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如何寫好散文
作為一名高中生,要如何寫好一篇散文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中散文的寫作方法,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高中生如何寫好散文(一)
現代散文的種類繁多,有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和雜文散文三大類。只有抓住不同種類散文總體營構的藝術特征,把握它們不同的藝術創(chuàng)造規(guī)律,才能引導學生寫好散文,取得更切實有效的教學效果。為此,本文就敘事散文的寫作教學進行探討。
敘事散文是通過寫人敘事來抒發(fā)作者某種特定的感受和情思的文章。這類散文的藝術特征是善于通過某些生活片斷、生活場景和細節(jié)的藝術描寫,以及人物最突出的個性特征的“散點式”刻畫,來表現人物的形神風貌,揭示事件的審美意義,抒發(fā)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
敘事散文寫人敘事,所要表現的是典型化了的對生活的主觀感受。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必須要把揭示作者的主體感受作為敘事散文訓練的著眼點?,F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習慣了關心與愛護,對幸福已經麻木。生活也比較枯燥,三點一線,家庭(宿舍)——教師——食堂,再加上應試教育的重壓,很容易陷入機械、麻木狀態(tài)。
如何才能使學生的感受豐富起來呢?
(1)要激發(fā)對周圍事物的興趣,注意觀察,用心去感受。堅持寫日記能捕捉每天生活中的浪花,使心靈敏感,情感細膩。
(2)喚醒同情心。同情心是一種天性,是所有感情的出發(fā)點。它不僅是針對弱者,實質上,它是對美好事物的關心和憐憫。一位盲人乞討時說:“自幼失明,生活悲慘。”結果所獲無幾。雪萊給他改了一下 “春天來了,可我看不見”。施舍者如云。感受生活,覺察幸福,這是構思散文的前提。
如今文藝界刮起了“原生態(tài)”風,我們可以把這股風起引入到我們的作文教學中來。原生態(tài)就是要讓學生講真話、抒真情。而真情源于生活,源于生活的真實感受??梢哉f美感產生美文。這是文章寫作的客觀規(guī)律,我們的作文教學必須遵守這一規(guī)律。因此學生生活感受能力和美感體驗能力的挖掘和培養(yǎng),是作文教學之根本,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泉源。我們可以這樣規(guī)劃:高一年級,指導學生感受家庭、交往、交際、自然與社會,體驗親情友情人情風物風情;高二年級,指導學生感受時代歷史與科學自然,體驗崇高與悲壯、形象與理性;高三年級,指導學生感受人生,體驗人性。但這種分解不是平行分離,而是旋回層進,交融升騰。這樣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相信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將會有一個全面的提高。
有了對生活的感受,如何把它用美的形式表現出來?首先在內容上,散文要反映生活。一篇好的敘事散文往往是一幕感人的生活片段和細節(jié)。比如山里娃的《嫂子》,文章感人的不是語言,是情節(jié)生活。是“嫂子身穿紅襖紅褲的在那些前來送她的俊俏姑娘們和漫天雪麩中躲躲閃閃地記憶”、是“為了讓家里多添些工分,干完集體的活之后,還要抽空到河灘上割青草”、是“奶著絹子,侍侯著娘,供應著我上學”的那些日子。正是因為這些感人的故事,才成就了如此凄美的散文。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成為寫親情的經典之作,就是因為作者把對父愛的感受,通過父子間平凡的交往表現得真實細致,令人感動。同學們,當你外出旅行和求學離家之際,依依惜別的父母千叮嚀、萬囑咐,忙這忙那,惟恐不周,這些都是寶貴的創(chuàng)作素材。
選取細節(jié)時一定要避免使用那些老生常談的陳舊的素材。比如寫老師就是燈下批改作業(yè),帶病講課;寫父母就是風雨夜背我上醫(yī)院等等。雖然事件本身很感人,但出現次數太多,就如同眾人嘴里嚼剩的甘蔗的殘渣,沒有味道。
其次在結構上,散文雖然在形式上要求比較松散,但是對結構的安排,要求也是較嚴謹的,正所謂形散而神不散,如魯迅的《藤野先生》、巴金《我們會見彭德懷司令員》、冰心的《小橘燈》,都是采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地點的轉換展開敘寫的連貫式結構。
再如《路是月的魂》采用回蕩式的結構表現情感,運用首尾呼應的手法,反復吟詠,抒發(fā)回環(huán)蕩漾的情感,具有蕩氣回腸的藝術效果。文章開頭(“依稀想來,已有幾年未踏上這一條灑滿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親親手用鵝卵石鋪成,在月下泛著朦朧柔和的光。路的那頭,連著那河邊的小屋,連著我的父親。父親呵,你是否依然執(zhí)著地坐在岸邊,哀怨地吹著笛子,等著兒子的歸來?”),中間(“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劃過的痕,也劃過我的心”)和結尾(“路很美,很美,是月劃過的痕。月是路的魂,父親的笛聲是我的心魂!”)都是路笛聲和情的融合。高考優(yōu)秀作文《人與路》借用余光中先生的《鄉(xiāng)愁》的體例模式,采用“小時候——再大些——后來”的模式,通過寫奶奶對自己的關心和疼愛,來表達自己對奶奶那深深的情,文章層次分明,思路清晰。在學生訓練時,可以模仿,熟悉后自然會在寫作中形成思維習慣。
最后在文章手法和語言上,要指導學生學會捉住鮮活生動的形象,在形象間展開聯想,變意象為意境。還要指導學生用形象說話。指導學生作文時,力求以精練清新優(yōu)美的語言刻畫出美的形象。做到情事景交融,或記敘描寫或抒情?;虬酌鑼懸饣蚬すP雕琢,力求形象逼真;或比喻擬人繪聲繪色,或虛實相濟動靜結合,或對比映襯托物言志,或用典舉例聯類取譬,力求形象生動。高考優(yōu)秀作文《三生有幸》以景色的絕美來寫情感的真摯,薔薇花的意象感性生動。每一節(jié)如一片花瓣暗香浮動,又層次分明,三陽開泰的春天表現了生情之時的勃興,新鮮,軟嫩。三伏酷熱的夏天卻用眼前之景的熱烈反襯自己離開友人的孤獨,睹物思人,以花的艷麗寫情的深沉。數九嚴冬,以雪的絕美、純白寫情的純真、深邃,也寫出長時間的思念的沉痛,然而仍然能通過回憶的慰籍心靈在嚴寒中感到一絲溫存。平時要讓學生多積累寫景抒情的文章文段。采用摘抄的形式積累背誦。用仿寫來提高寫景運用修辭的能力。
高中生如何寫好散文(二)
讀書隨筆就是在讀書的過程中隨既領悟到的,其實就是感想,這個時候拿筆記錄下來,可以幫助自己加深印象.
還有另外一方面就是圈點勾畫,即批注。
讀書隨筆是讀后感的一種形式,也可以陶冶情操。首先,一篇好的讀書隨筆,應該抒發(fā)作者最為真實的感情,這一點十分重要。喜歡這本書,這本書肯定會給我們裨益,閱讀的過程中,那些喜歡的內容會悄悄地浸潤我們的靈魂;不喜歡呢?我們會和作者展開討論,雖然這種討論是在我們內心深處進行的,依然會是我們受益匪淺,我們的心靈會在這樣的討論中成長。
其次,一篇好的讀書隨筆,應該有作者獨到的見解,而且,這種見解最好能夠結合我們的課堂,如果我們讀的是教育類書籍。生活類的呢?獨到的見解最好能夠結合我們的生活。因為這樣的結合,是我們對閱讀的一種再創(chuàng)造,也是閱讀改變我們的素養(yǎng)的明證。
第三,一篇好的讀書隨筆,語言應該是流暢的,語句應該是優(yōu)美的。只有運用流暢的語言,優(yōu)美的語句,我們的作品才會在第一時間被讀者所喜愛,并且因為喜歡我們的語言的緣故,很快被我們的感情感染,為我們獨到的見解折服。
第四,一篇好的讀書隨筆,主題應該是積極向上引人深思的。這樣的主題,才符合我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這樣的主題能夠感染讀者,愛上讀書。
第五,一篇好的讀書隨筆,應該能夠寫出書所吸引人的關鍵,這樣,我們才能夠很好的推薦我們喜歡的書籍,才能夠給讀者指出閱讀方向。
要率真,純真。既然是隨意而寫,最好不要虛構,不要涂飾。寫真事,抒真情,直言自己的認識見解,雖不一定完整深刻,卻因為來自生活,發(fā)自肺腑,自有它的生命力在。譬如徐喆雯的《求醫(yī)》,寫了她掛急診的經歷??床≌l沒有經歷過,有什么好寫?然而作者并不這么想,或許是這段經歷已深深刻在她的記憶中,因此,雖是隨手寫來,卻把她患病的痛苦、父母的關切和醫(yī)務人員的冷漠對比著寫,通過一系列細節(jié),真實可信地寫得絲絲入扣,感動著讀者同她一起呼喚“醫(yī)德”的降臨。你可以說她寫得太淺,你也可以說她就事論事,未揭示更廣闊的社會背景,但我覺得,能寫得真實可信,令人感動,對于一篇中學生的習作,也就可以了。有了這樣的敘事基礎,今后的提高是并不難的。反之,為了討好老師、家長或編輯,事情還寫不清楚就動腦筋虛構、造作,以至于抄襲、拼湊,把成人的“瞞”和“騙”那一套先學過來,那才是可悲又可怕的。我們要從隨筆的“真”開始,來抵制和扭轉作文弄虛作假的不良風氣。
要引人向善。隨筆要寫得真實,是否意味著什么都能寫,寫什么都是“如實反映”呢?也不是。生活是豐富的,也是復雜的。我們每天親歷、親見、親聞的事情,有好的,有壞的;有有意義、給人啟迪、催人上進的,也有沒意思、卑微瑣碎甚至丑惡奸邪的。要寫,要反映,我們的目光應對著什么?我們的興趣應當在哪里?我們當然要關注主流,理直氣壯地歌頌正面的美好的事物。就是要反映負面的消極的事情,也應當抱有正確的觀點和態(tài)度,分清是非和善惡。是是非非、祛惡揚善,該是我們必須養(yǎng)成的習慣。就拿詹穎玨寫的《心底的旋律》來說,面對一批孤兒院里的小朋友,人們大多是同情、憐憫的,當然也會有少數人輕視甚至厭惡他們。而我們的作者呢,則是“嘗試著去接近他們,給他們講故事,陪他們做游戲”,由于她“用人世間最真誠的愛叩開了孩子們緊閉的心”,她也“真正感受到了愛的力量”。這篇習作的價值或許就在于此吧!十分可貴。我們應當同這位小作者一樣,與人為善、引人向善,不游戲人生,不圓滑逃避,也不偏頗固執(zhí),這樣,隨筆是能寫好的。
要給人以美。隨筆是散文的一種,畢竟也屬于文學作品,不應當與美絕緣。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fā)現。我們寫隨筆,若是能從一般的人們不以為意的生活中發(fā)現、挖掘出令人愉悅的美感,并以優(yōu)美的文筆把它反映出來,那就既是作品的成功,也是能力的鍛煉。在這一點上,清川的《老屋子·新主人》是會給我們啟示的。他寫了居住多年的老房子,那“很窄很深的弄堂”,那“吱吱嘎嘎的樓梯”,那“沒有浴室”“有的只是木制馬桶”的“設備”……但我讀了卻和作者一樣,“永遠不會嫌馬桶臭、弄堂窄、老房子的破落”,因為他還寫了住在這里的人,寫了那對爺爺奶奶對他關懷無微不至的,寫了那幾乎整個弄堂的鄰里都與他和睦相處……正是這些人間的真情摯愛,使他“感到一種幸福,單純的幸福,無所奢求的幸福。”寫得多美啊,可以稱得上意味雋永了。這要比那些隨便發(fā)泄、無病呻吟的作品有價值得多,也絕非那些矯揉造作、晦澀難懂,故作高深的作品所能比擬的。
總之,只要我們真心朝著真善美的目標努力,日積月累,終有一天能寫出好的隨筆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