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論文的范文(2)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論文的范文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論文的范文篇2
淺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摘 要】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將語文知識和其他學科知識綜合運用、融會貫通的過程。閱讀水平是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及思想認識水平的綜合反映。所以搞好閱讀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樹立良好的價值觀、道德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推進和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也面臨著更高的要求。但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導致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一直提不高。為了學生能夠更好的發(fā)展,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更新教學觀念,積極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閱讀,加大學生閱讀興趣和習慣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以下是筆者的一些看法: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由于長期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學更主要的目標就是提高學校的升學率,把關注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上,不少教師沒有明確的目標,都在為了學生的考試而教學。在備課時,教師常將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學習成績作為教學目標,而對于如何完成這一目標,以及怎樣評價目標教學的完成效果卻沒有詳細的描述,忽略了對學生德育目標在閱讀教學中的發(fā)展。
(二)閱讀教學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很多教師都認為高中階段的閱讀教學不是很重要,大多數(shù)都是重視學生的其它方面的培養(yǎng),教師在講課的時候更是以自己的經(jīng)驗和自己的思考代替學生自身的思考,閱讀教學沒有得到重視。
(三)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突出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強調,對教師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許多高中語文教師仍然缺乏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少教師將自己當作課堂的主導者,認為教師的地位不可侵犯,始終固守著自己作為教師的權威,而不愿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有的教師雖然積極地去嘗試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但限于思想不夠靈活而陷入生搬硬套的誤區(qū)。
(四)閱讀課的紀律差
由于各種原因的影響,當前許多語文閱讀課的都紀律較差。很多教師本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不強,導致一些學生在閱讀課上只知道說話和玩耍,或是做一些其它的作業(yè),根本沒把閱讀當回事。加之教師忽略了學生的個體發(fā)展,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導致課堂氣氛散漫,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不高,精神難以集中,閱讀教學效率一直都提不高。
二、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途徑
(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閱讀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對閱讀內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時,才會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研讀,進而認知世界、汲取營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提高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產(chǎn)生自信心、需要感、愉快感和自覺性,讓學生從“要我學”轉變?yōu)?ldquo;我要學”,從“苦學”轉變?yōu)?ldquo;樂學”。只有這樣,教學效率才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很多,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fā):①設置懸疑,引發(fā)興趣。“引而不發(fā),躍如也”,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的任務在于一個“引”字。“引”就是啟發(fā),就是暗示,而“引”的最佳方式是設疑提問。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設疑,抓住啟發(fā)的最佳時機來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與求知興趣,從而誘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②趣味教學,創(chuàng)造樂趣。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內容和不同文體的特點,精心準備一些趣聞、軼事、典故、幽默笑話等,恰到好處地引進課堂,創(chuàng)造樂趣,使學生都以活躍的狀態(tài)參與學習。只有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參與閱讀,在平時也能積極的投入閱讀活動中,閱讀教學才會收到應有的效率。
(二)注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學好語文的前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閱讀目的有著重要的作用。習慣是將“知識”轉化成“能力”的橋梁,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之后,頭腦這部機器就會持久的運轉起來,就像沖破重重阻力進入空間軌道的飛行器,基本可以靠慣性自行運轉了。因此,教學中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還要不忘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天兩天的重視就能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高中生的愛好及特點,合理的給學生安排一些(如報刊、雜志等)書籍給學生課外閱讀,在豐富學生課外知識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天天堅持閱讀的習慣。其次,教師還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養(yǎng)成愛積累、不動墨則不讀書等習慣。只要學生在閱讀的時候都潛意識的用最有效的閱讀方式去閱讀,那么,學生的閱讀效率就會得到提高,更有利于學生快速的掌握所讀內容,提取想要的信息。
(三)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是我們認知世界的基礎,是一個人社會化的重要途徑。閱讀可以讓我們學會思考和分辨,閱讀能力的形成對學生認識世界,了解世界以及學生的各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著重地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有效地指導學生閱讀,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信息和閱讀氛圍,引導學生與作品中展示的人、事、物進行互動溝通,讓學生以自身的情感領悟積極地去感知理解、探索發(fā)現(xiàn)、思考遷移,從而漸漸形成閱讀能力。
(四)給學生提供讀書環(huán)境,引導學生自主引導
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的更新教學觀念,明確教學目標,認真的把握好閱讀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提供閱讀的環(huán)境,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探索,自主發(fā)現(xiàn)。閱讀更多是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一種認識和方法,所以我們大可放開手腳,不分中外,不分文體,不管名著或名家大作,都可以讓學生拿來讀。在班里準備一定量書籍,讓學生時刻有書讀,這樣才能夠為學生的閱讀奠定堅實基礎以及為學生的自主閱讀提供資料保障。其次,教師還可有目的的去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去了解一些生活中的重大事件,這對學生了解生活環(huán)境以及對閱讀的拓展都有很大的幫助。
(五)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
語文的任務,說到底就是閱讀與寫作兩大板塊,而這兩者是密不可分的。閱讀是為了寫作,寫作能更好的促進閱讀。高中生的學習不同于一般的中小學生,他們面臨著巨大的高考壓力,而閱讀除了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之外,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因此,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對閱讀教學進行延伸與拓展,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書寫閱讀感受,從而使閱讀更好的與寫作結合起來。教師應當適當?shù)亟M織學生進行寫作模仿,讓學生學到相應的語言表達能力,強化語感,這樣在面對高中作文的時候,學生不僅能有一個清晰的邏輯思維,還可以用優(yōu)美的語言將其表達出來,真正學以致用。
三、總結
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它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素質教育廣泛推廣的今天,只要我們的全體高中語文教師都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并與時俱進,改革創(chuàng)新,并在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引導下進行教學,學生一定會以嶄新的姿態(tài)去面對,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一定會迎來一個新的春天。
參考文獻:
[1] 董睿.藝術中專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D].山東師范大學.2008
[3] 侯巖峰.“生命教育”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的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