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歷史網>歷史百科>歷史書籍>

孝經的簡介介紹

時間: 邱惠844 分享

  《孝經》是專論“孝道”之書,今文本十八章,一般認為成書于先秦。書名來自于“夫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全書以“孝”為中心,將“孝”作為所有德行的根本,集中論述了儒家“孝道”,唐代入“十二經”,是中國倫理思想的殿軍之作。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孝經的簡介介紹,希望你喜歡。

  孝經基本內容

  《孝經》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有人說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時已有人懷疑是出于后人附會。清代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中指出,該書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遺言”,成書于秦漢之際。自西漢至魏晉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現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書共分18章。

  該書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發(fā)了儒家的倫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規(guī)范,“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書中指出,孝是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祿。《孝經》在中國倫理思想中,首次將孝親與忠君聯系起來,認為“忠”是“孝”的發(fā)展和擴大,并把“孝”的社會作用絕對化神秘化,認為“孝悌之至”就能夠“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

  《孝經》對實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統而煩瑣的規(guī)定。它主張把“孝”貫串于人的一切行為之中,“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是孝之終。它把維護宗法等級關系與為封建專制君主服務聯系起來,主張“孝”要“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并按照父親的生老病死等生命過程,提出“孝”的具體要求:“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該書還根據不同人的等級差別規(guī)定了行“孝”的不同內容:天子之“孝”要求“愛敬盡于其事親,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jié)謹度,滿而不溢”;卿大夫之“孝”則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jié)謹度,滿而不溢”;卿大夫之“孝”則一切按先王之道而行,“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士階層的“孝”是忠順事上,保祿位,守祭祀;庶人之“孝”應“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

  《孝經》還把封建道德規(guī)范與封建法律聯系起來,認為“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國家法律的權威,維護封建的宗法等級關系和道德秩序。

  《孝經》在唐代被尊為經書,南宋以后被列為《十三經》之一。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將來”的經典,對傳播和維護封建綱常起了很大作用。

  《孝經》古文經多出第十九章?!豆盼男⒔?middot;閨門章第十九》:“子曰:閨門之內,具禮矣乎!嚴親嚴兄。妻子臣妾,猶百姓徒役也。”

  《孝經》,大多數以《詩經》、《論語》的道理反映出來。

  孝經原文

  開宗明義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

  “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忠于事君,終于立身?!洞笱拧吩疲?lsquo;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

  子曰:“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愛敬盡于事親,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陡π獭吩疲?lsquo;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諸侯章第三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jié)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之孝也?!对姟吩疲?ldquo;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三者備矣,然后能守其宗廟。蓋卿大夫之孝也?!对姟吩疲?ldquo;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士章第五

  資于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对姟吩疲?ldquo;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于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对姟吩疲?lsquo;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治國者,不敢侮于鰥寡,而況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況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夫然,故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对姟吩疲?lsquo;有覺德行,四國順之。’”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問圣人之德無以加于孝乎?”

  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父。嚴父莫大于配天,則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親生之膝下,以養(yǎng)父母日嚴。圣人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圣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義也。父母生之,續(xù)莫大焉。君親臨之,厚莫重焉。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以順則逆,民無則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兇德,雖得之,君子不貴也。君子則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对姟吩疲?lsquo;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紀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丑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丑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yǎng),猶為不孝也。”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無上,非圣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

  廣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親愛,莫善于孝。教民禮順,莫善于悌。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禮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眾,此之謂要道也。”

  廣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对姟吩疲?lsquo;愷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

  廣揚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順可移于長。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內,而名立于后世矣。”

  諫諍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

  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于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于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于父,臣不可以不爭于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感應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長幼順,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廟致敬,不忘親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对姟吩疲?lsquo;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詩》云:‘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喪親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偯,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毀不滅性,此圣人之政也。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為之棺槨衣衾而舉之,陳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踴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生事愛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

  孝經研習報告

  是鐘茂森教授多年來學習、力行孝道,融會儒、釋、道三家之圣解,而做的修學心得匯報。

  本書是一份孝親尊師的心得報告,其緣起是慈母志愿、恩師慈命。

  本報告依從五重玄義,即按照釋名、辨體、明宗、論用、判教五個方面作研習。釋名就是逐字解釋名題;辨體就是辨明本經的體性和基本的原理,判為“以道為體”;明宗就是明了本經所指出的修學方法;判教,就是判定教學課程地位,判定為圣學之根。

  接著,教授以嚴謹之治學風范,綜述了歷代帝王對《孝經》的尊崇,以及歷代大儒對《孝經》所作的注、疏、述義、序文。述及唐朝玄宗皇帝,去煩取精,博采眾儒義理之允當者,親自注解《孝經》即《玄宗御注》;宋儒邢咼為《玄宗御注》又做注解,稱《正義》。后世推唐玄宗及邢咼對《孝經》的注疏為最權威,所以教授也是在繁多冗雜的參考資料中,選定《注疏》作為研習參考,并佐以東漢鄭玄、南梁皇侃、隋朝劉炫等大儒之相關論述,為我們選取精要、易解之章句,解析《孝經》,帶我們深入寶典之一十八章。

孝經的簡介介紹相關文章:

1.尚書古文疏證介紹

2.國學經典《孟子》介紹

3.唐朝詩人賀知章介紹

4.歷史人物朱熹簡介

5.西晉時期李密簡介

孝經的簡介介紹

《孝經》是專論孝道之書,今文本十八章,一般認為成書于先秦。書名來自于夫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全書以孝為中心,將孝作為所有德行的根本,集中論述了儒家孝道,唐代入十二經,是中國倫理思想的殿軍之作。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孝經的簡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春秋公羊傳簡介
    春秋公羊傳簡介

    《公羊傳》亦稱《春秋公羊傳》、《公羊春秋》,是專門解釋《春秋》的一部儒家典籍。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春秋公羊傳簡介,希望你喜歡。

  • 春秋左傳簡介
    春秋左傳簡介

    《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朝時又名《春秋左氏》 《春秋內傳》《左氏》,漢朝以后才多稱《左傳》。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

  • 春秋穀梁傳介紹
    春秋穀梁傳介紹

    《春秋穀梁傳》乃儒家經典之一,與《左傳》、《公羊傳》同為解說《春秋》的三傳之一。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春秋穀梁傳介紹,希望你喜歡

  • 第一部官修目錄七略介紹
    第一部官修目錄七略介紹

    七略分為輯略,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七部。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第一部官修目錄七略介紹,希望你喜歡。 第一

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