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正時代服裝風格特點
大正時代是日本大正天皇在位的時期,1912年—1926年,是短暫而相對穩(wěn)定的時期。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日本大正時代服裝風格特點,供大家閱讀!
日本大正時代服裝風格特點
大正時代洋服取代和服成為流行的服式。
女性主義的抬頭,使得服裝西洋化變得不再是局限于男性,女學生的制服由初期日本化的 行燈袴 變?yōu)楹笃谖骰乃址?/p>
1923年的關東大震災也是一個洋服取代和服的轉折點。由于災后社會動蕩,搶掠時常發(fā)生,穿著和服的女性往往就因為和服緊身的剪裁影響而成為賊人搶掠的目標。
翌年, 東京婦人子供服組合 發(fā)起了婦女服裝西洋化的行動,使洋服進一步取代和服成為婦女的日常穿著。
男性流行西服。女性方面,出現(xiàn)鮭色和紫色等暈色的華麗外褂和外套。
日本大正時代思想文化方面
大正時代是短暫而相對穩(wěn)定的時期。該時代的根本特征,是大正民主主義風潮席卷文化的各個領域。自中日甲午戰(zhàn)爭、日俄戰(zhàn)爭后,日本壟斷資本迅速發(fā)展,并成長為亞洲惟一的帝國主義國家。在資本主義發(fā)展過程中,不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都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中間階層即中產階級。這一階層在政治上反對當時的軍閥官僚專制,要求實現(xiàn)政黨政治,實施普選,從而形成大正民主主義運動。在此時代背景下產生的大正文化帶有鮮明的現(xiàn)代性,即主張確立近代自我,宣揚個人主義、理性主義,成為大正文化的基調。
哲學思想
在民主主義的時代風潮下,大正時期的哲學社會科學也一展新貌。新康德學派的理想主義哲學獨占鰲頭,堪稱大正哲學的主流,其影響不限于狹義的哲學領域,而波及整個知識界。作為新康德學派之日本版的文化主義、人格主義、教養(yǎng)主義,一時風靡思想界。文化主義在肯定文化價值的同時,還強調人的主體性,由之而泛起人格主義思潮,即把人格價值視為唯一的倫理價值。為大正文化推波助瀾的巖波書店出版許多新書,并于1915年到1917年推出《哲學叢書》(12卷),宣傳理想主義哲學,被稱為“巖波文化”。此外史學家津田左右吉對日本古代史的合理主義解釋,民俗學家柳田國男對前人尚未涉足的庶民生活的研究,有力地推動了大正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發(fā)展。
文學思想
在大正時期,如果說政治思想以民本主義為代表,哲學以新康德學派的理想主義為代表的話,那么,文學領域則以“白樺”派為代表。以武者小路實篤為首的一批年輕作家于1910年4月創(chuàng)刊文學雜志《白樺》,形成很有影響的文學派別“白樺”派。至1923年(大正12年)???3年間,該派高舉新理想主義旗幟,展開活躍的文學活動,居大正文壇主流地位。他們不滿于日趨衰落的自然主義文學,提倡“通過個人或個性發(fā)揮人類意志的作用”,把“尊重自然的意志和人類的意志,探索個人應該怎樣生活” 作為該派文學的目標。以此思想為指導,他們創(chuàng)作出許多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作品,哺育了不少知名作家。白樺派運動還超出文壇,在教育界乃至社會上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此期間,戲劇、美術、音樂等各文化領域,都展現(xiàn)出異于明治文化的新貌。
大正文化清新而繁盛,然而,大正時代未及展開便匆匆消逝,短命的大正文化亦隨之落下帷幕。
日本大正時代服裝風格特點相關文章:
日本大正時代服裝風格特點
上一篇:明治維新發(fā)生的背景是什么
下一篇:大正時代的政治思潮主要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