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孔子形象
時間:
魏瑞霞1由 分享
摘 要:孔子是我國乃至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孔子的形象被不斷塑造著?!墩撜Z》是一部以孔子為中心收集的言行材料, 是最能體現(xiàn)孔子形象的一部書。筆者通過《論語》中對孔子言行的記載,分析還原其形象,以求展現(xiàn)出一個真實完整的孔子。
關(guān)鍵詞:《論語》 孔子 形象
孔子是中國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我國乃至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對后世產(chǎn)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由于儒學被歷史上大多數(shù)朝代奉為治國之本,孔子也被尊崇為至圣先師,因此,孔子的形象也就開始了不斷被塑造的歷程,一步一步走上了神壇,距真實的孔子越來越遙遠了。《論語》是一部以孔子言行為中心收集的材料,是最能體現(xiàn)孔子思想的一部書,要客觀地把握孔子的歷史形象,就必須從這部書開始。下面筆者將粗淺地分析一下《論語》中的孔子形象。
一、憂國憂民的政客形象
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社會失范,人欲橫流??鬃由钌畹馗惺艿搅松鐣奈C,與弟子們一起研究救世良方,終于在借鑒西周周公思想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了以“仁” 為核心,包括“仁、義、禮、知、信”等在內(nèi)的一整套封建倫理道德,并且一生都在為維護、宣傳及實踐這套倫理道德而努力。
在孔子看來,倫理道德是家庭和社會得以維系、安定和發(fā)展的根本,是每個人都必須遵守的規(guī)范,君、臣、父、子的封建綱常要嚴格維護。如齊景公向孔子問政時,他說: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論語.顏淵》),也就是說要搞好統(tǒng)治,首先就得擺正統(tǒng)治秩序,每個人都應該按照自己所在等級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去做事,才能天下太平、百姓安樂、長治久安。在這里他把君臣之間的倫理規(guī)范又放在了父子之上,由小家庭及大社會規(guī)定了整個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對于一切膽敢違背統(tǒng)治秩序,君臣倫理規(guī)范的行徑,孔子都會給予猛烈的抨擊。如季氏是大夫的級別卻擅用天子的禮樂,“八佾舞于庭”,孔子就認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表現(xiàn)出極大的憤慨。對仲孫、叔孫、季孫祭祀祖先完畢,擅用天子之禮,唱著《雍》這篇詩來撤除祭品時,也提出了強烈的抗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論語.八佾》),并發(fā)出了“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的感慨。
孔子認為行政手段是實踐這套倫理道德的直接渠道。因此,渴望被統(tǒng)治者任用。50多歲時,帶領弟子踏上長達l4年的周游列國的道路。每到一處都認真研究當?shù)氐恼?,宣揚“仁”的思想,甚至他還要冒著被權(quán)臣殺害的危險。雖然,沒有一個統(tǒng)治者愿意采納他的主張,,但是孔子從不氣餒。他對弟子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孔子參政的激情來自于強烈的對現(xiàn)實的關(guān)懷,以天下為己任,從這個角度來談,孔子是個不折不扣的政客。
二、修身養(yǎng)性的君子形象
據(jù)楊伯峻先生的統(tǒng)計,君子一詞在《論語》中出現(xiàn)了107次,幾乎是出現(xiàn)率最高的名詞了,可見,孔子對“君子”的推崇。如:《憲問》篇第28章:子日:“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日:“夫子自道也”,雖然孔子自謙說君子的這三樣品格自己一樣也沒有,可他的弟子子貢卻認為“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這三樣品格正是孔子自身品格的寫照?!墩撜Z》中多篇言論都可以看出孔子非常注重道德修養(yǎng),把君子作為做人的準則。“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重義輕利、舍利取義是成為君子的首要品格特征;“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君子應該與“仁”長相伴,無論是幸遇順境,還是身處逆境;“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君子貞而不諒”君子儀態(tài)端正莊重,謙遜自律,克己奉公,不為蠅頭小利而斤斤計較;“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君子在言語上應該出語謹慎,不“打誑語”,保持穩(wěn)重可信的人格等等。
三、淳淳善誘的師者形象
孔子在我國教育發(fā)展史上地位顯赫,他打破了奴隸制社會學在官府的禁忌,首開了私塾講學的風氣,主張“有教無類”,從而使勞動人民也擁有了受教育的可能和權(quán)利。據(jù)史料記載孔門弟子多達3000,最出色的就有72人。
孔子教育學生的范圍很廣泛,既包括書本知識又包括品德修養(yǎng)、行為舉止、人生哲理與信仰等。如《論語.述而》篇第25章記載了孔子教學的四方面內(nèi)容:“文,行,忠,信”。“文”,指的是歷代文獻,是書本知識的傳授;“行,忠,信”顯然已涉及到了人的行為、品格與修養(yǎng),是德育方面的教育??鬃拥慕逃椒`活而有效,即把日常生活的任何場合都當成了課堂,把現(xiàn)實或過去發(fā)生的任何事件都當成了教材,在與學生的日常交談與閑話中就對學生傳達了自己的見解與看法,從而啟迪了學生對社會、人生的思考。學生可以隨時向孔子提問、請教,孔子也可以隨時考察學生的志向、人品與知識。這對學生的人生觀往往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同時,這種教育方法也促進了師生關(guān)系的融洽和諧。在學生們面前,孔子既是嚴厲的老師,又是一位親切隨和的長者??鬃涌偸枪膭顚W生在自己面前暢所欲言,不必拘謹。如在《先進》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章中,孔子想讓學生暢談理想,為消除學生在老師面前的拘束,他首先親切地對學生們說道:“以吾一日長乎爾,勿吾以也。”謙遜隨和、循循善誘地啟發(fā)學生要打破師生、長幼的界限,暢所欲言。
孔子待學生固然隨和親切但又是很講原則的,他對弟子的某些缺點或原則性錯誤的批評又總是毫不留情的。如孔子一向主張君子周貧不繼富,魯國的權(quán)臣季氏比周公還富有,孔子的弟子冉求卻還幫他聚斂財富。為此,孔子毫不留情地抨擊道:“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不承認他是自己的弟子,還號召其他的弟子抨擊冉求的行為,《述而》篇中說“子溫而厲”正是作為一位教育家的孔子給我們留下的印象。
孔子以他那卓越的智慧、淵博的知識、進取的人格精神及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子孫,特別是知識分子,他在文化史上的作用無人可比。但是孔子畢竟是一個現(xiàn)實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論語》中也記錄了他的偏頗之處,正是有了這些小缺點,才使其形象擺脫概念化的窠臼,更加豐滿、 更加自然,更加可愛。
參考文獻:
[1]黃偉林.《孔子的魅力》.漓江出版社.1993.
[2]楊伯峻.《論語注譯》.岳麓書社.2000.
[3]余斯大.《<論語>及孔子形象的刻畫》.《高等函授學報》.1997年第2期.
[4]李迎春.《論孔子先師形象的特點》.《河南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5]張巖.《孔子形象祥析》.《遼寧大學學報》.2003年第6期.
[6]索寶祥、周菊艷.《論語中的“君子”形象》.《運城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
關(guān)鍵詞:《論語》 孔子 形象
孔子是中國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我國乃至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對后世產(chǎn)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由于儒學被歷史上大多數(shù)朝代奉為治國之本,孔子也被尊崇為至圣先師,因此,孔子的形象也就開始了不斷被塑造的歷程,一步一步走上了神壇,距真實的孔子越來越遙遠了。《論語》是一部以孔子言行為中心收集的材料,是最能體現(xiàn)孔子思想的一部書,要客觀地把握孔子的歷史形象,就必須從這部書開始。下面筆者將粗淺地分析一下《論語》中的孔子形象。
一、憂國憂民的政客形象
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社會失范,人欲橫流??鬃由钌畹馗惺艿搅松鐣奈C,與弟子們一起研究救世良方,終于在借鑒西周周公思想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了以“仁” 為核心,包括“仁、義、禮、知、信”等在內(nèi)的一整套封建倫理道德,并且一生都在為維護、宣傳及實踐這套倫理道德而努力。
在孔子看來,倫理道德是家庭和社會得以維系、安定和發(fā)展的根本,是每個人都必須遵守的規(guī)范,君、臣、父、子的封建綱常要嚴格維護。如齊景公向孔子問政時,他說: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論語.顏淵》),也就是說要搞好統(tǒng)治,首先就得擺正統(tǒng)治秩序,每個人都應該按照自己所在等級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去做事,才能天下太平、百姓安樂、長治久安。在這里他把君臣之間的倫理規(guī)范又放在了父子之上,由小家庭及大社會規(guī)定了整個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對于一切膽敢違背統(tǒng)治秩序,君臣倫理規(guī)范的行徑,孔子都會給予猛烈的抨擊。如季氏是大夫的級別卻擅用天子的禮樂,“八佾舞于庭”,孔子就認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表現(xiàn)出極大的憤慨。對仲孫、叔孫、季孫祭祀祖先完畢,擅用天子之禮,唱著《雍》這篇詩來撤除祭品時,也提出了強烈的抗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論語.八佾》),并發(fā)出了“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的感慨。
孔子認為行政手段是實踐這套倫理道德的直接渠道。因此,渴望被統(tǒng)治者任用。50多歲時,帶領弟子踏上長達l4年的周游列國的道路。每到一處都認真研究當?shù)氐恼?,宣揚“仁”的思想,甚至他還要冒著被權(quán)臣殺害的危險。雖然,沒有一個統(tǒng)治者愿意采納他的主張,,但是孔子從不氣餒。他對弟子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孔子參政的激情來自于強烈的對現(xiàn)實的關(guān)懷,以天下為己任,從這個角度來談,孔子是個不折不扣的政客。
二、修身養(yǎng)性的君子形象
據(jù)楊伯峻先生的統(tǒng)計,君子一詞在《論語》中出現(xiàn)了107次,幾乎是出現(xiàn)率最高的名詞了,可見,孔子對“君子”的推崇。如:《憲問》篇第28章:子日:“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日:“夫子自道也”,雖然孔子自謙說君子的這三樣品格自己一樣也沒有,可他的弟子子貢卻認為“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這三樣品格正是孔子自身品格的寫照?!墩撜Z》中多篇言論都可以看出孔子非常注重道德修養(yǎng),把君子作為做人的準則。“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重義輕利、舍利取義是成為君子的首要品格特征;“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君子應該與“仁”長相伴,無論是幸遇順境,還是身處逆境;“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君子貞而不諒”君子儀態(tài)端正莊重,謙遜自律,克己奉公,不為蠅頭小利而斤斤計較;“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君子在言語上應該出語謹慎,不“打誑語”,保持穩(wěn)重可信的人格等等。
三、淳淳善誘的師者形象
孔子在我國教育發(fā)展史上地位顯赫,他打破了奴隸制社會學在官府的禁忌,首開了私塾講學的風氣,主張“有教無類”,從而使勞動人民也擁有了受教育的可能和權(quán)利。據(jù)史料記載孔門弟子多達3000,最出色的就有72人。
孔子教育學生的范圍很廣泛,既包括書本知識又包括品德修養(yǎng)、行為舉止、人生哲理與信仰等。如《論語.述而》篇第25章記載了孔子教學的四方面內(nèi)容:“文,行,忠,信”。“文”,指的是歷代文獻,是書本知識的傳授;“行,忠,信”顯然已涉及到了人的行為、品格與修養(yǎng),是德育方面的教育??鬃拥慕逃椒`活而有效,即把日常生活的任何場合都當成了課堂,把現(xiàn)實或過去發(fā)生的任何事件都當成了教材,在與學生的日常交談與閑話中就對學生傳達了自己的見解與看法,從而啟迪了學生對社會、人生的思考。學生可以隨時向孔子提問、請教,孔子也可以隨時考察學生的志向、人品與知識。這對學生的人生觀往往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同時,這種教育方法也促進了師生關(guān)系的融洽和諧。在學生們面前,孔子既是嚴厲的老師,又是一位親切隨和的長者??鬃涌偸枪膭顚W生在自己面前暢所欲言,不必拘謹。如在《先進》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章中,孔子想讓學生暢談理想,為消除學生在老師面前的拘束,他首先親切地對學生們說道:“以吾一日長乎爾,勿吾以也。”謙遜隨和、循循善誘地啟發(fā)學生要打破師生、長幼的界限,暢所欲言。
孔子待學生固然隨和親切但又是很講原則的,他對弟子的某些缺點或原則性錯誤的批評又總是毫不留情的。如孔子一向主張君子周貧不繼富,魯國的權(quán)臣季氏比周公還富有,孔子的弟子冉求卻還幫他聚斂財富。為此,孔子毫不留情地抨擊道:“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不承認他是自己的弟子,還號召其他的弟子抨擊冉求的行為,《述而》篇中說“子溫而厲”正是作為一位教育家的孔子給我們留下的印象。
孔子以他那卓越的智慧、淵博的知識、進取的人格精神及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子孫,特別是知識分子,他在文化史上的作用無人可比。但是孔子畢竟是一個現(xiàn)實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論語》中也記錄了他的偏頗之處,正是有了這些小缺點,才使其形象擺脫概念化的窠臼,更加豐滿、 更加自然,更加可愛。
參考文獻:
[1]黃偉林.《孔子的魅力》.漓江出版社.1993.
[2]楊伯峻.《論語注譯》.岳麓書社.2000.
[3]余斯大.《<論語>及孔子形象的刻畫》.《高等函授學報》.1997年第2期.
[4]李迎春.《論孔子先師形象的特點》.《河南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5]張巖.《孔子形象祥析》.《遼寧大學學報》.2003年第6期.
[6]索寶祥、周菊艷.《論語中的“君子”形象》.《運城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