識,當然也是對新聞自由的一種擴展性理解。

  新聞真實實現的程度是認識論意義上新聞自由實現程度的根本,或者說人們可以用新聞真實的實現程度和水平來衡量新聞自由實現的程度和水平。試想,如果新聞媒介不能向社會公眾提供真實的新聞,或者說不能充分提供真實的新聞報道,那么,談論新聞自由顯然就沒有了前提。因此,從認識論意義上討論新聞自由問題是有價值的,不僅擴展了新聞自由論題的視野,也使人們可以透過真實新聞的景象更好地分析、理解政治意義上新聞自由的面目。反過來說,政治意義上的新聞自由程度,最終還是要通過新聞真實的面目來表現,即通過認識論意義的新聞自由來表現。

  可見,新聞真實或者新聞自由的實現并不是一個純粹的認識論問題,當然,也不是純粹的政治、經濟、技術問題。在現實的新聞傳播中,并不存在純粹的認識論意義上的新聞自由,也不存在純粹的政治意義上的新聞自由?,F實的新聞自由必須考慮到兩個方面。因此,新聞傳播追求的自由精神,既是一種政治精神、人文精神,也是一種科學精神,它是兩種精神統一后達到的一種美好境界。

  注釋:

 ?、?參見恩格斯:《反杜林論》,111~112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完整的新聞精神,并不只是科學精神。關于新聞精神問題,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楊保軍:《新聞精神論》,北京,中國人民的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關于民間新聞與職業(yè)新聞問題,參見楊保軍:《新聞的社會構成:民間新聞與職業(yè)新聞》,載《國際新聞界》,30~34頁,2008年第2期。

  ④ 關于新聞源主體、新聞控制主體的論述,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楊保軍:《新聞活動論》,101~154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82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