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案例分析
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案例分析
良好的人際交往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條件。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案例分析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案例分析一
小張是大一新生,性格較內向,從來沒有住過校,從小都住在屬于自己的房間里,進大學后與 7 名同學同住,在條件優(yōu)裕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他,看不慣的是同寢室同學“不良”的衛(wèi)生習慣,更不喜歡他們隨便的作息制度,尤其不喜歡他們的高談闊論,總之,看誰都不順眼。由于內向的他本來就不擅長與人溝通,再加之看不起那些同學,于是,就以獨來獨往來減少與同學們的交往,時間一長,他發(fā)現(xiàn)寢室同學說說笑笑,進進出出都結伴而行,似乎視他不存在,他開始感到失落了,孤獨感油然而升,曾經(jīng)多次萌發(fā)過主動與他們交往的念頭,可都事與愿違。他回寢室時總覺得同學們都在議論他,對他評頭品足,還竊竊私語,一副嘲笑、鄙視的模樣,他覺得受不了了,想過換寢室,但沒有得到批準。
為了不和他們交往,他很少回寢室,只有睡覺時才回去,即使這樣避開他們,似乎還是沒有減少他們對自己的議論與不滿,他開始失眠,食欲下降,精神狀態(tài)越來越差,身體急劇消瘦,在寢室,話越來越少,甚至連笑聲都很少聽見,他感覺到聽課的效率也越來越差,最后終于病倒了。在住院期間,寢室同學輪流守護在病床旁,看到那些平時讓自己反感透頂?shù)耐瑢W都忙著照顧他,送水喂飯,就象自己的家人生病了似的,他的心被震撼了。他把內心的苦悶與孤獨告訴了他們,才知道原來一切都是自己“想”出來的,同學們只是覺得他不愿與他們交往,并不知道由此引發(fā)了他內心如此大的震蕩。
1、郁因子與社交回避、社交苦惱顯著相關,在大學生心理咨詢中,我們常常遇到高
2、郁低交往動機與交往水平的案例,尤其是社交恐懼癥患者,多屬于抑郁因子得分偏高的學生,改善社交認知,提高交往頻率,培養(yǎng)交往能力是降低抑郁的有效措施,這也是團體輔導在改善交往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中效果顯著的原因。
3 、焦慮因子得分與社交回避、社交苦惱顯著相關,焦慮程度高的大學生在社交中往往表現(xiàn)為回避的社交態(tài)度與行為或產(chǎn)生焦慮的情緒體驗,相反,社交回避與苦惱又常常是造成焦慮的重要原因,二者交互影響。
4 、恐怖因子得分與社交回避、社交苦惱顯著相關,在人際交往中,恐怖因子得分高的學生常表現(xiàn)為社交回避,即使不得已而發(fā)生的人際交往也常常讓他們感到苦惱,因為在交往中,他們常表現(xiàn)得較為自卑,缺乏自信,因而無法感受到人際交往的樂趣,極力回避人際交往,再加之缺乏成功的人際交往的經(jīng)驗與技能,處理交往過程中的問題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訓練,造成交往的惡性循環(huán)。
5 、偏執(zhí)因子得分與社交回避、社交苦惱顯著相關,偏執(zhí)因子得分是本次測量得分陽性排列第二位的因子,表明大學生偏執(zhí)傾向較嚴重。偏執(zhí)的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常表現(xiàn)為交往面較窄,容易因為交往中的某些自認為重要的因素而影響交往的質量,傾向于自我中心,對他人的心理狀態(tài)與特點缺乏客觀的評價與理解,固執(zhí)己見,既影響了人際交往的效果,更對心理健康起了明顯的負面作用。所以偏執(zhí)是衡量一個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6 、在本次測量結果中,敵對因子與社交回避、社交苦惱沒有顯著相關,與我們的設想不相吻合,在咨詢實踐中,我們很自然地認為敵對因子得分高的學生必然會對社交抱回避態(tài)度,而在社交中的苦惱也較多,這可能與我們的選樣有關,但在人際信任與 scl - 90 各因子得分的相關比較中,人際信任與敵對顯著相關,人際信任低的學生敵對傾向明顯。這表明影響人際交往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是復雜而又交互影響的。
7 、在本次測量結果中,人際敏感因子得分與 與社交回避、社交苦惱也沒有顯著相關,也是出乎預料的,仔細分析其中原因,可能正是由于對人際敏感度低才使得他們在人際交往中持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對人際交往沒有太多的不切實際的期望與規(guī)劃,對社交很少表現(xiàn)出刻意的回避與接受,也減少了因社交而產(chǎn)生的苦惱。在心理咨詢中,我接觸過不少因受大學生人際交往狀況的負面信息暗示,造成了人際過分敏感,而造成人際交往問題的案例。
從相關比較研究的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人際交往水平是密切相關的,正如我們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人際交往輔導中所面對的諸多案例所反映的那樣,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其人際交往相對正常,而人際交往異常是造成心理健康水平不高或下降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大學生正處在心理上的第二次“斷乳”階段,人際交往幾乎是所有學生進入大學后面臨的第一課題,也是一大難題,所以一年級大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問題大多與人際交往有關,這種現(xiàn)象會持續(xù)到二年級,隨著年級的增加,到三年級后會有好轉,相對而言,高年級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較低年級大學生更高。
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案例分析二
良好的人際交往能讓大學生內心變得寬容、理解和信任,這是心理健康的前提條件。大量事實表明,心胸是否寬廣、包容與大學生人際交往是否和諧直接相關,只有良好的人際交往,才能讓大學生的心里對人對事變得寬容、理解和信任。在多年的心理咨詢實踐中,接觸了許多因人際交往不協(xié)調而產(chǎn)生心胸狹窄的實例,而且有的大學生為此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讓人很痛心。
小李從北方來到南方一所省城大學讀書,臨行前在一家企業(yè)做人事主管的父親反復告戒兒子,在大學里首先要和寢室的同學搞好關系,這樣你的生活環(huán)境才會愉快,大學四年心理才有歸屬感。進校后,小李時刻告訴自己父親的話肯定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由于和同寢室的一名南方同學在對愛情的看法上相差甚遠,經(jīng)常斗嘴,導致彼此不服氣,互相看不起,矛盾時有發(fā)生,而那位南方同學用小李的話說比自己更會處理人際關系,到最后同寢室的其他同學都站到了自己的對立面,自己的寢室同學關系開始變得緊張起來,其他人都不理解他、信任他,少數(shù)同學甚至奚落他。自己對他們也充滿怨恨和不信任,進而猜疑和反感,只要有兩位同學當著自己的面嘀咕幾句,自己就認為他們是在說自己的壞話,心理十分苦悶;而那位南方同學卻好像整天都過得很開心、很快樂,看到這一切,小李感到無能為力的同時又十分傷心,心胸開始變得狹窄,一度產(chǎn)生了退學的念頭。
從小李和南方同學的對比來看,可見人際交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響,小李因人際交往的緊張,使自己的心里充滿了猜忌、嫉妒和對他人的不信任。經(jīng)過對小李人際交往技巧和藝術的輔導,小李對南方同學開始變得更加寬容,并試著改變和寢室其他同學的關系,慢慢在小李的臉上又看到了燦爛的笑容。
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案例分析三
良好的人際交往能讓大學生學會分享、接受和給予 這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心理條件。不會分享與分擔是這一帶大學生特殊的成長背景中極易形成的負性品質,也是造成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受挫的重要原因,盡管本次心理健康水平測量結果表明獨生子女的健康水平高于非獨生子女,但在各學段的教育中,我們都能明確地感受到這一代青少年存在的分享與分擔的問題。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夠讓大學生在良性的人際氛圍中,充分體驗與享受交往對象帶來的快樂,并樂意將自己的快樂與對象分享,進而學會分擔與體驗交往對象的痛苦,并產(chǎn)生同感與共情,積極幫助交往對象解決問題,重新找回失去的快樂。分享是一個很重要的品質,尤其對心理健康發(fā)展有著特殊的意義。在樊富岷教授的團體咨詢中,分享是首當其沖的訓練項目,其目的就是讓每一個參與團體活動的人體驗到分享的心理感受,學會分享。從而達成人與人的心理相容,在互相幫助下解決心理健康問題。
接受與給予是矛盾統(tǒng)一于人際交往中的一對交互影響的心理品質與行為。由于每個人都生活在某個群體中,必然會與群體中的人發(fā)生各種形式的聯(lián)系,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無法離開他人的給予,也正是在這種接受與給予的過程中,體驗幫助與被幫助的快樂,感受做事與做人的真正涵義。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更多的是在接受中成長,不懂或很少給予,體會不到給予的愉悅,在人際交往中表現(xiàn)出明顯的“自我中心”,而使人際關系遭到破壞,心理健康也倍受影響。因此,學會接受與給予,有助于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相反,良好的人際交往,更能使大學生體驗到接受與給予的樂趣,養(yǎng)成接受與給予的良好心理品質。
藍風是大三的學生,是學生干部,學習成績優(yōu)秀,但人際關系較緊張,不僅與寢室同學相處不好,就連班上的許多同學也無法正常交往,在同學們心目中,他是一個清高、傲慢的人,實在不好接近,雖然優(yōu)秀,但對他的其他方面則不敢恭維。藍風也為此很頭疼,只要是他主持的活動項目,同學們似乎都有意不參加,好象故意和他做對,而他本人長期堅持的做人準則就是:我行我素,萬事不求人。他幾乎不接受別人的幫助,也認為自己沒有幫助別人的義務,他成績好,可每當班上同學向他求教時,他要么說不知道,要么就在給別人講完之后,將別人奚落一頓,有時還要加上一句“拜托你上課時認真聽講,下次不要再來問我這么簡單的問題。”時間一長,同學們都不愿意與他交往,人際關系越來越差。藍風也對自己的人際關系狀況十分不滿意,感到孤獨、沒有歸屬感,有時孤獨感令他窒息,他焦慮甚至恐懼,但不知如何入手改善現(xiàn)狀。因為他自己也納悶:我究竟有什么問題?
藍風的人際關系不佳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他是一個不懂得接受,更不知道給予的人,在他的觀念里,每個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足夠了,沒有給予與接受的意識,最終將失去支持,生活在自己孤獨的世界里,痛苦不堪。不懂接受與給予,不僅影響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而且影響了心理健康的水平。
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案例分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