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和齊桓公的小故事_管仲改革是怎么回事
管仲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首霸。那他們間有什么故事呢?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你搜集管仲和齊桓公的小故事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管仲和齊桓公的小故事
齊襄公在位期間,政治黑暗,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矛盾尖銳,齊襄公的兄弟和大臣都逃往國外。公子小白和公子糾也都出國尋找政治出路。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國國君的女兒,所以管仲陪同公子糾來到魯國,而公子小白則在鮑叔牙的保護下躲到了莒國。齊襄公十二年齊國內(nèi)亂,這時逃亡在外的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都想趁此機會奪回君位。公子小白接到信后與鮑叔牙提前上路。當(dāng)公子糾得知公子小白已經(jīng)上路了,派管仲帶人埋伏在路上準(zhǔn)備偷襲公子小白。當(dāng)公子小白飛馬趕到時,管仲搭弓引箭向公子小白射去,公子小白大叫一聲倒在地上裝死。管仲誤以為公子小白已死,其實公子小白只是受了一點傷,并無生命危險。公子小白與鮑叔牙快馬加鞭趕到了齊國,順昨地當(dāng)上了齊國的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
當(dāng)管仲與公子糾知道公子小白沒有死后便求得魯國幫助攻打齊國,想要奪回王位。交戰(zhàn)中魯國大敗,公子糾被殺,管仲也被裝入了囚車送回齊國。鮑叔牙與管仲在青年的時候是要好的朋友,交情一直很深,到齊國邊境的時候,鮑叔牙把他從囚車中放了出來并勸說管仲輔助齊國富國強兵。管仲本來就有“治國平天下”的遠大抱負,于是就答應(yīng)了。齊桓公一直對管仲射他的一箭懷恨在心,想要處死管仲,但經(jīng)過鮑叔牙的多次推薦,加上他也十分愛惜人才,就把管仲留在了身邊。
齊桓公重用管仲之后,國家大事經(jīng)常向他請教。齊桓公向管仲請教富國強兵的道理,管仲回答道:“要想使國家富強,社會發(fā)定,必須要先安撫民心。要得民心,應(yīng)當(dāng)先從愛惜百姓做起。國君如果能夠愛惜百姓,百姓就自然愿為國家出力。愛惜百姓就得先使百姓富足,百姓富足以后國家就臺理得好。”他還說:“兵在精不在多。兵的戰(zhàn)斗能力要強,士氣必須旺盛。士氣盛了,軍隊的訓(xùn)練就會更好。”
齊桓公非常欣賞管仲這套富國強兵,成就霸業(yè)的道理。不久就任用管仲為相,位在鮑叔牙之上。鮑叔牙并沒有因此而嫉妒管仲,反而與管仲齊心協(xié)力輔助齊桓公。管仲感慨地說:“生我者父母,真正了解我的只有鮑叔牙呀。”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管鮑之交”。齊桓公在管仲的幫助下滅掉了郯、遂等國,其他諸侯國承認了齊國的霸主地位。公元前645年,為齊桓公稱霸立下不朽功勞的管仲去世了,齊桓公失去了管仲之后重用奸臣,政權(quán)混亂,國家也慢慢的衰微,最后連自己也被奸臣所害,失去了霸主的地位。
管仲改革是怎么回事
齊桓公大難不死逃回齊國即位后,面臨的卻是一個齊襄公留下的爛攤子,當(dāng)時周王室衰微,諸侯連年征戰(zhàn),大國兼并小國。齊國國力急劇衰退,社會動亂不斷,而且還有北方少數(shù)民族犬戎的威脅,面臨著被強國吞并的危機,形勢可謂萬分緊急。
齊桓公是一個有所作為的國君,他本來想讓鮑叔牙為國相,但是鮑叔牙深知自己能力不夠,他推薦自己的好友管仲,雖然管仲曾經(jīng)險些害死了齊桓公,但是齊桓公為了復(fù)國大計,不計前嫌,寬宏大量,命人用計從魯國接回了管仲,并且讓管仲為國相,放手讓管仲著手進行改革。
果然管仲不負眾望,他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齊國迅速走上強盛之路,齊桓公也登上了春秋五霸的寶座,管仲可謂功不可沒。管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實現(xiàn)立德、立言、立功的偉人。他被尊稱為管子,他的學(xué)說被集結(jié)為《管子》一書,成為春秋眾多流派之一,他還把他的治國理論運用在治國理政上并且大獲全勝,他被成為中國第一名相,同時代的孔子周游歷國卻始終不得志,因此非常羨慕管仲。管仲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中國從奴隸制向封建制轉(zhuǎn)變,從后世影響深遠,管仲被稱為“圣人之師”,“華夏第一人”,他的思想是深刻而務(wù)實的,即便在2000年后的今天,依然有很強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