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勵志文章分享
微信勵志文章分享
我們每天都會在微信上看到很多經(jīng)典勵志的文章,那么微信勵志文章分享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微信勵志文章分享:一生平凡有什么可怕
作者:劉天亮
“最遲在35歲以前,如果我還不能使自己脫離平凡,我就自殺。”這是作家梁曉聲在一所大學演講后,一名大一新生對他說的。盡管幾年過去后,這個年輕人未必這么想了,但他喊出的許多人對平凡人生不敢說出來的恐懼乃至敵意,仍然令人深思。
前段時間票房14億元以上的喜劇電影《夏洛特煩惱》中,主人公夏洛之所以特煩惱,說到底無非是“人到中年一事無成”。奇妙的是,在一場全靠作弊出人頭地的夢中,當他自己把生活揮霍到反面之后,居然就領(lǐng)悟了平平淡淡才是人生真諦,既刻意又充滿違和感。夏洛毫無壓力地和偷來的奢華生活說再見,只是以輕浮的態(tài)度表達了仇富情緒,卻深刻地反映了對平凡生活的不甘心:哪怕夢里體驗一把富貴也值。這部電影大受歡迎,除了包袱抖得漂亮,或許也因為碰巧和現(xiàn)實中類似的社會心理機制產(chǎn)生了共鳴。
人不甘于平凡,最普遍的沖動是渴望名聲。而且,越是年輕,對一夜成名的幻想越強烈。有人甚至說,出名要趁早,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么痛快。應該說,不甘于平凡,希望人生保持一個向上的姿態(tài),是生命內(nèi)在的動力,也是社會進步的階梯。然而,當這名聲被狹隘化為社會地位的優(yōu)越、經(jīng)濟方面的成功,卻與勇敢、誠實、良善等內(nèi)在品質(zhì)關(guān)系不大,人們就容易陷入功利的泥淖中,把平凡的人生看得丑陋粗鄙。
其實,不論在什么樣的起點,努力都是最不壞的選擇。有句格言說得好:如果這個世界上真有奇跡,那只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必須承認,成功的道路不是普惠的,能從分母上升為分子的總是少數(shù)。我們的世界,從來就是由平凡的大多數(shù)構(gòu)成的。倘若陷入某種文化慣性和思維誤區(qū),在強調(diào)努力的同時把平凡人生當成包袱,甚至簡單地以個人成就來判定人生價值,就是天大的誤會。
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平凡的日子將相伴一生。即便是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平凡依然是人生不可分割的精神底色。每個人都應該也可以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甘心平凡,拒絕平庸,這就是努力的全部意義。通過奮斗擦亮自己最優(yōu)秀的那部分潛質(zhì),并不意味著可以拒斥平凡。一個崇尚奮斗的社會,也不能以成功作為人生價值的衡量標準,因為它會同時定義出人生失敗者。簡單地把一個人的不成功歸因于努力不夠,既不符合實際,也不公平。它對渴望成功的人有多少激勵,就對處境不好的人有多大傷害。
無論你走得多遠,平凡人生就在那里。最近上映的一部電影中有個頗具啟示的說法:無論成功或失敗,人的尊嚴和價值,都不能隨便被其他人以某個標準來定義。從這個邏輯出發(fā),去創(chuàng)造一個更少差別、更多尊嚴的社會,平凡才不至于成為社會焦慮。
微信勵志文章分享:拒絕讀書,等于忽視靈魂
如果你沒有超高的顏值,也不能靠天賦吃飯,那就去打造野獸般的身體吧!否則,孱弱的你,怎么適應得了污染嚴重的環(huán)境和壓力山大的生活呢?
好好審視自己!你握起的拳頭有多大,你的力量有多少,你能堅持多久?運動不是向別人證明你有多強壯,而是生存的需要。
如果你已經(jīng)決定開始運動,就不要有絲毫的猶豫。咬緊牙關(guān),義無返顧地去做吧。記住,不要羨慕別人,堅持往前走,你的風景只有你自己能夠欣賞。
如果你正遭遇人生的挫折,那么請不要灰心。生活已經(jīng)這樣了,還能怎么壞?每向前一步都是好的開始,你還有什么可擔心的?再苦再累,堅持堅持也就過去了,屬于你的風景就在前邊。
生活就是一場對抗,你最強的對手就是你自己。戰(zhàn)勝他,你就會笑到最后。命運是最公正的,不會偏愛哪一個人,就看你能堅持多久。
如果你不去運動,不去冒險,不去堅持,你的生活就只能癱成一堆腐肉,“逆襲”也成了一句空話。當然,即使開始運動了,你也可能隨時放棄堅持,這輕而易舉。
可我勸你別干蠢事,人的一生可能會干很多蠢事,但最蠢的兩件事就是:拒絕讀書,忽視靈魂;拒絕運動,忽視生命。
別辜負自己,你的生命不是拿來揮霍的。如果你不知道該看哪本書,那就選擇最經(jīng)典的;如果你不能說走就走,那就從少開車、少坐電梯開始。
你的信心來源于你的行動,你不開始就永遠也不會抵達。最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就是從現(xiàn)在開始,從擁有一個好身體開始。真正的謙卑從來都是把自己看得很低,然后努力獲得堅固的基礎。
別忘了答應自己的事,說出的諾言,要自己去兌現(xiàn)。抱怨只是脆弱的表現(xiàn),從來都無濟于事。那么,開始吧,去運動!
微信勵志文章分享:不要浪費能量去期望別人變得不同
作者:奧南朵
唯一改變的那個可能是你
誠實地看看你的生命,寫下現(xiàn)在你想去改變的人的名字,和你一起工作的同事、一起生活的人、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老板、某銀行經(jīng)理……然后,回顧你的生命,想想有多少次你不得不運用乘法去計算出人數(shù),從不知何時開始至今你想要改變的人的總和。
想想你花掉了生命中多少個小時、日子、星期、月份,為了這個目的努力去改變別人,換回來的卻只有失望和難過。因為沒有人改變過,沒有一個人如你期待的被改變。如果你把這些日子加起來,可能會是好幾年的時間,你耗去你生命中的寶貴光陰,有改變過一個人嗎?
唯一改變的那個可能是你!讓我們看看,當我們也和其他人一樣興致勃勃地參一腳在這個受大眾歡迎的消遣上時,將會有什么發(fā)生呢?
想想近來令你手足無措的某人,閉上眼睛再次回憶當時的情形,感覺你自己回到那個時候,回憶你所處的地點和所有的細節(jié),并且回憶你在那個片刻的感受——讓自己重溫那曾經(jīng)生起過的感受,即使當時的你并沒有察覺到這變化。
記起那個情境,注意你體內(nèi)的變化:感受它帶給你的緊張和緊繃——可能在你的胃、你的脖子和肩膀、你的前額、圍繞著你的嘴巴和眼睛。查看一下你的呼吸——它是舒緩放松還是緊湊淺薄?
不要以你所看到的來判斷你自己,只把它們記下來。問問自己:這是不是一種令人愉悅的感覺?它能滋養(yǎng)我嗎?它對我的身體有好處嗎?它使我感覺開放還是收縮、溫暖還是寒冷、堅硬還是柔軟?我會希望我的好朋友有同樣的感覺嗎?
再去經(jīng)驗那個情境,看看當你在要求別人改變時,你是如何傷害著你自己。
你也傷害了別人,你令他們感到難堪。然后對方開始抵抗——縱使他們知道你是對的,但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和面子,他們必定對抗到底。要他們屈服等于是要他們當上孩子的角色,被告知你知道的比他們的多、你很清楚他們需要什么或應該怎樣,自我決不容許這樣的事情發(fā)生。
經(jīng)驗告訴你,你越嘗試去改變別人,別人越加反抗你,這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然后你們兩個都感到更糟。
因此,試圖改變他人猶如以頭撞墻。
不管怎樣,當你問自己,改變他人真的是我的責任嗎?這樣尊重他們嗎?你會得到什么樣的答案呢。
你的頭腦會做出很合理化的解釋:這是為了他們好:他們看不到自己的毛病對他們自己和別人所造成的不利影響:這樣他們才會進步……等等。
但是你的直覺,你的“感覺”,知道這樣有點不太對頭。你憑什么去評判別人?你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嗎?你自己很完美嗎?
沖突背后是一個受傷的自我
讓我們看著這些事實:
這個人有他們自己無意識的理由成為他們現(xiàn)在的樣子,也許他們無意識的行為激怒了你,但那個反應是屬于你的,是來自于你沒有被滿足的被愛、被尊重,被接受的需求,或是不切實際的期待。
看一看那張你希望從別人身上得到令自己快樂的清單,是否都跟自己希望被愛,被接受和被尊重的需求有關(guān)呢?
它們那是你自己的需求,只是你不切實際地希望別人去理解和滿足。而真相是,其他的人是不可能滿足你的需求的,而且,去滿足你的需求真的是他們的工作嗎?
他們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是有他們自己無意識的理由,并不是針對我們個人的。你并不了解他們的人生經(jīng)歷——他們小的時候是被如何對待的,他們攜帶了怎樣的無意識信念,關(guān)于如何保護,防衛(wèi),免于受傷,并學會用強硬的盔甲隱藏自己對愛的需求。
你可以繼續(xù)指責他們,投射你不切實際的期待在他們身上,希望他們成為另一個他們不是的人?;蛘?,你可以把更事的智慧運用在這種情況中。
與別人沖突的背后,是一個受了傷的自我。
只要你明白到這一點,你就有機會看到你自己并問:“為什么我這么堅持要去改變這個人?”
假如你對自己坦誠,你會看到在你所有合理化的背后,你有一個受了傷的自我正對著別人說“你無視于我,不尊重我,也不喜歡我,你不愛我,也不接受我。”諸如此類的話語。
這就是隱藏在我們和別人沖突背后的——一個感受不到愛、被欣賞和接受的自我。如果你能夠認出自己身上的自我,你也能夠認出別人身上的。而“覺察”,就是解決所有沖突的妙方靈藥。
這是什么意思?當我們感到不被尊重和接受時,我們會采取報復——激烈地或消極地,不管是直接地惡言相向,還是間接地故意破壞,報復心制造了惡性循環(huán)的沖突,而這往往是一發(fā)不可收拾的。
假如你能了解你對別人反應的原因,以及你期待他們有哪些方面的改變,那么,你便知道要為自己負上怎樣的責任,你將得到更多的有利選擇。
給自己更多的尊重和欣賞作為開始,因為,如果你真正欣賞和接受你自己,別人對你的反應還可能影響你嗎?你還需要這么仰賴別人對你的順應來肯定你自己嗎?深入思考一下。
假如你察覺到,是你內(nèi)在的無意識造成你對別人的反應——你渴望被認同、接受和愛,那么你內(nèi)在將會產(chǎn)生一種力量停止這種自我斗爭。你意識到受了傷的自我作出的報復其實是幼稚和可笑的,了解到這點能讓你如釋重負,你放下了!這種了解也讓你謙恭并且把你帶回到自己,身心合一。
回到自己同時讓你有機會看到人們是怎樣地被自己的無意識所帶動。是怎樣的人生,怎樣的經(jīng)歷,構(gòu)成了他們——當他們還是孩子的時候,他們是怎樣被對待;他們攜帶著怎樣的關(guān)于自己不夠好的信念、和對愛的強烈渴望。
通過與自己對被接納的渴望與傷痛聯(lián)結(jié),你就能與對方對被接納的渴望與傷痛聯(lián)結(jié),而這為一種全新的溝通品質(zhì)開辟了道路。
看了“微信勵志文章分享”的人還看了:
1.微信上的勵志文章
3.勵志微信文章精選
5.微信勵志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