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長孫皇后是誰
長孫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其父是隋朝時期的長孫晟,唐朝著名宰相長孫無忌一母同胞的妹妹,是唐高宗李治的生母。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搜集整理的歷史上長孫皇后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歷史上長孫皇后的簡介
文德皇后長孫氏(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小字觀音婢,河南洛陽人,長孫氏13歲嫁李世民,武德末年,她竭力爭取李淵后宮對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門之變當(dāng)天,她親自勉慰諸將士。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后冊封為皇后。在后位時,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為政的失誤,并保護(hù)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為李世民誕下三子四女。
貞觀十年(636年)六月,長孫氏于36歲在立正殿崩逝,謚號文德皇后,十一月葬于唐昭陵。咸亨五年(674年),加謚號為文德圣皇后。[7] 天寶八載(749年),加尊號為文德順圣皇后。李世民譽(yù)之為“嘉偶”、“良佐”并筑層觀望陵懷念。
嘗著有《女則》三十卷,尚有翰墨存世,今均佚。僅存《春游曲》一首。
長孫皇后的的生平
長孫皇后(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河南洛陽人。祖先為北魏宗室長。父長孫晟,隋右驍衛(wèi),有“一箭雙雕”之美譽(yù),母高氏。仁壽元年出生,大業(yè)九年(13歲)嫁唐公李淵次子李世民。筮者曾預(yù)言她“貴不可言”。唐代隋后被冊為秦王妃。武德末年儲位之爭期間,與房玄齡“同心影助”李世民,并在玄武門之變當(dāng)天親自激勵將士。李世民即位后,立為皇后。
長孫氏是一位有趣的賢后,自稱不涉朝政,但時常以古事設(shè)喻勸諫皇帝,更留下“朝服勸諫”以迂回策略保護(hù)大臣的美名;不允許自己的同母兄無忌為宰執(zhí),卻因不愿留下“恃寵”惡名而請求李世民赦免其參與謀反的異母兄安業(yè);性情不好奢靡,卻有以丹羽金葉制作的“歧頭履”傳世;史載“造次必循禮”,卻有活潑浪漫的《春游曲》流傳;出生于崇尚佛教的家庭,卻斥責(zé)佛道為異端,在重病時駁回皇帝為其大赦延壽的決定;對于自己掌管的宮人嬪妃非常仁慈,卻敢于在其著作《女則》中毫不留情地指摘東漢明德皇后的過失。
貞觀十年六月己卯日(7月28日),長孫后在立政殿去世,時年36歲。同年十一月葬于昭陵,謚號文德。李世民曾在苑中作層觀以望昭陵,魏征婉諫,方作罷。她是一位十分令人玩味的歷史人物,這樣一位具備一切成為禍國妖姬特質(zhì)以及條件的女子卻選擇了一條往往令今人曲解為壓抑刻板的道路。也許結(jié)合今人所理解的相悖的兩端,我們才能看清一位充滿智慧、榮寵一生、優(yōu)雅大氣與嫵媚活潑并存,且驕傲自負(fù)得可愛的賢后的真面目。
長孫皇后的歷史評價
(唐)宋璟:文德皇后奏降中使致謝于征。此則乾坤輔佐之間,綽有余裕。豈若韋庶人父追加王位,擅作酆陵,禍不旋踵,為天下笑。則犯顏逆耳,阿意順旨,不可同日而言也。
劉昫《舊唐書》贊曰:坤德既軌,彤管有煒。韋、武喪邦,毒侔蛇虺。陰教斯僻,嬪風(fēng)浸毀。賢哉長孫,母儀何偉。
周召《雙橋隨筆》:三代以來,皇后之有賢徳者,唐長孫氏為最。.......其賢徳節(jié)節(jié)如此,又非宋髙、曹、向、孟諸皇后之所能及。
真德秀《大學(xué)衍義》:臣按:文徳長孫后之賢,其行事皆可為后世法。方太宗之怒魏徵也,非后從容開捄,則徵不得免矣!其為君徳之累可勝計(jì)耶?一言而全直臣於將死之際,立太宗於無過之地,雖古之賢后何以逾此?吁可仰哉!吁可仰哉!
唐吳兢撰、元戈直集論《貞觀政要》:若后之徳,雖漢之隂、馬,亦不能及,可謂無愧周之任、姒、邑姜者矣!正家而天下定,后之謂歟?
唐吳兢撰、元戈直集論《貞觀政要》:三代興王之主,無不內(nèi)有賢助,以協(xié)成至治。任、姒、邑姜,其表表於經(jīng)傳者,為天下母儀之所取則焉。若長孫皇后之賢,自三代而下,之絕無僅有者也。馬、鄧不足以儕之矣!遇危疾而不以肆赦徼福,非卓然有見何以能?茲不幸而弗登耆艾,宜太宗有“失內(nèi)良佐”之嘆也。
唐氏仲友曰:天啟興運(yùn),亦不偶然。助興運(yùn),必有賢妃。以漢唐論,長孫賢於隂、馬,有古后妃之美,無后世后妃之失。太宗謂“內(nèi)良佐”,信夫!
范祖禹《范太史集》:詩人美后妃,輔佐君子、求賢審官,國家將興,必有淑哲之配,儆戒以成君子之德。若長孫皇后感悟太宗,其可謂賢矣。
王祎《大事記續(xù)編》:十月之交,曰皇甫卿士、畨維、司徒、家伯。維宰仲允,膳夫棸子,內(nèi)史蹶維,趣馬楀為師氏,艶妻煽。方處幽王之時,小人之所以滿朝,而官爵所以多濫者,由艶妻之方處也。文武之朝,有任、姒以居內(nèi),則官爵曷至是哉!貞觀之初,內(nèi)治有長孫皇后,雖以無忌之賢,而皇后尚請不使久居寵位。則朝廷之名器,冝其無泛加者矣。
袁燮撰《絜齋毛詩經(jīng)筵講義》:唐長孫后毎對太宗稱魏徴之直,以社稷臣名之,保護(hù)其賢,成太宗納諫之美。嗚呼!其有古后妃之遺風(fēng)哉!
蔡世遠(yuǎn)《古文雅正》:“漢唐宋后之最賢者,漢則明徳馬皇后,唐則文徳長孫皇后,宋則宣仁髙太后。
康基田《晉乘搜略》:唐之長孫皇后,從太宗佐內(nèi)政,將順匡救,能使人主回心歸正,內(nèi)外頌其賢德。而定大計(jì)、決大疑、軍旅之事,無與也。
李漁《千古奇聞》:陳百峰氏曰:“《詩》云:‘民有秉彝,好是懿德’。長孫皇后以‘主明臣直’語,遂釋魏徵;疾病猶能力薦玄齡,可謂賢后矣!”
《皇朝經(jīng)世文統(tǒng)編》:太宗時,長孫皇后真巾幗丈夫也,帝欲封長孫無忌,后極力諫止,夫歷代后多欲求封外戚以為顯榮,后獨(dú)明于事理,不欲虛取公侯之封以長驕奢之習(xí),實(shí)受滅亡之?dāng)?,故力止之。及長樂公主出降,資送倍于長公主,魏征諫以為不可。帝告后,后能知大義,不以溺愛少女而亂禮儀,且以征為能引大義以抑人主之私情,稱為社稷臣。后帝怒征,欲殺之,后又以言相解,卒不致帝有妄殺忠直之名。若此數(shù)者,足見后之深明大義,乃巾幗中所不可多得者也。
周必大《文忠集》:某聞:愛其息,女人之常情也。況以萬乘之主、天下之冨,獨(dú)不能厚一女子資送,而盡其親愛之道乎?魏徴於此,猶以不當(dāng)倍於長主為諫,可謂有責(zé)難之恭矣!雖然帝用其言,迫於理也。彼皇后深居宮中,知愛而已,今能本乎禮義,抑其私情,不特稱徴之賢,又請捐金帛以奨之,此貞觀之治所以庶幾三代也!歟《關(guān)雎》序后妃之德曰“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卷耳》序后妃之志曰“輔佐君子求賢審官”。知臣下之勤勞。內(nèi)有進(jìn)賢之志。而無險詖私謁之心。是則正始之道、王化之基,不在乎他,在乎后妃而已。太宗與后,其知此也哉。
《新鐫增補(bǔ)全像評林古今列女傳》 母儀傳:克樹母儀,首盛唐而圣善。贊成帝治,開貞觀之休明......君子謂長孫后,賢而能諫,可為世法,詩曰,夙夜匪懈,以事一人,此之謂也。“親君子”數(shù)語,法語也,君人者銘之座右亦宜。為失良佐而哭之悲,則后之德益彰矣。頌曰:惟長孫后,性好讀書。獻(xiàn)可替否,裨益訏謨。采古女則,益昭其德。允茲后焉,正是四國。
張居正《帝鑒圖說》:嘗考自古創(chuàng)業(yè)守成之令主,雖圣明天挺,然亦有內(nèi)助焉。觀長孫皇后之于唐太宗,雖夏之涂山,周之太姒,無以過之矣。太宗外有忠臣。內(nèi)有賢后,天下安得不太平。
劉氏《女范捷錄》:高太興唐,內(nèi)有竇孫之助。〔箋注〕唐高祖竇皇后、太宗長孫皇后,匡贊二君,以成帝業(yè)。長孫后尤賢,每事盡其規(guī)諫,太宗嘉納之。
李贄《史綱評要》:長孫皇后真圣人也,如陽怒宮人等事,竟可與權(quán)矣。世上有如此女子乎?
乾隆《評鑒闡要》:長孫后讀書循理,恭順節(jié)儉,固足為賢。而辭議政一節(jié),識見卓越,視漢明徳尤逺過之。然以太宗英明,豈不知牝雞之意,何必與后議賞罰哉?
乾隆《長孫皇后論》:“夫閨門,王化之始也。詩三百而必以關(guān)睢為首,禮嚴(yán)大昏,書重厘降。易上經(jīng)首乾坤,下經(jīng)首咸恒。蓋知正家之道,必本于閨門。閨門正而后家齊、國治也。王者立后,上法乾坤,必求令德,有以裨成內(nèi)政、安貞載 物,然后協(xié)厥坤儀,為天下母。故太任太姒秉淑德,而昌周;明德馬后克恭儉,而光漢。古今所稱,不可誣也。文德皇后長孫氏者,實(shí)閨門之令望也。仁孝恭儉、少好讀書,贊成內(nèi)政、裨益弘多。訓(xùn)諸子常以謙儉為先,太宗亦敬其有德。常朝回怒曰:會殺此田舍翁。后問為誰?帝曰魏征。于是后退,衣禮衣而稱賀于上曰:臣聞 主圣則臣直,乃陛下之圣故也。妾敢不賀于是。帝喜而征言無不聽。夫唐太宗豈實(shí)欲殺魏征哉?然雖無此意,亦微有不樂諫之心?;屎笠宦劥苏Z,即借賀以諷諫之,征益寵信而帝善益彰。然后知正內(nèi)之益所不可少,而有乾之健,必得坤之貞以順承之也。易曰:牝馬地類,行地?zé)o疆。蓋馬陰物也,陰之德利柔順,然必利貞而行。地?zé)o疆,然后輔乾以行,澤及天下。若徒柔順而鮮貞,則又何能助乾道而沛膏澤哉!若長孫皇后不預(yù)朝政,雖帝問之亦終不對,可謂知安貞之義者矣。其資送公主、諷諫以安直臣、得疾不事道釋之教,尤為賢明,名垂百世、媲美周姜,宜哉!”
傅以漸《內(nèi)則衍義》謹(jǐn)按:“開辟之帝王,莫不有賢內(nèi)助焉。若能以學(xué)問興事業(yè),則唐朝尤為大著。竇皇后不惟能學(xué),而又能書,其聰明有過乎人者。長孫皇后幼喜圖傳,正位中宮,益加精勤,是以文章?lián)P其規(guī)誡,政事頼其匡勷。發(fā)跡太原,數(shù)年而成大業(yè)。二后之好學(xué),有不容冺沒者存也。”
吳曰慎《周易本義爻徵》:以圣賢之君而得圣賢之后妃,如周文王之得太姒,上可以配至尊而主宗廟,下可以宜家人而及邦國也。王季之娶太任、武王之娶邑姜、漢明帝之立馬后、唐太宗之於長孫皇后,皆此爻之象。
祝洤《淑艾錄》:唐太宗晚年,內(nèi)無長孫皇后,外無魏鄭公,宜其多過失也。觀于魏公之眷,幾不克終,則知前之樂善從諫,皇后維持調(diào)護(hù)之功居多。士女猶有雞鳴勸戒之益,況人主乎?《關(guān)睢》求淑女,所以為王化之基也。
尹會一《女鑒錄》:按長孫皇后制一己之私情,伸直臣之正氣,且以片語而救忠良於不死,賢哉!冠女德而莫與京已。
尹會一《女鑒錄》:按文德皇后所言所行皆可為,則太宗嘗與皇后議賞罰,后辭曰:“牝雞之晨,惟家之索。妾婦人,安敢豫聞?wù)?”固問之,終不對?;屎笈c太宗從容商略古事,因而獻(xiàn)替,裨益宏多。既不預(yù)政,又能匡君于此,得坤道含貞之義。貞觀元年以長孫無忌為右仆射,皇后固請?jiān)唬?ldquo;妾備位椒房,貴寵極矣,誠不愿兄弟執(zhí)國政,呂霍上官可為切骨之戒。”臨終又以本宗勿慮權(quán)要為言。黔州之事,后其前知矣。
夏良勝《中庸衍義》:臣良勝曰:后之不預(yù)政、不私其兄、右賢規(guī)諌,信足為法。承乾其所生也。武德九年,既立為太子,至貞觀七年,承乾以虧禮法聞。于志寧、孔頴達(dá)數(shù)直諌,賜之金一斤、絹五百疋,是必后有以贊助之也。閱二年而后崩,則承乾之過日稔,而魏王奪嫡之謀益深,至十七年而承乾廢。使后尚存,則承乾之過其少損矣,太宗廢長立少之心其遂已矣。魏王泰亦且有所懲創(chuàng),不敢萌覬覦之志矣。觀承乾對太宗之言曰:“臣為太子,夫復(fù)何求?但為泰所圖,時與朝臣謀自安之術(shù)。”若此言豈真大愚者?太宗聞晉王言,泰并欲圖已,遂悔立泰之言,而謂無忌等曰:“我三子一弟所為如是,我心誠無聊賴。”自投于牀,又抽佩刀欲自刺。蓋其愧悔之心,有不能自達(dá)者。使當(dāng)時有長孫后在,寧有是耶?噫!后之賢,上有系于天道,下有系于子道,其不輕而重也明矣。
歷史上長孫皇后是誰相關(guān)文章:
5.長孫皇后簡介
歷史上長孫皇后是誰
上一篇:羊獻(xiàn)容的生平怎樣
下一篇:關(guān)于長孫皇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