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是從遠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以奇異的語言和象征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關(guān)系,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的敘事體故事。那你知道美麗的民間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美麗的民間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美麗的民間故事:九斤姑娘
從前有一種活計,專門替人做家用的木桶,由于那時的木桶上有加固用的鐵箍,所以這種活計被稱為“箍桶”。九斤姑娘就是一位姓張的箍桶匠的女兒。她從小聰明伶俐,附近方圓幾十里,無人不知九斤姑娘的才智超群。
一天,張箍桶到一戶石姓人家做活。一進門,只見石老先生微微一笑,說到:“張師傅,我要箍兩只桶:一只桶,兩只耳朵翹聳聳,中間直弄通,一眼望去到山東;一只桶,中間橫著一根棟,尾巴翹到通天空,翻轉(zhuǎn)身來噗隆通。”張箍桶一聽,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是什么桶啊?幸好他還算機靈,連忙說:“我有件工具落在家里了,我去取回來再做。”
張箍桶回到家,把事情經(jīng)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九斤姑娘。九斤姑娘“撲哧”一笑,說到:“爹,這個容易。第一個不就是蒸飯的蒸桶嗎,第二個是打水的吊桶啊!”張箍桶一聽,可不是嘛,他高興得跳了起來:“原來是這樣,我馬上就做!”
美麗的民間故事:捏面人的來歷
捏面人這種手藝流傳到如今總有二三百年了。傳說它和劉墉還有點兒關(guān)系呢。
劉墉在北京當(dāng)官,但并不是老北京人,他的老家是山東省,自從他父親做官后才在北京安了家,因此家里的管家、差人大多數(shù)是從山東老家?guī)淼?。在他家廚房里有個大師付,也姓劉。這一年從老家來了個親戚,姓王,有四十多歲了,大家都叫他單老王,是山東荷澤縣人,因為家鄉(xiāng)年景不好,想到京城的劉師付,于是就來投奔了。劉師付孤身一人,住在劉府的下房里,老王投奔他,也住在了下房,幫助干些雜活。
有一回,老王幫助揉饅頭,干著干著來了興致,他照著山東人過年節(jié)的習(xí)慣,把饅頭揉成了各種形狀。要說老王的手可真夠巧的,一疙瘩面在手里揉揉捏捏,有的就成了仙桃,有的成了朵花。他又用一個小木梳在揉好的面團上一壓一挑,一會兒做成一條小魚,一會兒又做好一只蝴蝶,上鍋一蒸形狀一點兒不變,往飯桌上一端,引得劉府的家眷們拿在手里仔細地瞧,反復(fù)地看,競舍不得吃了。劉墉也覺得挺有意思,就問這是誰做的,當(dāng)然也免不了稱贊幾句。
劉師付回去對老王一五一十地說了,老王聽說劉大人夸他,更來了精神,就想再露一手。他找了些江米面、精米面和好蒸熟,捏成了大丫頭、小小子、雞、狗等模樣,又找來了胭脂和染料,給這些小玩意兒上了一點色,這么一來可又中看多了,老王托劉師付把小玩意兒分送給劉府的內(nèi)眷們,這更引起了大家的夸贊,可巧劉墉又看到了,他的興趣也來了,就讓劉師付去傳喚老王,要跟他聊聊。老王聽了別提多高興了,跟著劉師付來到上房。劉墉問他怎么學(xué)的這點技藝,老王回答說:“俺們家鄉(xiāng)窮,過年節(jié)時家家要互相走動走動,總得帶點禮物啊!可是哪買得起點心呢,就把面捏成各種玩意兒,蒸熟了當(dāng)禮物。那是哄孩子玩的,我也是跟別人學(xué)的。”劉墉問他:“為什么用江米面做呢?”老王回答說,“老大人,您老可知道,這江米面不愛壞,給小孩子做的玩意兒總得讓他能玩些日子才好啊!”劉墉點頭說:“好,想得倒挺周到的,你還會捏別的嗎?”老王回答:“還能湊合捏一些花樣,不知老大人喜歡什么樣的?”劉墉指指墻上掛的八仙上壽的畫說:“這上面的人物你能捏嗎?”老王認真地看了看畫上的人物,點點頭說:“可以試試。”
老王辭別劉墉回到下房,用心地捏了兩三夭,還真把八個人物捏出來了。劉塘一看,嘿!蠻有精氣神兒,十分高興地說:“老王啊,你不是想找個營生嗎?我看你就用心鼓搗這玩意吧。做好了,拿到大街上,廟會上去賣,也能賺錢啊!”老王驚訝地問:“這也能賣錢?”劉墉點頭說:“可以試試嘛,不過我給你出點兒主意,把面人捏得更精致些。”他告訴老王,為了能保存長久,可以在面里加上蜂蜜。他還讓老王用沖的各種顏料的水來和面,再分別蒸熟,這樣面本身就帶色,比捏好了再上色可能要好看得多。
這一番話把老王說得心竅大開,高興得直給劉墉打躬作揖。老王回到下房,就按劉墉教的辦法去做,狠下了陣子功夫琢磨怎么把人物捏得更像。他又試著做了幾件工具,像用竹子做的圓撥子、扁撥子,用鐵片砸成的各種小剪子等等。有了可手的工具,干起活來就方便多了。不到一個月的功夫,老王的技藝大長,他捏了一套帶色的八仙人,用盤子托著送給劉墉看。這回可和上次捏的八仙人大不一樣了,八個人物面目清晰,神態(tài)各異,又加上配上的各種顏色,更顯得活靈活現(xiàn)。江米面蒸熟后本身就發(fā)亮,再加上蜂蜜,簡直是半透明了,八個仙人賽過那牙雕玉刻。
劉墉拿起面人端詳了好久,連連夸道:“好,好,太妙了!”猛然他想起一件事,不久皇上的壽辰又到了,往年皇上慶壽,大臣們都紛紛獻壽禮,一花就是成千上萬兩的銀子,劉墉為這事可傷透了腦筋。他想,這回我何不就用面人作壽禮,既好看又省錢,于是,他對老王說:“我想把你的手藝派個用場,你能不能再把這八仙人捏大一些?”“老大人,您說要多大的?”老王問。劉塘用手比劃著:“有尺把高就行。”“好,我試試。”老王又回去捏。三天以后,真給捏出來了,而且又別出新裁捏了個老壽星。好嘛,九個面人整擺滿了一張大桌子,看上去真是漂亮極了。劉墉很是高興,告訴老王讓他等好消息,日后準讓他出名。
乾隆皇上壽辰這一天,劉墉命人準備了一個朱漆描金的大抬盒,把九個面人一個個擺放在里面,上邊蓋一塊大紅綢子,由兩個家人抬著直奔皇宮而來。
皇宮里這時已經(jīng)是鼓樂喧天,熱鬧非常。乾隆高登御座,接受王親貴族,文武大臣們的叩拜獻禮,壽堂上排滿了禮物。大家看見劉墉遠遠地走上殿來,在他身后,兩名家人抬著個大抬盒。在場人都在想;往年劉墉送的壽禮頂邪門兒了,今年不知他又出什么花點了,可得好好瞧瞧。
劉墉來到乾隆面前,行大禮拜壽。乾隆問:“你給我?guī)裁炊Y物了?”劉墉笑嘻嘻地回答:“今年臣的壽禮與過去大不相同,萬歲請看。”他回身命家人把大抬盒放到大案旁,然后一件件取出放在桌上。在場的人都驚呆了,九個仙人光彩奪目,壓倒了所有的禮品,人們不由得奇怪起來:劉墉哪來的錢購置這么貴重的東西?
乾隆忍不住問:“劉愛卿,你這些東西用了多少銀子買的?”劉墉笑笑,伸出一個巴掌,乾隆說:“噢,五千兩!”劉墉搖搖頭。“是五萬兩?”劉墉又搖搖頭。“那到底用了多少啊?”劉墉一字一字地說道:“白-銀-五-兩。”
“啊?”大家又呆住了,都搖頭不信,乾隆也不相信,問道:“可是真的?你可不能欺騙聯(lián)。”“當(dāng)然不假。臣豈敢與萬歲爺作耍?”乾隆說:“你送這壽禮是玉的還是牙雕的?”劉墉搖頭說:“都不是,這是用面捏的。”人們更不信了。劉墉把手一伸說:“不信,請到跟前仔細看看。”
乾隆好奇地打量一番,果真不像玉雕也不像牙雕。忍不住伸手拿起一個,嘿,還挺輕,而且很柔軟,確實是面捏的。他轉(zhuǎn)過臉對劉墉說:“這是誰做的?手藝真高啊!”劉墉答道;“是臣的一個姓王的鄉(xiāng)親。”乾隆笑了說:“你們山東府可真出能人啊!”劉墉施禮說道:“謝萬歲爺夸獎。”乾隆又說:“五兩銀子買這么多禮物,你真有辦法。不能讓你破費,聯(lián)加倍賜還給你吧!”說罷哈哈笑了。大禮已經(jīng)參拜完畢,乾隆回后宮去了。
等乾隆一走,王親貴戚、眾大臣一窩蜂地圍上來,對著面人一通相面,紛紛贊嘆。有個駙馬想給老娘送壽禮。要出大價買一套八仙人。
劉墉回府后,叫過老王說:“你可以說是小喇叭隔著墻吹---名聲在外了?,F(xiàn)在有人出價買你捏的八仙人了。我把剛才從萬歲爺那兒得的十兩銀子交給你,你到外面租處房子,大膽地做買賣吧。”
老王喜出望外,趕快給劉墉磕頭道謝,打這兒以后,他還真的干起來了。官府,大宅門接長不短地找他,讓他給捏面人。
人們都說這老王是喝了磨刀水---內(nèi)秀(銹)。他除了捏八仙人之外,又琢磨著捏出了許許多多人物,什么孫猴、豬八戒、關(guān)公、張飛…,花樣越捏越多,手藝也越干越精。有人來訂貨,他就在家里捏,空閑時候,他就準備一個小木箱、小方凳到大街上去捏,他不貪財,給點錢就賣,有賺頭就知足。日子長了,手頭上也多少積蓄了倆錢,就把老家的老婆,孩子接到北京住下。一來二去,老王年紀大了人也老了,為了不讓手藝絕了,給孩子留下個飯碗,就把手藝傳給了兒子,還收了幾個從老家來的窮鄉(xiāng)親的孩子做徒弟。捏面人這門手藝也就一代一代地在北京傳了下來。
美麗的民間故事:黃道婆
元朝時候,松江一帶種了許多棉花,但老百姓還是缺衣少布,為什么呢?原來這時,人們紡織棉布要先用手把棉籽剝?nèi)?,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往往手指甲都剝得脫落了,也剝不出多少來。這時,有一位黃道婆,從海南崖山向黎族人民學(xué)習(xí)了一手很好的紡織本領(lǐng),她下決心要改革家鄉(xiāng)的紡織技術(shù),使鄉(xiāng)親們生活得更好些。
黃道婆請來了一位老木匠,根據(jù)崖山人民用兩根細長鐵棍轉(zhuǎn)動,軋去棉籽的方法,設(shè)計出了木制手搖軋棉車。這種軋棉車,是靠兩人手搖,一人下棉籽,又干凈又省力,效率大大地提高了。但有了軋棉車,還是用原來的小竹弓來彈棉花,還是慢呀!黃道婆又去找彈棉花的師傅,商量改革彈棉工具。改革出來,就是今天我們偶爾能見到的4尺多長的木制繩弦大弓。這樣,紡織技術(shù)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老百姓也能穿上各種各樣、五光十色、美麗鮮亮的棉布衣服了。
猜你感興趣:
美麗的民間故事
上一篇:春節(jié)的民間故事有那些
下一篇:美好的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