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山傳說故事
天臺山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譽海內(nèi)外。那你知道天臺山傳說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天臺山傳說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天臺山傳說故事:三仙下天臺
傳說很早很早以前,一天夜里,有三個神仙來到天臺山。他們是石仙、塔仙和海仙,奉玉帝之命,一個到石梁造橋,一個到國清寺造塔,一個把海水趕到蒼山峇的地方。
造橋的石仙來到石梁,只見飛瀑從天而降,水花飛濺,一瀉千丈;兩峰對立,兩邊都是懸崖峭壁,必須從中間架一座橋。那石仙好氣力,雙手抓住兩邊的巖筍,使勁一拉,嘩啦一聲,兩峰連接在一起,變成一座石梁橋。這座石梁橋長二丈,背寬五寸,龍形龜背,又窄又險,橋上飛瀑臨空,橋下水流湍急,身臨其地,驚心動魄。石仙造了石梁橋,無事可做,時間還只半夜,靈機一動,想戲弄塔仙和海仙一下。他裝作公雞,“喔喔喔”地啼叫起來。
一雞唱,百雞應(yīng)。雞鳴早看天,黎明在眼前。神仙做事是不讓凡人知道的,造塔的塔仙攝去了附近各村的青年,搬的搬,壘的壘,人來車往,川流不息。塔身已經(jīng)完工,正準備放上塔頭。塔頭已經(jīng)造好,放在五里外的金雞嶺。聽到雞啼,來不及裝上,塔仙就偷偷地遁走了。這天夜里,附近各村的青年都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擔著家里的灶磚到國清寺造塔。醒來一看,國清寺前果然多了一座塔。這座塔看上去呈暗紅色,傳說就是灶磚造的,但它還少個頭。塔頭在金雞嶺拿不過來,人們就在那里造了座寺,叫“塔頭寺”。
那趕海水的海仙,來到碧波萬頃的東洋大海,手里揮著神鞭,趕著海水,朝天臺峇而來。一路上海水所到之處,水浪嘩嘩,波濤洶涌,魚蝦成群,上下歡騰,平地頃刻變成海洋。誰知海仙剛把海水趕到三門海游地方,忽聽一聲雞啼,心里一慌,把海游當作峇,以為到了目的地,馬上遁走了。所以,峇地方仍是一片陸地,看不到海,海水到海游就不上來了?,F(xiàn)在,歡岙口還能看到一塊小巖石,傳說是海仙把船樁都早已埋好了哩。
天臺山傳說故事:國清寺的由來
天臺山國清寺,是個隋代古剎。說起來歷,還有段古老的傳聞。
隋朝時候,有個名叫智戒的人,早早出了家。他想找個名師,便穿著芒鞋,背著包袱,到處尋找。
這天,他來到江陵,放下包袱,剛往床上躺下,恍惚中,自己又穿起芒鞋出去了。他沿著一條大道往前走,不覺來到一座高山前面,抬頭一望,這座山奇巖怪石,流泉淙淙,心里喜歡極了,就沿著一條山澗往里走。他轉(zhuǎn)過三道彎,爬上三條嶺,突然眼前出現(xiàn)一個山坳。山坳里松竹翠綠,杜鵑火紅,好一派仙景!智戒站住腳,東看看,西望望,這山坳坐北朝南,靠北面是座高高的山峰,山峰向兩側(cè)延伸,就像兩條手臂抱著這個山坳,樣子真像一個燕子的窠哩。
智戒看得呆了,心想,真是一處福地呢……正想著,猛聽得遠處有人叫著自己的名字。順著聲音望去,北邊那座山頂上有三塊巖石,當中那塊巖石上,端端正正坐著一位老和尚,正朝自己招著手哩。
智戒想:他在叫我上去嗎?可是看看面前,是一條三丈寬、十丈深的山溝,溝底的水又深又急。過了溝,又是一堵幾十丈高的峭壁,連山羊都上不去。
智戒站在山溝邊難住了。這時,山頂?shù)睦虾蜕姓f話了:“弟子弟子別發(fā)愁,我來扶你上嶺頭。”
話音剛落,伸出右手,一尺、兩尺,一丈、兩丈……一會兒就從山頂伸到智戒身邊,一把握住智戒的手,說:“弟子弟子用把勁,快快起步上金嶺。”智戒覺得有一股熱氣,從手上傳到身上,再從身上傳到腳下,頓時渾身是勁,身輕如燕,才一邁步,就“呼”的一聲飛了起來,飛過山澗,飛上絕壁,來到老和尚身邊。
智戒剛剛站住,一看,老和尚的手臂不知什么時候已經(jīng)縮了回去,又跟普通人一模一樣了。智戒“撲通”跪了下去,那和尚攙起他,微微一笑說:“你有緣能到此,你當居于此,終于此。”說完起身就走。智戒疾步緊跟,哪里追得上呀!慌亂之中,被一條古藤絆了一跤,驚醒過來,原來是一個夢。
智戒想著夢中的情景,又驚又喜,但夢中見到的這座山,它叫什么山,又在哪里呢?
山重重,水茫茫,智戒走了一天又一天。這一天,他沿著一條山溪往里走了十幾里,又爬上一道筆陡筆陡的山嶺,眼前真的出現(xiàn)一個像燕子窠那樣的山坳。他抹了抹汗,解開衣襟扇扇涼,吐口長氣說:“啊,總算找到了!”
正想找個地方歇歇,忽聽后面有人叫他,智戒回身一看,是個慈眉善目的老和尚,還真有點像夢中遇到的那人呢!
智戒問了對方,才知道這山叫天臺山,這老和尚法號叫定光。言談中,智戒見他禪苦學(xué)深,氣宇非凡,便決定拜他為師。定光也不客氣,只笑笑說:“弟子今日千辛萬苦來到這里,足見你誠心誠意。這佛隴有金峰、銀峰,金峰我已居住,你到銀峰去吧!”說著拉過智戒,指著南面一座山峰說:“就是那一座。”
辭過定光,智戒來到銀峰,砍來樹,斫來竹,搬來石塊,割下茅草,造了一間茅草屋,取名叫作“凈名堂”,住在那里,專心致志地研究佛學(xué)。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過了幾年,智戒終于在凈名堂里創(chuàng)建了佛教“天臺宗”。
天臺宗創(chuàng)建以后,名氣愈來愈大,傳遍了大江南北,信徒越來越多。凈名堂住不下了,智戒領(lǐng)著大家蓋了高明寺,又蓋了華頂寺,前前后后,一共在天臺山蓋起了十一所大寺院??墒牵@樣還住不下呢!
這天是八月十五日,智戒照例到金峰拜見師父定光,坐下喝了一口茶,又輕輕吁了一口氣。定光說:“弟子,你有什么心事呀?”
智戒說:“我正想找?guī)煾笌兔δ?。只因天臺宗愈傳愈廣,信徒愈來愈多,如今雖然造了十一所寺院,但這些寺院不是山高路險,就是地形局促。若天臺宗再傳開去,信徒就將更多,所以我想求師父再指點一處勝地,建個‘祖庭’,以備來日之用。”
定光說:“難為你有這樣一片誠心。好吧,明日你下佛隴,往東南方向走出十里,那山口有個盆地,周圍五峰環(huán)抱,中間雙澗回瀾,名叫銀地。銀地銀地,智者宜住。”——因為定光講了“智者宜住”這話,后來智戒就叫智者。
第二天,智戒拄著拐杖,興沖沖地下了山,往東南走了十里,果然找到銀地。當日喜滋滋回到佛隴,對定光說:“師父,找到了,真是個好地方呀!”
定光說:“地方好,寺可造,可是你還要記住六個字。”
智戒問:“哪六個字?”
定光說:“寺若成,國即清。”
智戒回到凈名堂,心里不住地念著這六個字。他想,當今塵世,戰(zhàn)亂頻仍,奸人當?shù)?,平民遭殃。師父說寺院如果建成,國家就能清平,國家清平,百姓就能安居樂業(yè),這多好呀!于是,他歇也沒歇,點起蠟燭,連夜畫起寺院的圖樣來。
這一年,智戒已經(jīng)九十多歲,年老體衰,加上日夜勞累,圖樣剛剛畫好,還沒有開工就病倒了。
彌留之際,智戒把大弟子叫到床前,拿出圖紙,說:“這是銀地祖庭的寺院圖樣,是我一生心愿所在。我死后,你一定要把這寺院建成。定光師傳下‘寺若成,國即清’六字箴言,更要牢牢記住。寺院建成以后,就叫‘國清寺’吧!”
智戒圓寂之后,大弟子就開始建造國清寺,花了不少時間才建成。
現(xiàn)在,“寺若成,國即清”這六個字還刻在石碑上,豎在國清寺放生池的旁邊。
在佛隴坳的北面山上,有一字形排列著的三塊大巖石。由于智戒來到天臺山之前,在江陵曾經(jīng)夢見過相似的三塊巖石,而且有一和尚在石上向他招手,后來以夢作真,就把它起名為“定光招手石”。
天臺山傳說故事:長明燈
傳說國清寺的大雄寶殿過去有盞長明燈,是盞“神燈”。神燈只助好人,專治壞人,很久以前曾經(jīng)發(fā)生過這么一件事。
那時,國清寺附近有個財主,家有良田百畝,每年要雇長工。這年冬去春來,眼看春播就要開始,財主還沒雇到長工。他正站在門口焦急地等候,忽見一位身材魁梧的年輕人走過來,他便攔住問道:“你會不會干田里活?”
年輕人說:“扶犁操耙,樣樣都能。”
財主一聽笑了,“好,好,我正缺一個長工,你如果在我家里做,工鈿一年一頭牛。”
年輕人想了一想,謀生不易,一頭牛的工鈿倒也豐厚,就點點頭答應(yīng)了。
轉(zhuǎn)眼就是三年,年輕人想算清工鈿,回去成家立業(yè)。不料,財主嘿嘿笑了幾聲,拎出三瓶素油遞給他。
年輕人吃了一驚,責問說:“當初講好一年一頭牛,怎么變成一年一瓶油了呢?”
財主兩眼一橫說:“你真是做夢吃綠豆芽爽口,我分明說好每年一斤油。你再胡來,我就把你告到官府。”
年輕人想:堂堂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告到官府,我是輸定了的。罷罷罷,索性把這三瓶油捐給國清寺,去點長明燈,也算我勞苦三年,積個功德。
這天,國清寺的方丈對小和尚說:“今天下午,有位大施主要到國清寺來,你要大開山門迎接,辦好素齋招待。”小和尚吃過中飯,就在寺門外面等候,他左等右等,一直等到傍晚,才見一位年輕農(nóng)民足穿草鞋,手提三個油瓶,大步向寺院走來。小和尚上去詢問。那年輕人說:“我有三瓶素油,送給寺廟點燈,以表心愿。”小和尚想,只送三瓶素油,也算大施主?但看看四下,并無別人前來,還是按照方丈的吩咐辦事。
年輕人在寺中受到熱情款待。吃完晚齋,小和尚陪他到大雄寶殿,他就親手將三瓶素油倒入長明燈的燈座里。
油剛倒入,那長明燈頓時大放光明,比平時要亮好幾倍,連菩薩的眉毛都看得清清楚楚了。小和尚十分驚奇,趕忙去問老方丈。老方丈說:“這三瓶油是他三年血汗凝成的,所以非同一般。等會兒燈下將有東西滴下,你收集起來裝到他帶來的三個瓶中,讓他帶回就是。”
小和尚回到大殿,只見燈下有一攤紅色的碎屑,就一點一點收進瓶里,給年輕人帶回。
第二天,年輕人回到家里,打開瓶子一看,金光閃閃,非同小可,原來竟是三瓶金子。他驚喜萬分,就用這些金子成家立業(yè)。
年輕人獻油得寶的消息,不久就傳到財主的耳朵里。他想:長工用三瓶素油,在國清寺?lián)Q回三瓶金子,我不如帶十車素油到國清寺去獻佛,一定能夠得到更有價值的東西。
第二天,國清寺方丈告訴小和尚,今天有位施主來,你只要開邊門讓他入內(nèi),隨便招呼一下便可。小和尚出了寺門,只見遠處黃塵飛揚,十輛油車“咯吱咯吱”來到寺門前,車后還跟著一位財主。一問,方知他是到國清寺獻油的。小和尚十分奇怪:這么一位大施主,方丈為啥不熱情相待呢?再一想,方丈素有先見之明,我何必多去懷疑。
財主進入大殿,就急忙叫小和尚把油倒入長明燈中。不想油一倒入,大殿當即暗淡無光。小和尚又跑去問方丈是何緣由。方丈說:“他送的油雖多,但都是不義之財,所以不會發(fā)光。等會兒他來索取回禮時,你把這件淡色袈裟,將燈中滴下的東西揩上去送給他,讓他回去就是。”財主加好油,便在殿中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等待著。不一會兒,小和尚拿來一件袈裟,揩上燈里滴下的黃褐色黏物遞給他。他抱著袈裟,就急忙回家。
財主回到家里,為了顯顯自己威風(fēng),就把縣太爺和親朋好友都找來,在大廳上設(shè)宴看寶。酒過三巡,他將袈裟捧上大廳,讓人觀賞,看完以后,往自己身上一披,誰知那財主竟頃刻之間變成一只沒尾巴的黃牛了。
沒等大家弄清是怎么一回事,這只牛“哞哞”叫了幾聲,就飛快地奔到長工家去了。
猜你感興趣:
1.天臺山傳說故事
2.五臺山傳說故事
天臺山傳說故事
上一篇:天壇傳說故事
下一篇:關(guān)于天臺山的傳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