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歷史網>歷史資訊>歷史記錄>

夏朝考古發(fā)現及影響

時間: 穗嘉23 分享

  考古發(fā)現最早國都,陶寺遺址可能為夏朝國都。關于夏朝考古發(fā)現及影響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夏朝考古發(fā)現及影響,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夏朝考古發(fā)現及影響之陶寺遺址的挖掘

  考古發(fā)現最早國都,夏朝終于發(fā)現古代實物。中國傳統(tǒng)文獻中關于夏朝的記載較多,但由于都成書較晚,已知的又沒有發(fā)現公認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證據,如夏朝同時期的文字作為自證物,因此近現代史學界一直有人質疑夏朝存在的真實性??脊虐l(fā)現最早國都,12月12日,早在1978年就已經展開的山西陶寺遺址發(fā)掘工作,出版了第一部發(fā)掘報告。來自全國考古界的百名專家學者召開座談會,確認陶寺遺址是中國已知最古老的王國都城。而相關領域權威、北京大學李伯謙教授今年早些時候也曾斷言,陶寺就是傳說中的“堯都”平陽??脊虐l(fā)現最早國都,不少人驚呼,“中國考古出大事了”。

  1978年至1985年期間,陶寺遺址就已經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有象征王權的龍盤、玉石鉞等奢華隨葬品,還有可能將中國文字歷史前推800年的“毛筆朱書”。專家認為,明顯的貧富分化、設防的城、城內功能分區(qū)、大型宮殿乃至“觀象臺”等禮儀性建筑,都證明這是一座王國都城。而陶寺遺址所在的山西臨汾,正是傳說中“平陽”的所在地,“觀象臺”也符合《尚書·堯典》的記載。

  不過觀察者網也發(fā)現,不少學者還對“堯都”的結論持謹慎態(tài)度。2010年的一篇報道也指出,所謂“朱書”其實只有兩個符號,而“觀象臺”目前僅存夯土地基,今人將其復原為高聳的石柱,缺乏直接證據。

  作為這一考古發(fā)掘項目的主持人,陶寺遺址考古隊領隊何努出言謹慎:“就目前情況來看,只能說陶寺遺址是堯都平陽的可能性最大。”他不愿意陶寺遺址像安陽曹操墓那樣,被卷入缺乏理性的眾聲喧嘩。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院長趙輝則表示,要把陶寺遺址研究明白,“至少還得干上一百年”。

  12月12日,在《襄汾陶寺——1978—1985年發(fā)掘報告》出版之際,來自全國考古界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約100人會聚一堂,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就“陶寺遺址與陶寺文化”展開研討。

  夏朝考古發(fā)現及影響之出土概述

  陶寺遺址坐落于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東北約7公里處,總面積300多萬平方米,差不多相當于430個世界杯足球場地、7143個標準籃球場,是當之無愧的史前城市“巨無霸”。

  1978年至1985年,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與山西原臨汾行署文化局合作,為了尋找早期夏文化,對陶寺遺址進行了大規(guī)模發(fā)掘,主要發(fā)掘了居住址和一大片重要墓地,發(fā)掘總面積約7000平方米,墓葬1100余座。發(fā)掘獲得了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玉器、工具、禮樂器、裝飾品等珍貴文物。早期王級大墓中,象征王權的龍盤、陶鼓、鼉鼓、石磬、彩繪木器、彩繪陶器、玉石鉞等奢華的隨葬品,震驚了海內外。而最早的紅銅鑄造銅鈴與朱書文字,使學界開始認識到陶寺遺址在中國文明起源考古研究、夏文化探索等上古史考古探索方面的獨特重要學術價值。

  據《襄汾陶寺——1978—1985年發(fā)掘報告》主編、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高煒介紹,這一階段的考古工作,確定了陶寺遺址的范圍,明確了陶寺文化的早、中、晚三期的分期及文化性質,提出了陶寺文化大致年代為公元前2450年—前1900年。早期王級大墓隨葬數以百計的高等級奢侈隨葬品,與80%空無一物的平民墓葬,形成鮮明的對比,顯現出當時社會復雜的等級制度、極度的貧富分化甚至階級對立。

  資料顯示,遺址內有一個面積約8000余平方米的夯土基址,根據殘存的遺跡推算,這個基址上曾有一座面積達280平方米的宮殿建筑。而直徑40厘米左右柱礎石的發(fā)現,更是確鑿地證明了宮殿空前巍峨。

  1978至1985年這一階段的陶寺考古發(fā)掘與研究,未能解決陶寺是否為都城遺址這一問題。1999年,新一輪考古發(fā)掘與研究工作再次展開。

  2002年起,陶寺遺址考古工作被納入國家科技支撐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的目的在于判定陶寺遺址是否是都城,陶寺文化的社會組織是否進入到國家。經過十余年的考古工作,發(fā)掘總面積約8000平方米,發(fā)現了作為都城必須具備的諸多元素:城墻、王陵、宮城、平民居住區(qū)、手工業(yè)區(qū)、倉儲區(qū),以及禮儀性建筑。

  據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何駑介紹,陶寺作為都城,城內功能區(qū)劃齊備且明確:宮城居城中偏北,工官管理的手工業(yè)區(qū)被設置在城內東南部。大約從事農業(yè)的普通居民區(qū)設置在城內西北部。大型倉儲區(qū)位于宮城外側東部。城市的東南有一處夯土基址,何駑推測并經過實證,認定它是觀象祭祀臺及其附屬建筑,城外北偏西是祭祀地祇的“澤中之方丘”及其附屬建筑。何駑還提到,在今年的發(fā)掘過程中,發(fā)現宮城正南門有兩條伸出去很長的夯土,推測可能是“闕”的建筑基址。他解釋,這種建筑類似于故宮午門兩側的雁翅樓,具有較強禮儀性。

  如果“觀象臺”等遺址確屬推測中的禮儀性建筑,那么陶寺就是目前考古發(fā)現的先秦時期功能區(qū)劃最為齊全的、具有典型雙城制模式的都城遺址,堪稱“四千年前的北京城”。

  隨著考古發(fā)掘和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專家認可陶寺是一座都城的觀點。再結合相關史料和傳說的記載,有專家推測,這里很有可能就是堯的都城——平陽。正如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夏商周斷代工程”項目首席科學家李伯謙所說:“陶寺就是堯都,就是文獻記載的堯的中心所在、都城所在。”

  他認為,明顯的貧富分化、設防的城、大型禮儀建筑、文字、銅器、大型的倉儲設施、大型的宮殿建筑基址、高規(guī)格的墓葬等都是判斷文明形成和國家出現的標準,而這些,在陶寺都有。因而,“陶寺是中原地區(qū)最早進入王國階段的代表性遺址。”他說。

  臨汾古稱“平陽”,據史書記載,帝堯曾建都于此。而在這里的種種發(fā)現又證實陶寺是一座都城。陶寺延續(xù)的時間是公元前2450年—公元前1900年,堯的活動年代是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2000年。由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白云翔表示,陶寺是堯都,在空間與內涵上都有較高的吻合度。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專家、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表示,一系列的考古證據鏈表明,陶寺遺址在年代、地理位置、陶寺遺址的內涵、規(guī)模和等級以及它所反映的文明程度等方面,都與堯都相當契合。后世歷史文獻記載、當地民族志資料證據、地名甚至方言等等,也都共同指向堯都在晉南臨汾一帶。

  自37年前開始發(fā)掘,關于陶寺遺址的性質,考古人員一直在探索。雖然目前的大量證據都指向“陶寺就是堯都”,但考古學家們秉持一貫嚴謹的學術態(tài)度,仍然表示,目前還沒有到可以下定論的時候,陶寺與堯都之間的等號還需要更多的證據和研究。雖然無限接近真理,但真理向前一步可能就是謬誤,考古學家們還在努力中。

  雖然圍繞陶寺遺址的爭議仍然很多,但在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所長、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牽頭人王巍看來,陶寺遺址的考古發(fā)現已經足以“改寫歷史”。

  王巍表示,此前考古學界一般認為,中華文明始于夏朝后期的二里頭文化時期,距今3700多年。但是陶寺遺址考古發(fā)現表明,早在距今4200多年前,文明的幾大構成要素(文字、青銅器、都城)均已出現。而且,至遲到陶寺中期,該地區(qū)已經進入早期國家階段。中華民族進入文明社會的年代,至少可以在此前認知的基礎上往前推進500年。

  在7月30日開幕的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成立60周年成果展上,主辦方直接將陶寺遺址命名為“堯舜之都”,似乎是想給這一重大考古發(fā)現一個更加響亮的名號。

  然而作為這一考古發(fā)掘項目的主持人,何努出言謹慎:“就目前情況來看,只能說陶寺遺址是堯都平陽的可能性最大。”他不愿意陶寺遺址像安陽曹操墓那樣,被卷入缺乏理性的眾聲喧嘩。

  對于陶寺遺址能否認定為“堯舜之都”的問題,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院長趙輝表示,考古學有其局限性,考古資料往往很難落實到具體的歷史事件和人物,何況堯舜本身還是傳說中的人物,“關于他們的傳說,靠不靠譜還兩說呢”。

  趙輝表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真正目的,是要回答這樣一些大命題:中華文明如何起源、經歷了怎樣的發(fā)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哪些因素發(fā)揮了怎樣的作用?中華文明有哪些特點,為什么會形成這些特點?至于陶寺遺址,就現有考古發(fā)現的規(guī)模、內容等看,是個都城等級的遺址沒有問題,但能否將它坐實為“堯舜之都”,那是一個次要的問題,而且現在討論這個問題也還為時尚早。

  “這么大的一個遺址,要想把它搞清楚,起碼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不要急著下結論。”趙輝這樣說。

  常常因意見相左而和師兄“頂牛”的何努,在這一點上和趙輝的意見倒是完全一致。他說要把陶寺遺址研究明白,“至少還得干上一百年”。

  過了這個夏天,過慣候鳥生活的何努將再次離家別子走向田野,去探究那座心中的“堯舜之都”,去尋找那束最初的文明之光。

夏朝考古發(fā)現及影響

考古發(fā)現最早國都,陶寺遺址可能為夏朝國都。關于夏朝考古發(fā)現及影響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夏朝考古發(fā)現及影響,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夏朝考古發(fā)現及影響之陶寺遺址的挖掘 考古發(fā)現最早國都,夏朝終于發(fā)現古代實物。中國傳統(tǒng)文獻中關于夏朝的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西安考古古墓大發(fā)現
    西安考古古墓大發(fā)現

    考古發(fā)現最早國都 夏朝終于發(fā)現古代實物。關于夏朝考古發(fā)現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夏朝考古發(fā)現,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夏朝考古發(fā)現

  • 文物考古發(fā)現
    文物考古發(fā)現

    《文物考古與探索發(fā)現》系作者在文物調查保護和田野考古研究方面包括對一些歷史之謎和自然之謎進行考察及探討的論文選集。關于文物考古發(fā)現你又知

  • 關于考古學家發(fā)現
    關于考古學家發(fā)現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陽縣安豐鄉(xiāng)西高穴村搶救性發(fā)掘一座東漢大墓獲得重大考古發(fā)現,經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根據古資料現場考證研究,認定這座東

  • 考古學發(fā)現我們的過去
    考古學發(fā)現我們的過去

    《考古學:發(fā)現我們的過去》為美國考古學經典教材。發(fā)現我們的過去并重建它,全書圍繞這個主題展開。關于考古學發(fā)現我們的過去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

2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