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生活課堂>禮儀知識>職場禮儀>

公關禮儀知識

時間: 潔娜995 分享

  公關禮儀是人們從事公關活動的行為規(guī)范。下面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公關禮儀知識,歡迎閱讀。

  公關禮儀知識

  (一)禮儀的系統整體原則

  禮儀是一個完整體系,幾千年來已經無所不包,因而在對外交往和公關交往中,我們一定不能忽視它的整體性,并注意采集信息應完整,因為來賓或合作對象的性別、年齡、國籍、州籍、民族、宗教、信仰、職業(yè)都決定了他適應并喜好什么樣的禮儀接待,搞錯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可能招來“100-1=0”的效果。

  (二)公平對等原則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禮尚往來”,社會交往中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尊重,傲慢,冷漠,或曲意逢迎,都會被視為不禮貌。應公平大方,不卑不亢,主動友好,熱情又有所節(jié)制。

  (三)遵時守約原則

  現代社會社會節(jié)奏加快、遵時守約更為重要,無論什么理由,不遵時守約都是不禮貌的,再正當的理由失約后也應道謙。

  (四)尊重習俗原則與風俗禁忌原則

  “十里不同風、八里不同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進門見禮,出門問忌”,這些有益的格言都說明尊重各地不同風俗與禁忌的重要性。特別是對外交往中不懂外國禁忌,不懂不同民族的禁忌,可能會造成不愉快的后果。

  (五)和諧適度原則

  使用禮儀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人、因事、因時、因地而恰當處理。

  (六)外事禮賓順序原則

  (七)女士優(yōu)先原則

  “Ladies first”,(女士優(yōu)先)是西方的一項體現教養(yǎng)水平的重要標志,是紳士風度與騎士風度的體現。雖然男女平等了,但在涉外時這一點是萬不可忽視的。

  (八)差異性原則

  外國人由于歷史、文化、經濟、政治、民族與我國不同,因而在交往中,不僅語言不同,而且在意識形態(tài)的許多方面都會發(fā)生歧義,因而我們必須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技術準備。

  除此之外,在商務交往中,對公關人員的禮儀有很高的要求。公關人員必須在克己敬人、“寸土必爭”的前提下,在談話之中保持自己應有的風度,始終以禮待人。平心而論,要完全符合禮儀的要求,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過不要緊,掌握一些基本的禮儀知識,對公關人員在商務交往之中搞好人際關系,定然大有幫助。

  公關禮儀之委婉的語言

  當有一位朋友不邀而至,貿然闖進了您的寫字間,而您實在難用很長的時間與之周旋時,如果直接告之對方“來的不是時候”,或對之愛搭不理,都很可能得罪人。

  其實,只要用委婉一些的語言,一樣可以暗示對方應盡早離去,而且還不至于使其難堪??梢栽谝娒嬷?,一面真誠地對其表示歡迎,一面婉言相告:“我本來要去參加公司的例會,可您這位稀客駕到,我豈敢怠慢。所以專門告假五分鐘,特來跟您敘一敘。”這句話的“話外音”,乃是暗示對方:“只能談五分鐘時間”,但因說得不失敬意,在對方的耳中就要中聽多了。

  又如,一位來企業(yè)參觀的外商,若突然向您問起了我方的產量,產值一類原本不宜問到的問題,告之以“無可奉告”固然能行,卻也有可能使對方無地自容。

  此時此刻,完全可以運用適當的談話技巧,用另外的方式來表達“無可奉告”之意。比方說:“董事會讓我們生產多少,就生產多少”。“有多大生產能力,就生產多少”。“能賣出去多少產品,就能創(chuàng)造多大產值”。“一年和另一年創(chuàng)造的產值,往往不盡相同”。面對這種照顧對方情緒的“所答非所問”,對方但凡識相,定會知難而退。

  公關禮儀之寒暄與問候

  寒暄者,應酬之語是也。問候,也就是人們相逢之際所打的招呼,所問的安好。在多數情況下,二者應用的情景都比較相似,都是作為交談的“開場白”來被使用的。從這個意義講,二者之間的界限常常難以確定。

  寒暄的主要的用途,是在人際交往中打破僵局,縮短人際距離,向交談對象表示自己的敬意,或是借以向對方表示樂于與之結交之意。所以說,在與他人見面之時,若能選用適當的寒暄語,往往會為雙方進一步的交談,做好良好的鋪墊。

  反之,在本該與對方寒暄幾句的時刻,反而一言不發(fā),則是極其無禮的。

  當被介紹給他人之后,應當跟對方寒暄。若只向他點點頭,或是只握一下手,通常會被理解為不想與之深談,不愿與之結交。

  碰上熟人,也應當跟他寒暄一兩句。若視若不見,不置一辭,難免顯得自己妄自尊大。

  在不同時候,適用的寒暄語各有特點。

  跟初次見面的人寒暄,最標準的說法是:“您好!”“很高興能認識你”。“見到您非常榮幸”。

  比較文雅一些的話,可以說:“久仰”,或者說:“幸會”。

  要想隨便一些,也可以說:“早聽說過您的大名”、“某某人經常跟我談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讀過您的大作”、“我聽過您作的報告”,等等。

  跟熟人寒暄,用語則不妨顯得親切一些,具體一些??梢哉f“好久沒見了”、“又見面了”,也可以講:“您氣色不錯”、“您的發(fā)型真棒”,“您的小孫女好可愛呀”、“今天的風真大”、“上班去嗎?”

  寒暄語不一定具有實質性內容,而且可長可短,需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但它卻不能不具備簡潔、友好與尊重的特征。

  寒暄語應當刪繁就簡,不要過于程式化,像寫八股文。例如,兩人初次見面,一個說:“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今日得見,三生有幸”,另一個則道:“豈敢,豈敢”,搞得像演出古裝戲一樣,就大可不必了。

  寒暄語應帶有友好之意,敬重之心。既不容許敷衍了事般地打哈哈,也不可用以戲弄對方。“來了”,“瞧你那德性”,“喂,你又長膘了”,等等,自然均應禁用。

  問候,多見于熟人之間打招呼。西方人愛說:“嗨”中國人則愛問“去哪兒”、“忙什么”、“身體怎么樣”、“家人都好吧?”

  在商務活動中,也有人為了節(jié)省時間,而將寒暄與問候合二為一,以一句“您好”,來一了百了。

  問候語具有非常鮮明的民俗性、地域性的特征。比如,老北京人愛問別人:“吃過飯了嗎?”其實質就是“您好!”您要是答以“還沒吃”,意思就不大對勁了。若以之間候南方人或外國人,常會被理解為:“要請我吃飯”、“諷刺我不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多管閑事”、“沒話找話”,從而引起誤會。

  在阿拉伯人中間,也有一句與“吃過飯沒有”異曲同工的問候語:“牲口好嗎?”您可別生氣,人家這樣問候您,絕不是拿您當牲口,而是關心您的經濟狀況如何。在以游牧為生的阿拉伯人中間,還有什么比牲口更重要的呢?問您“牲口好嗎?”的確是關心您的日子過得怎么樣。為了避免誤解,統一而規(guī)范,商界人士應以“您好”、“忙嗎”為問候語,最好不要亂說。

2804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