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是第幾位皇帝
宋仁宗至宋神宗時期,民族關(guān)系日益復(fù)雜,嚴(yán)重的民族矛盾醞釀著巨大的戰(zhàn)爭危機。下面是有宋仁宗的個人資料,歡迎參閱。
宋仁宗的個人資料
宋仁宗趙禎(1010年-1063年),中國北宋第四代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母李宸妃。生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1018年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真宗崩,仁宗即帝位,時年13歲,1023年改元天圣。1063年駕崩于汴梁皇宮,享年54歲。在位四十一年。
在位時候宋朝面臨官僚膨脹的局面,冗官冗兵特多,而對外戰(zhàn)爭卻又屢戰(zhàn)屢敗,雖然西夏已向宋稱臣,但邊患危機始終未除。后來一度推行“慶歷新政”,但并未克全功。其陵墓為永昭陵。謚號為:仁宗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民間流傳的“貍貓換太子”中的太子就是指宋仁宗,自古以來在包公劇中,以明君形象樹立。
宋仁宗政治生涯
宋仁宗的生母是李宸妃,民間流傳有“貍貓換太子”的故事就是指他。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封壽春郡王,天禧二年(1018年)立為太子。
即位之初
仁宗即位時,由劉太后垂簾聽政,明道二年(1033年)太后聽政十一年后病卒,仁宗始親政,與西夏的延州,好水川、定川三戰(zhàn)皆失利,野利旺榮和野利遇乞皆以勇猛著稱,屢敗宋師。賴以韓琦、范仲淹以拒西夏,對外平息戰(zhàn)爭。野利遇乞被誣殺后,西夏的國勢削弱,兩國言和,宋每年賜西夏絹十三萬匹,銀五萬兩,茶二萬斤。遼興宗時以蕭惠陳兵宋境。接著,宋朝又與遼國議和,以增加歲幣為條件,換取和平。
仁宗執(zhí)政時期,由于長期的和平,宋朝經(jīng)濟(jì)快速發(fā)展,并出現(xiàn)交子。仁宗時冗兵特別嚴(yán)重,全國軍隊總計125萬9千人,占賦稅十分之七,但這些禁軍缺少訓(xùn)練,屢戰(zhàn)連敗。
慶歷新政
慶歷新政由范仲淹十大政策揭開序目——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nóng)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但一年四個月后,宣布中止。仁宗一朝對外無重大戰(zhàn)爭,對內(nèi)亦無重大革新。
宋仁宗去世后,“京師罷市巷哭,數(shù)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于大內(nèi)之前”。就連訃告送到遼國時,竟“燕境之人無遠(yuǎn)近皆哭”,耶律洪基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史載遼道宗“驚肅再拜,謂左右曰:‘我若生中國,不過與之執(zhí)鞭持蓋一都虞侯耳!’”。
宋仁宗的人物評價
在大多數(shù)宋人眼里,“仁宗盛治”遠(yuǎn)過“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嘉祐四年(西元1059),這時距趙禎駕崩還有四年,以宰相富弼為首的群臣連續(xù)五次上表請求給他加尊號為“大仁至治”,但是趙禎都沒有批準(zhǔn)。但他死后再也阻止不了群臣給他加上“仁”的尊號了。翰林學(xué)士王珪等群臣給他寫謚曰:“臣聞元精磅礴,濟(jì)萬物而不昭其跡者,薦名曰天;至德汪洋,澤萬世而不有其功者,建謚于帝……維其歷古圣賢之君,莫不極所以尊明令顯之稱,又或至于代相襲之。夫仁者圣人之盛德,豈獨未有以當(dāng)之耶抑當(dāng)時鴻儒巨學(xué)反略于稽求抑又天之所啟、期以克配先帝之廟乎《詩》云:‘維天之命,于穆不已’,此之謂歟惟功以創(chuàng)業(yè)為祖,德以守成為宗,皆尊尊之大義也。先帝尊謚,宜天錫之曰神文圣武明孝皇帝,廟曰仁宗。”
“仁”就是對帝王的最高評價,“為人君,止于仁。”《宋史》這樣評價贊美仁宗及其盛治:“(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之間,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殘刻之人;刑法似縱弛,而決獄多平允之士。國未嘗無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體;朝未嘗無小人,而不足以勝善類之氣。君臣上下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孫一矯其所為,馴致于亂?!秱鳌吩唬?ldquo;為人君,止于仁。”帝誠無愧焉。
他的群臣們這樣歌頌“仁宗盛治”:“四十二年于茲,可謂海內(nèi)大治矣。竊跡羲黃之前,敻乎莫索其詳。自《詩》、《書》之載,未有如茲之盛者也。”
北宋學(xué)者邵伯溫這樣贊美“仁宗盛治”:蓋帝知為治之要:任宰輔,用臺諫,畏天愛民,守祖宗法度。時宰輔曰富弼、韓琦、文彥博,臺諫曰唐介、包拯、司馬光、范鎮(zhèn)、呂誨云。嗚呼,視周之成、康,漢之文、景,無所不及,有過之者,此所以為有宋之盛歟?”
北宋政論家陳師錫這樣懷念“仁宗盛治”:“宋興一百五十余載矣,號稱太平,饗國長久,遺民至今思之者,莫如仁宗皇帝。……以致慶歷、嘉佑之治為本朝甚盛之時,遠(yuǎn)過漢唐,幾有三代之風(fēng)。”
大文豪蘇軾說:“宋興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極矣。”天圣、景祐都是宋仁宗的年號。即使目空無人的南宋宰相秦檜也曾說到:“昔我仁祖臨御,親選天下十有五人崇論宏議,載在方冊。慶歷、嘉佑之治上參唐虞,下軼商周,何其盛哉!”南宋人名人衛(wèi)徑也稱:“嘉祐之治”振古無及。
在宋代贊美、歌頌仁宗及其“盛治”的宋人太多太多,這些人包括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曾鞏、胡安國、劉光祖、周必大、楊萬里、王璧、陳俊卿、劉克莊、趙汝騰、葉適、王十朋、文天祥等等。(1010—1063)四十二年不識兵革。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自春秋戰(zhàn)國后,第二個比較開放和寬容的時期。其根源就在于太祖皇帝趙匡胤的重文抑武和寬宏大量。
趙匡胤統(tǒng)一中國后,通過杯酒釋兵權(quán),實現(xiàn)了向文官治國的轉(zhuǎn)變,未殺有功大臣。尤其難能可貴的是,趙匡胤制定了法律,規(guī)定不能在朝廷上鞭打大臣,不準(zhǔn)對公卿辱罵。宋朝不興文字獄,對讀書人比較寬容。
到了宋仁宗趙禎繼位,把這個傳統(tǒng)弘揚到最大。趙禎愛好學(xué)習(xí),崇拜儒家經(jīng)典。他首次把《論語》、《孟子》 、《大學(xué)》、《中庸》拿出來合在一起讓學(xué)生學(xué)習(xí),開了“四書”的先河。
有一次,出使北方的使者報告說高麗的貢物越來越少了,要求出兵。仁宗說:這只是國王的罪過?,F(xiàn)在出兵,國王不一定會被殺,反而要殺死無數(shù)百姓。所以最終置之不理。
四川有個士子,獻(xiàn)詩給成都太守:“把斷劍門燒棧閣,成都別是一乾坤。”這不是明目張膽地煽動造反么·成都太守將他縛送京城,交給皇帝嚴(yán)加懲治??墒侨首趨s道:“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寫首詩泄泄憤,怎能治罪呢·不如給他個官做做吧。就授其為司戶參軍。”
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最后病死于汴京宮中福寧殿。遺詔中說:由太子趙曙即位,進(jìn)曹皇后為太后,喪禮必須從簡。死時訃告送到敵對國家遼國,竟然“燕境之人無遠(yuǎn)近皆哭”,連遼國皇帝耶律洪基也握著使者的手號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宋·邵博《邵氏聞見后錄》)可見趙禎真是無愧“仁”宗的稱號。
猜你喜歡:
宋仁宗是第幾位皇帝
下一篇:宋朝雲(yún)川之變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