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學論文參考(2)
人格心理學論文參考
人格心理學論文篇3
試談人格心理學對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作用
生活質量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提出的,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明顯提高,生活質量問題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關注。研究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xù)積極發(fā)展的心理狀況?,F代人們對健康的認識已不僅僅局限于生理方面,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健康概念有明確規(guī)定,指出健康應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明確提出了心理健康這一人類健康的重要指標。心理健康對生活質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義,人格心理學的研究是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
只有心理健康,人們才能對外界做出良好的適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身心潛能?,F代心理學證明:心理健康的人,較能充分發(fā)揮其心理的潛在能量,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他們的學習成績必然優(yōu)于心理不健康者,工作效率也高,對社會的貢獻也就越大。這是因為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奉獻精神,能耐受挫折和逆境,能夠在困境中戰(zhàn)勝困難。擁有健康的心理,人的創(chuàng)造力和潛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財富,提高自己的物質生活水平,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所以,心理健康是成才立業(yè)之本。
只有心理健康,才能保障生理健康,真正提高生活質量。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和前提,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保證和動力。一個人只有生理健康了才能談心理健康,而只有心理健康才能保障和維持生理健康。最簡單的原因是長期的情緒不良會導致身體免疫力嚴重下降造成容易生病。臨床上也有相應的例子證明,已經證明,感冒、肝炎甚至癌癥等疾病都與人的心理因素關系極大。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導致健康的行為,才能使生命發(fā)出絢麗的光彩。
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心理學研究表明:在集體中受歡迎的人的個性品質,恰恰與心理健康的標準相一致,而集體中受人排斥的、嫌棄的個性品質也恰恰與心理健康的標準相悖。因此,心理健康的程度對人際關系有直接影響,從而對生活質量有很大影響,擁有健康的心理是擁有高質量、高品質生活的前提。
只有心理健康,才能更好的戰(zhàn)勝困難和挫折,取得人生的輝煌。人的一生,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和困難。面對這些困難和挫折有的人被他打敗,有的人堅強巧妙的戰(zhàn)勝了他,把握自己的命運。只有掌握自己命運的人,才是一個成功者。一個人的命運到底該往哪個方向發(fā)展,是許多欲成大事的人非常關心的一個人生課題。如果我們能夠對世界抱開放態(tài)度,樂于學習和工作,不斷汲取新經驗,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挫折,能調控情緒,心境良好,并堅強的戰(zhàn)勝困難和挫折,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會有收獲。健康的心理是提高生活質量的前提和保障。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實現更好的人生。
要擁有健康的心理,必須學會正視現實,接受現實,并能積極主動地去適應現實和改造現實,而不是逃避現實。客觀地看待周圍的事物和環(huán)境,并能與現實環(huán)境保持良好的接觸,要有高于現實的理想,而又不會沉溺于不切實際的幻想和奢望中。若總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時”,或責備社會環(huán)境對自己太不公平而怨天尤人,而不敢面對現實,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接受現實的挑戰(zhàn),則無法適應現實環(huán)境,在現實生活中就更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做到心理健康,首先要講究心理衛(wèi)生,必須維護和保持心理健康。講究心理衛(wèi)生,主要是指要注意用腦衛(wèi)生。用腦衛(wèi)生除了避免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有害影響之外,主要是指在使用大腦時候要講究科學用腦,就是要勞逸結合,有張有弛,避免大腦的過度疲勞以致功能衰弱,特別是應有充足的睡眠,以便使勞累一天的大腦有一個及時而有效的修復過程。
我們自身要有維護心理健康的意識,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擴大人際交往,培養(yǎng)和完善健全的人格。通過積極參與經常進行的社會活動,人際交往得以不斷地擴大,不僅可以使人交流經驗、增進理解、開闊視野、開朗心胸,還可以取得更多的社會支持;更重要的是,這可以使人感受到與社會集體融為一體、不可分離的體驗以及充足的社會安全感、責任感、信任感和激勵感;從而大大增強個人對生活、學習和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減少心理應激和心理危機感。這是人們維護和保持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最有效的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有利于促進人的身體健康水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衛(wèi)生習慣則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嚴重的危害,許多常見病、多發(fā)病都是由此引起的。
人格心理學的研究對生活質量的提高有很大作用,我們要重視心理學的研究,更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依靠健康的心理,提高生活質量。
人格心理學論文篇4
試談人格測驗在人格心理學課程中的作用
摘要:學習人格心理學,不僅考驗學生的抽象分析能力,同時也考驗學生的自我個性分析能力。當前,不少學生雖然參與了人格心理學課程,卻不了解這門課程的作用。加之不少心理學教師偏重理論分析,忽視結合人格測驗授課,導致學生始終無法提高人格心理學的學習興趣。所以,詳細探討人格測驗在學生學習人格心理學課程中的作用很有必要。
關鍵詞:人格測驗;學生;人格心理學;作用
人格心理學是以人格測驗為基礎的抽象性心理學課程。恰如其分的人格測驗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奠定人格心理學學習基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與認識心理學規(guī)律,為個人學習和生活服務。目前,人格心理學課程教學中部分教師更偏重于心理學理論教學,人格測驗較少,學生被枯燥的心理學理論束縛,失去學習興趣。而人格測驗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人格心理學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筆者主要對于人格測驗在學生學習人格心理學課程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
一、人格測驗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前提,否則學生無法體會學習的樂趣。因此,人格心理學教學必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不斷深入探索人格奧秘的好奇心,而人格測驗則可以實現。在人格心理學中,為避免枯燥心理學理論“霸占”學生的思維,筆者帶學生在課上做了“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實踐證明,這種人格測驗非常受學生歡迎,不少學生認為,“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說出了他無法用語言形容的人格特質;而一些學生則認為,“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把他們從自我認識混沌中抽取出來,能夠大致了解自己。自此,學生對人格心理學的興趣大大提高。由此看出,通過實踐積極了解個人心理學的內涵及其價值意義,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人格心理學學習興趣。因此,在課堂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心理學教師應盡可能地開展人格測驗,提高學生對人格心理學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習質量,完成教學目標。
二、人格測驗可為學生學習理論提供感性知識
人格心理學理論具有極強的抽象性。如人格心理學的內涵,若教師一味向學生灌輸抽象、枯燥的理論,不但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會使學生產生反感情緒。但若此時恰當地運用人格測驗,使學生從人格測驗中獲取感性認識,并結合感性認識理解抽象理論,將大大提高學生學習對人格心理學抽象理論的興趣。如筆者帶學生做艾森克人格問卷時,提到了人格的維度理論,強調人格特征研究必須從人格的特質和維度(包括E維度、N維度、P維度、L維度)出發(fā)。做完艾森課人格問卷,筆者以某同學為例,說明問卷的記分與獲取結果方式,然后再逐一分析該同學的特質。如他的E量表分高于15,N量表分低于9,P量表分低于8,L量表分低于18,說明該同學是一個性格外向、情緒穩(wěn)定的人,且其對危險環(huán)境較敏感,做事不易出現掩飾傾向。在這種自我測驗下,學生能更直觀地查看自己的心理特質和人格特點,進而在其學習中采取更合適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滿足自身學習需求。為此筆者建議在人格心理學教學中,教師可適當進行實驗,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并有效提高人格心理學教學效率。
三、人格測驗可輔助學生優(yōu)化學習方式
據相關研究指出,適當的人格測驗有利于幫助心理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意識、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品質。利用人格測驗了解以上幾種心理因素后,即可讓教師有效把握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而采取合適的教案與教學方式,進一步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具體來看,使用人格測驗可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優(yōu)化效果:一是不再僅僅著眼于單一的學習方式,而會逐漸選擇更多與個人性格、心理需求相符合的學習方式;二是根據自身的學習需要整合運用多種學習方式,并按照自己的性格特點將多種不同的學習方式融會貫通;三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改進學習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傮w來看,心理測驗可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幫助教師了解學生,進而使教師因材施教,讓學生逐步改善學習方式,最終實現有效學習。
四、結語
人格測驗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充分掌握人格心理學理論的基礎上真正認清“我是誰”,并以此為基礎確定自己的學習方式、認知方式、學習習慣、學習需求及學習方向。心理學教師應盡可能創(chuàng)造更多的人格測驗條件,充分滿足學生學習個人心理學的需要,讓學生真正從人格心理學學習中了解課程開設的意義及課程學習對自己人格培養(yǎng)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基越,徐建平.五因素取向人格測驗的發(fā)展與比較[J].心理科學進展,2015(6):740-752.
[2]周爽,陳啟山.人才甄選中的人格測驗作假研究的深入與拓展[J].心理科學,2015(38):490-495.
[3]焦玲艷,張華偉.幾種常用的人格測驗方法及存在的問題[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7(4):17-18.
[4]羅杰,戴曉陽“.大五”人格測驗在我國使用情況的元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3):460–478.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