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弱冠之禮的全過程
男子20歲稱弱冠。這時行弱冠之禮即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古人弱冠之禮的全過程,供大家閱讀!
古人弱冠之禮的全過程
舉行冠禮儀式是非常講究和慎重的。據(jù)《儀禮.士冠禮》上所載,貴族男子到了二十歲,由父親或兄長在宗廟里主持冠禮。行加冠禮首先要挑選吉日,選定加冠的來賓,并準備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后由父兄引領(lǐng)進太廟,祭告天地、祖先。
冠禮進行時,由來賓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頂帽子,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質(zhì)做的緇布冠,表示從此有參政的資格,能擔負起社會責任;接著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軍帽,表示從此要服兵役以保衛(wèi)社稷疆土;最后加上紅中帶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禮帽,表示從此可以參加祭祀大典。
三次加冠完成后,主人必須設(shè)酒宴招待賓贊等人(贊是賓的助手),叫“禮賓”。“禮賓”后,受冠者入內(nèi)拜見母親,然后由賓取“字”,代表今后自己在社會上有其尊嚴。古人認為成年后,只有長輩才可稱其“名”,一般人或平輩只可稱其“字”,因此要取“字”便于別人稱呼。
接著再依次拜見兄弟,拜見贊者,并入室拜見姑姊。之后,受冠者脫下最后一次加冠時所戴的帽子和衣服,穿上玄色的禮帽禮服,帶著禮品,去拜見國君、卿大夫(在鄉(xiāng)有官位者)和鄉(xiāng)先生(退休鄉(xiāng)居的官員)。
冠禮的儀式,從周朝開始持續(xù)到清朝,直到清末民初,由于西風東漸,冠禮也就逐漸沒落而消失了。
古人弱冠之禮的史淵源
源于周朝的“冠禮”,是中國古代的成年禮。據(jù)專家考證古代早期的原始社會,男女青年進入成年階段時會舉行一種儀式,稱為“成丁禮”、“入社禮”,而這種“成丁禮”后來就演變成冠禮。
在《禮記.曲禮上》載有:“二十曰弱,冠。”
在《孔穎達.正義》中記載:“二十成人,初加冠,體猶未壯,故曰弱也。”表明古代時,二十歲的貴族男子,要舉行加冠禮以示成年,但身體還未發(fā)育強壯,所以稱弱,而弱是年少之意。因此,后來就用“弱冠”泛指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紀。
古人非常重視冠禮,《禮記.冠義》上說:“冠者,禮之始也。”意思是說冠禮是一切禮儀的開始;又《儀禮》共十七篇,第一篇就是《士冠禮》。《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另《禮記.冠義》:“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意思是男子到了二十歲,行過冠禮并為自己取個“字”(別名),自此即表示他已是個成年人了。
古人弱冠之禮的相關(guān)文獻
《元史·王利傳》
在《元史.王利傳》上載:“利自幼穎悟,弱冠,與魏初同學,遂齊名,諸名公交口稱譽之。”
《進三大禮賦表》
唐朝詩人杜甫的《進三大禮賦表》說道:“臣生長陛下純樸之俗,行四十載矣。與麋鹿同群而處,浪跡于陛下豐草長林,實自弱冠之年矣。”
明 《袁節(jié)寰晉大司馬奉命乘傳錦還序》
“我大司馬節(jié)寰先生(袁可立),少具異骨,弱冠起家,為名御史。”
《初刻拍案驚奇·卷七》
另《初刻拍案驚奇.卷七》:“法善弱冠時,曾游括蒼白馬,出石室內(nèi),遇三神人。”
《晉書·帝紀第一·宣帝》
“南陽太守同郡楊俊名知人,見帝,未弱冠。”
《為李公師祭袁石寓(袁可立子)憲副》
“舞象采芹,弱冠璐振臂,當國家之巨艱,讀書鄙腐儒之章句。”
《漢書·東方朔傳》
在《漢書.東方朔傳》載有:”至年十八而冠,出則執(zhí)轡,入則侍內(nèi)“一說。
《詠史》
“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參考資料
古人弱冠之禮的全過程相關(guān)文章:
1.古代人際交往禮儀
2.古人日常禮儀
3.古人禮儀故事
4.古人見面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