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仁之亂的事件介紹
應仁之亂是日本室町時代的8代將軍足利義政在任期間的一次內亂,那么應仁之亂的事件是怎么回事呢?你想了解更多嗎?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應仁之亂的事件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應仁之亂的事件介紹
應仁之亂是發(fā)生在日本的一次內亂事件,當時正是足利義政統治時期,而極大守護大名為了爭奪權勢致使內亂不斷。這次內亂也讓日本從此進入了戰(zhàn)國時期,幕府等貴族的力量變得更加衰敗起來。那么應仁之亂簡介中是如何介紹這次事件的呢?
在應仁之亂簡介中可以得知足利義政自從1449年成為將軍之后一直荒廢朝政,致使國家內部動蕩不堪,社會上時常會出現暴動或起義,在這種情況之下將軍身上的權力不斷的衰弱。正果國家都開始進入軍閥混戰(zhàn)的時期。足利氏一直掌握著幕府的政權,到了1466年足利義政的作為導致文政政變的發(fā)生,之后富子希望自己和義政的孩子可以繼承將軍的位子,于是暗中向宗全示好,導致了勝元和宗全出現了對峙的局面,之后御靈之戰(zhàn)中勝元想要讓義政可以發(fā)布追討令,但是卻被宗全等人發(fā)現最終失敗。
另外應仁之亂簡介中還介紹了這次內亂的時間是比較長的,在開始的時候東軍和皇室之間展開激戰(zhàn),雖然戰(zhàn)況十分的慘烈,但是因為雙方損失都比較多所以始終不能分出勝負,長期的戰(zhàn)爭讓京都處于荒廢的極端,而大名的加入也讓戰(zhàn)線變得更加強,東西兩軍都產生了厭戰(zhàn)的情緒。直到1473年宗全和勝元先后離開了人間,義政這才將將軍的職位讓給了義尚,宗全、勝元兩人的兒子終于達成了和解。
應仁之亂的背景
1449年,足利義政成為室町幕府第8代將軍,他耽于酒色,不理政事,導致社會動蕩,各地不斷發(fā)生德政暴動,將軍權力逐漸衰落,幕府實權旁落重臣和實力強大的守護大名細川勝元、山名持豐(又名山名宗全)等手中。義政早年無子,1464年以弟義視為繼嗣、以細川勝元為保護人。次年其妻日野富子生子義尚,以山名持豐為保護人。二者爭奪繼嗣地位的斗爭,使中央勢力發(fā)生分裂。在守護大名各領國內,地方領主力量也不斷增大,并干預守護大名的繼承糾紛,因而守護大名的勢力也發(fā)生分裂。以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的對立為中心,中央與地方封建勢力的分裂日趨激化。1467年1月18日,畠山政長和畠山義就在京都發(fā)生武裝沖突,山名持豐助義就獲勝。
以此為導火線,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各自調集援軍進入京都。細川方面有斯波義敏、畠山政長、赤松政則、京極持清等,大本營在將軍駐地幕府,稱東軍。山名方面有斯波義廉、畠山義就、一色義直、六角高賴等,大本營在幕府以西的山名持豐邸,稱西軍。5月26日,兩軍開始大戰(zhàn)。最初東軍稍強。8月,大內政弘率軍2萬東上京都,支援西軍,10月激戰(zhàn)于相國寺,未決勝負。此后京都地區(qū)的戰(zhàn)斗進入膠著狀態(tài),戰(zhàn)亂逐漸波及地方。戰(zhàn)爭中,東軍控制將軍足利義政、后土御門天皇和后花園上皇,西軍則控制義視和南朝的后龜山天皇之重孫,雙方均以自己為正統,稱對方為賊軍。
應仁之亂的影響
舊勢力的沒落以及新興勢力的抬頭,貫穿室町時代的關鍵詞就是,‘舊勢力的沒落以及新興勢力的抬頭’。從鐮倉時代后期開始,以名門武家、公家為首的舊勢力不斷被隨生產力上升而壯大的國人、商人農民等取代已有權益。
另外,由守護大名合議制組成的聯合政權室町幕府中,除了3代將軍足利義滿以外,剛成立時將軍的權力基礎都十分脆弱,同時守護大名也自身難保,他們的權力漸漸受到守護代或有力家臣強大的影響。
在那個時候、由長子継承家督政權的體制因種種原因并未完全確立,這就是將軍家・守護大名家為了爭奪家督而發(fā)生的“御家騷動”的原因。
以長子繼承家督、在豐臣秀吉天下統一以后制度化、江戸幕藩體制中確立,在明治時代的舊民法法制化以及在戰(zhàn)后的民法繼續(xù)修正。
應仁之亂的事件介紹
上一篇:扎馬之戰(zhàn)的背景是什么
下一篇:大坂之戰(zhàn)的結果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