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生平簡介
屈原,中國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國丹陽(今湖北宜昌)。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生平簡介,希望大家喜歡!
屈原的生平簡介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羋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離騷》中自云:“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出生于楚國丹陽(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內(nèi) ),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一個黃老之學的傳播者[2-3] ,屈原是中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偉大的愛國詩人。 他的出現(xiàn),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唱的新時代。
屈原是“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者,也開創(chuàng)了“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屈原也是政治家,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nèi)政外交大事,吳起之后,在楚國另一個主張變法的就是屈原。他主張對內(nèi)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lián)齊抗秦。后因遭貴族排擠,被流放沅湘流域。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秭歸屈原傳說
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1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1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屈子祠祭典
屈子祠祭典這一活動主要分布在汨羅江中下游地段(上至新市,下至磊石山,汨羅江與湘江匯合處)及汨羅江中下游兩岸的歸義、百丈、紅花、楚塘和屈原行政區(qū)以北一帶。汨羅江中下游是屈原晚年生活、居住的地方。2008年,屈子祠祭典被確定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項目。汨羅市屈原紀念館為該項目的保護主體。
屈子祠祭典的歷史淵源:
祭屈初始于屈原殉國后,汨羅江兩岸人民在每年的端午節(jié)自發(fā)組織龍舟競渡、祭屈儀式紀念屈原,祭禮由巫師主持。漢代三閭大夫祠廟設(shè)立,官府祭屈活動成為歷朝沿襲的祀典。歷代官府端午祭奠,有史料可考的有南朝宋湘州刺史張邵親臨汨羅祭祀,并請顏延之作《祭屈原文》。唐天寶七年(748)唐玄宗下敕重修屈子祠,并命地方官“歲時致祭”,將祭祀屈原正式納入朝廷的祀典之列。此后,歷朝數(shù)次給屈原追贈封號,官府數(shù)次修建廟宇,每次加封和修建都由州、縣1親臨祭奠,有宋知潭州府事真德秀、湘陰知縣胡哲,元湘陰知事宋仁仲、孫天才,明湘陰知縣黃知讓、戴嘉猷等。至清代官府到汨羅祭祀屈原更是有明確規(guī)定,祭日為五月初五。雍正九年(1731),加縣域屈原行祠春秋二祭,祭日為正月和七月的上旬丁日。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祭祀規(guī)定廢除,地方1只有不定期的祭祀活動。抗日戰(zhàn)爭和“0”期間,紀念地遭到破壞,祭祀活動中止。1980年地方1祭祀活動恢復,每年的端午節(jié)龍舟競渡都由地方官主持。國際、國內(nèi)名人來紀念地祭祀亦由地方1陪同。
據(jù)《湘陰縣志》記載:清時每年五月初四,地方官到汨羅凈廟(打掃)省牲(宰殺豬羊)行三叩首禮。祭日(初五)設(shè)整豬、羊各一,帛一(長1丈8尺的白絹),爵、簋、豆(均為古時食物盛器)25件,內(nèi)盛白酒和稻、稷、粱四色,米飯、加工的魚和豬、鹿、兔肉、韭、芹菜以及栗或荔枝、榛或核桃、菱、芡(或蓮肉)等食品;開祭時秉燭焚香,擊鼓鳴金,鳴炮奏樂,之后,由司儀(禮生)唱讀祭文,唱畢。地方官及其他朝廷命官著蟒袍補服,行三獻爵六叩首禮。整個祭典活動莊嚴隆重,帶有強烈的湘楚文化色彩。當?shù)孛耖g一直沿襲這種古老的程序祭祀屈原。
屈子祠祭典的相關(guān)制品及作品:
1.祭祀器具:長袍、馬褂、禮帽、香爐、燭臺、酒具以及盛裝食物的盤碗等。
2.相關(guān)作品:
南朝顏延之《祭屈原文》;南宋真德秀《祭屈原文》;2005年中國岳陽汨羅江國際龍舟節(jié)祭龍儀式祭屈原文;2005年端午楊氏龍舟隊祭屈原文(此為民間祭屈活動)。
祭屈活動都由專事祭祀的儒生(當?shù)胤Q禮生)主持。兩千多年來,無論是民間還是官方,每年在端午節(jié)龍舟競渡之時,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典禮,流傳至今,所以儒生是整個祭祀過程的傳承者。這些儒生基本上是承師輩口頭傳授而掌握這門技藝。目前,掌握整個祭祀流程的儒生經(jīng)普查,有如下6人:楊基良、何迪仁、楊治華、黃華山、周臺干、馮林蒼。
屈子祠祭典的主要特色:
1.群眾性。屈原在汨羅江畔生活了九年,與當?shù)厝罕娊Y(jié)下了深厚的情誼,屈原投江后,當?shù)厝罕娏⒓唇M織救撈,并在江邊修建了祠宇,每年端午節(jié)前都要自發(fā)性地組織祭祀,同時,還要舉行龍舟競渡紀念屈原。
2.地域性。祭典是龍舟競渡前必須進行的程序,也是汨羅當?shù)鬲氂械幕顒印?/p>
3.季節(jié)性。在汨羅,只有端午節(jié)的時候才舉辦龍舟競渡,因此,祭祀活動也只在此時進行。
屈子祠祭典的存在價值:
1.歷史價值。祭祀活動已經(jīng)存在兩千多年歷史,自戰(zhàn)國至今汨羅人民一直沿襲這項古老的祭祀儀式,流傳至今,可以說是研究楚文化的活化石。
2.科學價值。屈原是中華民族的愛國典范,由他而衍生出汨羅江畔獨特的端午習俗,尤其是祭祀過程中儒生唱讀祭文的那種既高亢明亮,又具悲壯深沉的曲調(diào),極富汨羅江民間禮儀文化特色。所以,整個祭祀流程,又是楚地民間禮儀文化的傳承。
3.教育價值。祭祀屈原主要是為了紀念屈原,通過參與這項活動,可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對促進和諧社會的發(fā)展可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同時,龍舟競渡可以說是人民群眾豐衣足食的具體表現(xiàn),祭祀典禮也是人民群眾對“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的良好祈福,符合中華民族對美好事物積極追求的傳統(tǒng)。
猜你喜歡:
3.屈原散文朗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