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西江懷古鑒賞_杜牧清明鑒賞
《西江懷古》是杜牧的一首懷古詩,作為懷古詩,如何去鑒賞它呢?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你搜集杜牧西江懷古鑒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杜牧西江懷古鑒賞
《西江懷古》是杜牧的一首懷古詩,我們很多人不知道為什么要時常登高望遠,為什么一些懷古的詩歌常常伴著濃濃的惆悵,就仿佛憑吊歷史必然會導(dǎo)致愁緒,必然會心生幽怨,有淡淡的哀愁蘊含其中。也許是因為人們在登高的時候感受到山川的悠長,宇宙的廣闊,反觀自己有時那樣的渺小,讓人們從心底對先烈,對歷史的創(chuàng)造人物產(chǎn)生尊敬,緬懷他們的往事,我們感嘆時光的無情流逝,我們傷心歷史的不斷轉(zhuǎn)變,王朝的更替,總有犧牲者。我們感嘆自己力量的渺小,無能為力,我們在時間和空間面前失落,孤獨。
詩人在登高時往往是感情最強烈的時候,他們以登上山頂,看到祖國的山河曾經(jīng)是多么的滿目瘡痍,而明天又不知道如何發(fā)展建設(shè),又擔心錯誤的統(tǒng)治會讓悲劇重演,心中便愈加悲涼。詩中的曹操想要用口袋裝沙子來壟斷長江的水流,苻堅自稱投鞭可以斷流的故事荒唐可笑,但如今這些人都已不在,縱使過去的他們?nèi)绾屋x煌,如何統(tǒng)領(lǐng)天下,但現(xiàn)在都零落成泥碾作塵,化作大自然的一部分靜靜的躺著,流傳下來的只有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和一段段不朽的佳話。
人永遠是渺小的,我們沒有山川的廣袤,沒有大海的包容,沒有宇宙的浩遠,永遠只是塵世間的匆匆過客,詩人不同于常人就在于他較早的認識到這點,他們習(xí)慣于思考常人不愿意想的種種,詩人會更悲傷些。所以杜牧在《西江懷古》中描述場景的浩大和人類的渺小時候,這份悲傷之情愈加濃厚,讓人們心中也不禁蒙生起憂國憂民的情思。
杜牧清明鑒賞
《清明》是唐代文學(xué)家杜牧的詩作,這一天正趕上清明時節(jié),杜牧在路上走的時候,天空飄起了蒙蒙細雨,都知道清明時節(jié)的時候天氣變化無常。
第一句就用的特別妙,“紛紛”二字形象生動的點出這清明的雨絕不是大雨,是細雨,是潤物細無聲的小雨,它不同于夏日傾盤而下的暴雨,不同于淅淅瀝瀝冷瑟的秋雨,這雨像一層薄紗輕輕覆蓋在世間每一寸土地上。詩人抓住了清明“潑火雨”的精神,將春雨那種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第二句小有轉(zhuǎn)折,借游人對雨的不理解,通過游客一遇到下雨就慌了陣腳來說明當時人們的心境不是很成熟,或許和時代有關(guān),或許是這景致有些太過凄冷,“路上行人欲斷魂”多半是指那些隱藏在人們心中的惆悵失意被這突如其來的處于激發(fā)出來,人們在雨中釋放者負面情緒,將春雨當作發(fā)泄的對象。
詩人在第三句中并沒有袒露是向誰問路,為的是引出第四句經(jīng)典語錄,牧童連答話帶行動——也就是連“音樂”帶“畫面”,兩者同時都使觀者獲得了美的享受,不僅如此,在生活中,問路只是手段,目的是找到酒家,牧童只是遠遠的指向前方,給人們無限的遐想,之后將會看到一派怎樣的田園風(fēng)光,是否是未知的桃花源在等著自己。這無限的遐想就需要讀者自己體會,詩歌全篇沒有一個難字,一個典故,通俗的語言卻時刻透露出詩人想要和讀者引起共鳴的心情,詩人步步推進,將讀者引入高潮,隨后又戛然而止,這樣的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杜牧西江懷古鑒賞_杜牧清明鑒賞
上一篇:杜牧的詩歌類型_詩人杜牧簡介
下一篇:杜牧生平著作_杜牧生平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