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歷史網(wǎng)>歷史百科>歷史書籍>

史記的傳播歷史介紹

時間: 邱惠844 分享

  《史記》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與后來的《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史記的傳播歷史介紹,希望你喜歡。

  史記的傳播歷史

  《史記》有兩部,一部在司馬遷的工作場所(宮廷);副本在家中。在漢宣帝時期,司馬遷的外孫楊惲開始把該書內容向社會傳播,但是篇幅流傳不多,很快就因為楊惲遇害中止。

  《史記》成書后,由于它“是非頗謬于圣人,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后六經,序游俠則退處士而進奸雄,述貨殖則崇勢利而羞賤貧,此其所蔽也。”(《漢書·司馬遷傳》),被指責為對抗?jié)h代正宗思想的異端代表。因此,在兩漢時,《史記》一直被視為離經叛道的“謗書”,不但得不到應有的公正評價,而且當時學者也不敢為之作注釋。

  在西漢即使諸侯都沒有全版的《太史公書》,東平王向朝廷要求賞賜宮廷中的《太史公書》也遭到拒絕。因為《史記》中有大量宮廷秘事,西漢嚴禁泄露宮廷語,因此只有宮廷人員才能接觸到該書。漢宣帝時褚少孫在宮廷中閱讀該書,其中已經有些篇幅不對宮廷官員開放,到班固父子時,宣稱缺少了十篇,班固家被皇室賜予《太史公書》副本,其中也少了十篇。

  司馬遷創(chuàng)作的《史記》比較廣泛地傳播流行,大約是在東漢中期以后。成為司馬遷著作的專稱,也開始于這個時候。據(jù)現(xiàn)知材料考證,最早稱司馬遷這部史著為《史記》的,是東漢桓帝時寫的《東海廟碑》。在這以前,《史記》都稱為《太史公書》、《太史公記》或簡稱《太史公》。

  東漢朝廷也曾下詔刪節(jié)和續(xù)補《史記》?!逗鬂h書·楊終傳》云,楊終“受詔刪《太史公書》為十余萬言”。表明東漢皇室依然不愿全部公開《史記》,只讓楊終刪為十多萬字發(fā)表。被刪后僅十余萬言的《史記》,在漢以后即失傳,以后一直流傳的是經續(xù)補的《史記》。

  漢晉時期對《史記》也有一些積極的評價,西漢劉向、揚雄“皆稱遷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漢書·司馬遷傳》)西晉華嶠也說:“遷文直而事核。”(《后漢書·班彪傳論》。據(jù)李賢注,此句為“華嶠之辭”。)在晉代,也有人從簡約的角度夸獎《史記》。張輔說:“遷之著述,辭約而事舉,敘三千年事唯五十萬言。”(《晉書·張輔傳》)這些評價雖然不錯,但在今天看來,卻還遠不足以反映出《史記》的特殊地位,因為得到類似評價的史書并不止《史記》一家。如《三國志》作者陳壽,“時人稱其善敘事,有良史之才。”(《晉書·陳壽傳》)南朝劉勰說“陳壽三志,文質辨恰。”(《文心雕龍·史傳》)華嶠所撰《后漢書》在西晉也頗受好評,時人以為“嶠文質事核,有遷固之規(guī),實錄之風”。(《晉書·華嶠傳》)至于說到簡約,那也不是《史記》獨有的,如“孫盛《陽秋》,以約舉為能”,(《文心雕龍·史傳》)干寶《晉紀》,“其書簡略,直而能婉,咸稱良史”。(《晉書·干寶傳》)總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人們并沒有把《史記》看得很特殊。

  唐朝時,由于古文運動的興起,文人們對《史記》給予了高度的重視,當時著名散文家韓愈、柳宗元等都對《史記》特別推崇。

  宋元之后,歐陽修、鄭樵、洪邁、王應麟各家,以及明朝的公安派、清朝的桐城派,都十分贊賞《史記》的文筆。于是《史記》的聲望與日俱增,各家各派注釋和評價《史記》的書也源源不斷出現(xiàn)。

  史記的相關書評

  創(chuàng)作風格

  《史記》

  敘事藝術

  1.五體會通。綜合前代史書中各種體例,創(chuàng)立了紀傳體的通史。八書、十表、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形成縱橫交錯的舒適結構。

  2.人物編排名實兼顧,以類相從?!妒酚洝犯鲗哟稳宋飩饔浀呐帕惺且詴r間為序,但又兼顧各傳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遵循著以類相從的原則。

  3.追根求源,詳因略果。

  4.條理清晰。

  人物刻畫

  1.平民入傳。

  2.個性鮮明。

  3.多維透視。

  4.旁現(xiàn)側出。旁現(xiàn)側出法,又稱為“互現(xiàn)法”,即在一片傳記中著重表現(xiàn)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則放在別人的傳記中顯示。如《高祖本紀》中主要寫劉邦帶有奇異色彩的發(fā)跡史,以及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對他的弱點則沒有充分展示。而在其他人的傳記中卻使人看到劉邦形象的另外一些側面。

  風格特征

  1.宏廓畫面和深邃意蘊。

  2.濃郁的悲劇氣氛。

  3.強烈的傳奇色彩。

  名人評價

  班固批評《史記》,說它“是非頗謬于圣人,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后六經,序游俠則退處士而進奸雄,述貨殖則崇勢利而羞貧賤,此其所蔽也。然自劉向、揚雄博極群書,皆稱遷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

  干寶對《史記》不滿,《史通·二體篇》:“晉世干寶著書,乃盛譽丘明而深抑子長。其義云能以三十卷之約括囊二百四十年事,靡有遺也。”又“及干令升史議,歷詆諸家而獨歸美《左傳》。云丘明能以三十卷之約,括囊二百四十年之事,靡有孑遺。斯蓋立言之高標,著作之良模也。”

  劉知幾曾說:“自戰(zhàn)國以下,辭人屬文,皆偽立客主,假相酬答。”[13]劉知幾甚至說《史記》將寓言、神話、傳說當作史料,“至于屈原《離騷》辭,稱遇漁夫于江渚;宋玉《高唐賦》,云夢神女于陽臺。夫言并文章,句結音韻。以茲敘事,足驗憑虛。而司馬遷、習鑿齒之徒,皆采為逸事,編諸史籍,疑誤后學,不其甚邪!”。

  周亮工在《尺牘新抄》中表示:“垓下是何等時?虞姬死而弟子散,匹馬逃生,身迷大澤,亦何暇更作歌詩?既有作,亦誰聞之,而誰記之歟?吾謂此數(shù)語者,無論事之有無,應是太史公筆補造化代為傳神。”

  黃震在《黃氏日抄》中說:“凡看衛(wèi)霍傳,須合李廣看,衛(wèi)霍深入二千里,聲振華夷,今看其傳,不值一錢。李廣每戰(zhàn)輒北,困躓終身,今看其傳,英風如在。史氏抑揚予奪之妙,豈常手可望哉。”

  魯迅贊譽《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的歷史貢獻

  史學

  一、建立杰出的通史體裁

  《史記》

  《史記》是中國史學史上第一部貫通古今,網(wǎng)羅百代的通史名著。正因為《史記》能夠會通古今撰成一書,開啟先例,樹立了榜樣,于是仿效這種體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繼而起了。通史家風,一直影響著近現(xiàn)代的史學研究與寫作。

  二、建立了史學獨立地位

  中國古代,史學是包含在經學范圍之內沒有自己的獨立地位的。所以史部之書在劉歆的《七略》和班固的《藝文志》里,都是附在《春秋》的后面。自從司馬遷修成《史記》以后,作者繼起,專門的史學著作越來越多。于是,晉朝的荀勖適應新的要求,才把歷代的典籍分為四部:甲部記六藝小學,乙部記諸子兵術,丙部記史記皇覽,丁部記詩賦圖贊。從而,史學一門,在中國學術領域里才取得了獨立地位。飲水思源,這一功績應該歸于司馬遷和他的《史記》。

  三、建立了史傳文學傳統(tǒng)

  司馬遷的文學修養(yǎng)深厚,其藝術手段特別高妙。往往某種極其復雜的事實,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貼,秩序井然,再加以視線遠,見識高,文字生動,筆力洗煉,感情充沛,信手寫來,莫不詞氣縱橫,形象明快,使人“驚呼擊節(jié),不自知其所以然”。(《容齋隨筆·史記簡妙處》)。其中,《廉頗藺相如列傳》被列入小學生語文實驗教科書第18課《將相和》。

  文學

  《史記》對古代的小說、戲劇、傳記文學、散文,都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首先,從總體上來說,《史記》作為中國第一部以描寫人物為中心的大規(guī)模作品,為后代文學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重要基礎和多種可能性。

  《史記》所寫的雖然是歷史上的實有人物,但是,通過“互見”即突出人物某種主要特征的方法,通過不同人物的對比,以及在細節(jié)方面的虛構,實際把人物加以類型化了。

  在各民族早期文學中,都有這樣的現(xiàn)象,這是人類通過藝術手段認識自身的一種方法。只是中國文學最初的類型化人物出現(xiàn)在歷史著作中,情況較為特別。

  由此,《史記》為中國文學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在后代的小說、戲劇中,所寫的帝王、英雄、俠客、官吏等各種人物形象,有不少是從《史記》的人物形象演化出來的。

  小說

  在武俠小說方面,除了人物類型,它的體裁和敘事方式也受到《史記》的顯著影響。中國傳統(tǒng)小說多以“傳”為名,以人物傳記式的形式展開,具有人物傳記式的開頭和結尾,以人物生平始終為脈絡,嚴格按時間順序展開情節(jié),并往往有作者的直接評論,這一切重要特征,主要是淵源于《史記》的。

  后世小說多以《史記》為取材之源。其中比較典型的有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孫皓暉的《大秦帝國》和寒川子的《戰(zhàn)國縱橫》。

  戲劇

  戲劇方面,由于《史記》的故事具有強烈的戲劇性,人物性格鮮明,矛盾沖突尖銳,因而自然而然成為后代戲劇取材的寶庫。

  據(jù)傅惜華《元代雜劇全目》所載,取材于《史記》的劇目就有180多種。 據(jù)李長之統(tǒng)計,在現(xiàn)存132種元雜劇中,有16種采自《史記》的故事。其中包括《趙氏孤兒》這樣的具有世界影響的名作。已經失傳的類似作品,當然更多。到后來的京劇中,仍然有許多是取材于《史記》的,如眾所周知的《霸王別姬》等。

  宋元時期,隨著中國戲劇的形成與成熟,《史記》的內容與藝術也影響到戲劇創(chuàng)作。例如宋元戲文有《趙氏孤兒報冤記》;元明雜劇有《冤報冤趙氏孤兒》(元·紀君祥)、《卓文君私奔相如》(明·朱權)、《灌使酒罵座記》(明·葉憲祖);。明清傳奇有《竊符記》、《易水歌》(清·徐沁);地方戲及新編歷史劇有《搜孤救孤》(京劇)、《臥薪嘗膽》(漢劇越劇)、《和氏璧》(同州梆子)、《完璧歸趙》(京劇)、《鴻門宴》(京劇 川劇漢劇秦腔)、《蕭何月下追韓信》(京劇 川劇 漢劇 秦腔)、《霸王別姬》(京劇)、《大風歌》(話劇)。

  文學

  在傳記文學方面,由于《史記》的紀傳體為后代史書所繼承,由此產生了大量的歷史人物傳記。

  雖然,后代史書的文學性顯著不如《史記》,但其數(shù)量既浩如瀚海,如果將其中優(yōu)秀傳記提取出來,也是極為可觀的。

  此外,史傳以外的別傳、家傳、墓志銘等各種形式的傳記,也與《史記》所開創(chuàng)的傳記文學傳統(tǒng)有淵源關系。

史記的傳播歷史介紹相關文章:

1.史記的歷史介紹

2.史記基本信息介紹

3.史記中的故事簡介

4.史記中的故事梗概

5.史記歷史故事精選

史記的傳播歷史介紹

《史記》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與后來的《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史記的傳播歷史介紹,希望你喜歡。 史記的傳播歷史 《史記》有兩部,一部在司馬遷的工作場所(宮廷);副本在家中。在漢宣帝時期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史記的基本介紹
    史記的基本介紹

    《太史公書》,后世通稱《史記》,是中國西漢時期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編寫的中國一本紀傳體通史。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史記的基本介紹,希

  • 二十四史的基本介紹
    二十四史的基本介紹

    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書,即為《史記》、《漢書》、《后漢書》和《三國志》四本書。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二十四史的基本介紹,

  • 孫子兵法的基本介紹
    孫子兵法的基本介紹

    《孫子兵法》又名:《孫子》、《孫子兵書》、《吳孫子兵法》、《孫武兵法》、《孫武兵書》等,是中國古代的兵書,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

  • 春秋外傳的基本介紹
    春秋外傳的基本介紹

    《春秋外傳》也稱《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著作。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春秋外傳的基本介紹,希望你喜歡。 春秋外傳的書籍簡介

7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