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委屈自己又能成全別人?
如何不委屈自己又能成全別人?
其實,在職場中,“事”和“人”是平衡的,無論完成什么目標,都需要同時考慮這兩個層面的因素。因為歸根到底,事情都是人辦的, 而搞不定關系就一定搞不定人。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管理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復雜的職場關系,如何不委屈自己,還成全別人?
文:高琳 教練
N多年前,我剛從亞太區(qū)IT總監(jiān)提拔到領導一個全球的團隊。
一個中國人居然搶了他們的資源,憑什么?有些平級的同事自然是很不服,有些人借著離總部近,影響力大,各種小動作,搞得我很被動,老實講也很累。
這樣過了差不多幾個月,有一次趁去芝加哥總部出差,我找老板半抱怨半認真的說:“這工作太累心了,要不然,你把我原來的工作還給我吧,我實在搞不定你們這辦公室政治。”
她聽完,說了一句話,這句話永遠改變了我對辦公室政治的認知。
她說:“你管它叫辦公室政治,我管它叫關系。”
我當時聽完就愣在那里了:呃?不是說老外不講關系嗎?
可是,仔細一想,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所謂的江湖其實就是關系。
想要在江湖上有影響力,就勢必要發(fā)展關系。
然而,在職場上說到“關系”,可真是又愛又恨。當關系能幫上忙的時候就愛了,而當沒有關系,辦不了事兒的時候就恨了。
承認吧!只有搞不定關系的,才會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管它叫“辦公室政治”。
在上個月結束的《職場影響力21天實戰(zhàn)營》里,我們把“影響力”定義為“推得動事兒,搞得定人”的能力。
看似簡單的定義但做起來卻很難。
很多人事情倒是辦了,但是關系卻傷害了,成了一錘子買賣;
更多的人為了怕影響關系而委曲求全,最后事兒沒辦成,失去了領導的信任,自己也沒有得到成長。
所以如何才能既不委屈自己,又能把事兒辦了呢?
其實,在職場中,“事”和“人”是平衡的,無論完成什么目標,都需要同時考慮這兩個層面的因素。因為歸根到底,事情都是人辦的, 而搞不定關系就一定搞不定人。
因此,在我們課程中的影響力四要素中, “關系”是“實力”中重要的一部分。為什么這么說呢?
1. 關系是一種資源,因為它能創(chuàng)造價值
什么是資源?
資源是可以為他人創(chuàng)造出有價值,而且通常可以拿出來交換的籌碼。
從這個角度來看,關系其實是你所擁有的資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你不得不承認,有關系就是好辦事。有時候,一個關鍵人物的一句話,就頂你忙一年的!
2. 關系本身就是獲取資源的重要途徑
有學員曾經問過我:“為什么我業(yè)績不錯,也算是老板的得力干將,但就總覺得不在他的信任圈呢?”
答案很簡單 —— “得力干將” 和“嫡系”是兩個概念,這兩者之間差的就是有沒有私人關系。
所有的溝通都始于“關系”,沒有關系,你就只能依靠正式的溝通渠道,這樣的溝通有效性和及時性都非常有限。這其實無可厚非,人都會信任跟自己更親近的人,這也是人之常情。
用“冰山模型”來做個比喻,來源于正式渠道的信息僅僅是冰山上面的部分,如果僅僅局限于此,就無法全面了解他人的需求。
有效的溝通同時也會進一步促進關系的發(fā)展。善于溝通的人通常跟領導走得比較近,能夠得到更多的機會,更多的資源,因此也更有影響力。
3. 不光人與人之間離不開關系,任何一個組織都離不開關系
不管你們公司的組織架構、溝通渠道、操作流程設立的多么嚴謹,都需要靠關系這張無形的大網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組織離不開關系,就像魚離不開水一樣。所以,如果你不能把“關系”當作一種資源,正向的去看待它,總是對搞關系的人嗤之以鼻,那你永遠都無法獲得這種資源。
自打被老板點醒,我逐漸意識到理解關系,發(fā)展關系,學會用你的關系為自己建立影響力,為他人和組織創(chuàng)造價值,是每一個職場人都需要學習的功課,且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側重。
當你還是單打獨拼的個人貢獻者時,最需要學習的就是“向上影響”的能力 —— 學會如何和老板建立關系,讓他成為你最重要的同盟。
而當你開始帶團隊,尤其是比較大的團隊的時候,你“向上影響”的能力應該已經差不多過關了,此時如何發(fā)展你在平級,尤其是跨部門的影響力就顯得格外重要。
因為那時候,光靠和老板走的近就不夠了,你還得調動更多的資源才能搞得定事兒。
后來我轉型做政府關系之后,我發(fā)現搞好內部關系和外部關系的底層道理是一樣的,而我在這方面積累的經驗和方法讓我能夠在棘手的問題面前不慌不亂,幫助公司節(jié)省了上百萬美金。
這些方法在課程中我把它總結為“影響力五部曲”。
當然影響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難就難在從“知道”到“做到”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