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歷史網(wǎng)>歷史百科>古代文化知識>古代樂器>

古箏樂器的介紹

時間: 邱惠844 分享

  箏,又稱古箏、秦箏,古老的漢族彈撥樂器。箏的撥奏在民間廣大地區(qū)的流傳中,融合地方民間音樂,形成有不同音樂風格和演奏技法的地方流派,深深的植根于中國民間音樂文化,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故被俗稱為“古箏”。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古箏樂器的介紹,希望你喜歡。

  古箏歷史記錄

  唐趙磷《因話錄》記述:“箏,秦樂也,乃琴之流。古瑟五十弦,自黃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后瑟至二十五弦。秦人鼓瑟,兄弟爭之,又破為二。箏之名自此始。”

  宋代《集韻》中載有:“秦人薄義,父子爭瑟而分之,因此為名。箏十二弦,蓋破二十五而為之也。”

  日本第十七世紀元祿年間宮廷樂師岡昌名所著《樂道類集》中記載有:“……或云:秦有婉無義者。以一瑟傳二女,二女爭引破,終為二器,故號箏。”

  始皇十年(公元前237年),秦宰相李斯上書勸秦始皇收回他對客卿們下的逐客令的一段話中,有兩處談到箏,即“彈箏博髀”和“退彈箏而取韶虞”。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記載:“古箏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于十二弦,變形如瑟,易竹于木,唐以后加十三弦。”

  東漢應劭《風俗通》云:“箏五弦,筑身而瑟弦。”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宋代徐鉉校定重刊本)中記載:“箏,鼓弦竹身樂也,從竹,爭聲。”

  東漢劉熙《釋名》一書中解釋為:“箏,施弦高急,箏箏然也。”可以說箏由本身發(fā)出的“錚、錚”音響而命名。

  古箏樂器簡介

  箏是一種多弦多柱的彈撥樂器。它的外形近似于長箱形,中間稍微突起,底板呈平面或近似于平面。箏的頭部有緩緩而落的箏腳。在木制箱體的面板上張設(shè)箏弦。在每條弦下面安置碼子,碼子可以左右移動,用來調(diào)整音高和音質(zhì),且可用于轉(zhuǎn)調(diào)。

  命名源泉

  箏史稱秦箏。關(guān)于箏的命名,有多種說法,有說乃是有瑟分劈而來,有說乃是因發(fā)音錚錚而得名。

  爭瑟之說

  《集韻》就持“分瑟為箏”之說:“秦俗薄惡,父子有爭瑟者,人各其半,當時名為箏”。當然除了父子爭瑟的說法而外,還有兄弟爭瑟,以及姊妹爭瑟的說法。

  發(fā)音得名

  另一種說法是因為其發(fā)音的性質(zhì)而得名,劉熙《釋名》中“箏,施弦高,箏箏然”,就持此說。說箏因“施弦高”而發(fā)音“箏箏然”,這音色顯然乃是對瑟的音色舒緩而言的。

  我們的民族樂器可以因樂器的來源而命名(例如胡琴),也可以因研制方法而命名(例如琵琶),更可以因為音色而得名(例如巴烏),箏因音色發(fā)音“箏(錚)箏然”,故也有此說。

  蒙恬造琴

  漢。應邵《風俗通》載文:箏,“謹按《禮樂記》,五弦,筑身也。今并、涼二州箏形如瑟,不知誰所改作也?;蛟幻商袼?。”

  從應邵的《風俗通》所載可知,漢以前的箏其制度應為“五弦,筑身”,但是當時“并(山)涼(甘肅)二州箏形如瑟”,應邵不知何人所作的改革,還記下了“蒙恬所造”的傳聞,這又是說明,漢代在西北地區(qū)已經(jīng)流傳瑟形的箏了。

  唐代的杜佑在《通典.樂四》中說:“箏,秦聲也。傅玄《箏賦序》曰:“以為蒙恬所造”。今觀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準六合,弦柱擬十二月,設(shè)之則四象在,鼓之則五音發(fā),斯乃仁智之器,豈蒙恬亡國之臣關(guān)思哉。并有附注說:“今清樂箏并十有二弦,他樂肯十有三弦。軋箏,以竹片潤其端而軋之。彈箏用骨爪,長寸余,以代指。”

  西方轉(zhuǎn)播

  日本作家田邊尚雄《東洋音樂史》中就提出了箏是戰(zhàn)國末期從西方傳入秦國的觀點。日本的另一學者林謙三認為田邊尚雄的論據(jù)不足。

  箏瑟并存

  箏可能來源于一種大竹筒制作的五弦或少于五弦的簡單樂器。年代當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春秋戰(zhàn)國之前,不可能在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的秦代。箏、筑、瑟的關(guān)系,既不是分瑟為箏,也不是由筑演變?yōu)楣~,而很可能是箏筑同源,箏瑟并存。五弦竹制箏演變?yōu)槭夷局乒~,筑身筒狀共鳴結(jié)構(gòu)演變?yōu)樯黹L匣形共鳴結(jié)構(gòu),可能是參照了瑟的結(jié)構(gòu)而改革的。

  樂器外形

  箏外形扁長方形,主要取材于梧桐木。琴面張弦。

  每條弦下設(shè)箏柱,可移動以調(diào)節(jié)音高和轉(zhuǎn)調(diào)。最初為5弦,經(jīng)過9弦的過渡,戰(zhàn)國末期發(fā)展為12弦。唐以后為13弦,明、清以后15、16弦,20世紀60年代逐漸增至18弦、21弦、25弦,并改傳統(tǒng)絲弦為鋼絲弦或尼龍纏弦。以后又試制出有變音裝置的快速轉(zhuǎn)調(diào)箏和以十二平均律(見新法密律新法密律)定弦的蝶式箏。

  傳統(tǒng)箏以五聲音階定弦,音域為:13弦箏G~c2,16弦箏A~a2,18弦箏A~d3,21弦箏D~d3,25弦箏G~e3。今常用21弦箏。

  樂器組成

  箏是一種長方形的多弦多柱樂器,其組成部分有:

  面板,底板,箏頭,箏邊,箏尾,岳山,碼子,琴釘,音孔,箏弦。

  樂器構(gòu)造

  箏的品種不一,構(gòu)造也不盡相同,下面介紹的是一種二十一弦箏的構(gòu)造。

  箏主要由面板,底板、邊板、箏頭、箏尾、岳山、碼子、琴釘、出音孔和箏弦等部位組成。箏的優(yōu)劣取決于各部分材料質(zhì)地及制作工藝的高低。

  箏的共鳴體由面板、底板和兩個箏邊組成。在共鳴體內(nèi)有音橋,呈拱形,它除了共鳴效果的需要外,還起著支撐的作用。共鳴體的質(zhì)量和結(jié)構(gòu)對箏的音響影響很大。

  面板:用放置多年、木質(zhì)干而松的梧桐木來制作。也有人試用白松制作。蒙族箏的面板用楊木制成。

  底板:用梧桐木制作或者用其它的硬質(zhì)木料制作。

  箏邊:也稱邊板,即箏的側(cè)幫。箏有兩個箏邊,靠近身體的一側(cè)稱為內(nèi)箏邊,另一側(cè)稱為外箏邊。箏邊一般用木制成,也有用水曲柳、紅木或其他雜木制成。還有試用楓木制作。

  箏頭:用木、紫檀或其他較堅實的木料制成。箏頭的作用是固定琴弦,由穿弦孔來固定(也有的箏的箏頭是固定琴釘?shù)?。在箏頭的側(cè)面有一個出音孔,也音孔上有一個音窗,供出音之用。箏頭因與共鳴體相通,這樣就擴大了共鳴的范圍(也有的箏,箏頭與共鳴體是不相通的)。

  箏尾:它主要用于安裝琴釘。此處在造型上也起著與箏頭對稱平衡的作用?!冈郎健挂卜Q木梁或山口。用木或其他木料制成。在箏上有兩個岳山:一個在面板與箏頭連接處,叫作前岳山;一個在面板與箏尾連接處,叫作后岳山。岳山隨面板的前后圓弧而自然成彎弧形,與面板基本上成九十度角。后岳山也有用S形的(縮短了高中音區(qū)的碼處弦長。岳山起著載弦的作用,也起著某些傳遞聲音的作用。岳山與碼子高度的比例關(guān)系到音準以及音色,定調(diào)等方面的問題,因此,必須用恰當?shù)谋壤拍苁构~的發(fā)音有良好的效果。在前岳山上端鑲有一條骨片或銅絲,以使發(fā)音悅耳。

  碼子:也稱柱,或稱雁柱。它是箏弦和面板的傳振支柱。一般用木制作,也有用紅木、牛骨、塑料、象牙制成的,以木的效果為佳。在桅木上還鑲有一個小骨片,在骨片上刻槽,以穩(wěn)固箏弦。每個碼子支撐著一根弦,共有二十一個碼子。在演奏時,弦的振動由碼子傳遞到面扳,再通過共鳴體而發(fā)也音樂的效果。碼子可左右移動,以調(diào)整音高。碼子有時也稍作前后移動,以適當調(diào)整音質(zhì)。

  琴釘:也稱肖子。它用于上弦,調(diào)整弦的松緊,控制音的高低。箏的琴釘也有用鋼琴肖釘代替的,或用硬質(zhì)木料制成弦軸上弦的。

  出音孔:箏有三個出音孔(也有兩個出音孔的),在箏頭側(cè)面有一個,底板上有兩個(一個在底板的中部,一個在底板接近箏尾處)。出音也的位置、形狀和大小關(guān)系到音色、音量。

  弦:目前常用箏共有二十一根弦,遠離演奏者的第一弦是箏的最低音,第二十一弦上的按音所升高的小三度音是箏的最高音。在用弦上,根據(jù)不同的需要,而將銅絲弦、金屬纏弦或尼龍纏弦以及其他種弦加以適當?shù)呐渲?。由于用途、風格和習慣的不同,在配置方法上也有不同。有以鋼絲弦為主,適當配置金屬纏弦或尼龍纏弦的;也有以尼龍纏弦為主,適當配置鋼絲弦的;也有全部用尼龍纏弦或絲弦的。鋼絲弦音色明亮,纏弦音色渾厚。在制弦專業(yè)上,把鋼絲弦稱為裸弦(裸弦是與纏弦相對而言的),把有外包纏皮的弦稱為纏弦。纏弦的弦蕊,一般采用鋼絲弦做蕊。

  古箏的流傳

  箏的撥奏在民間廣大地區(qū)的流傳中,融合地方民間音樂,形成有不同音樂風格和演奏技法的地方流派。近代以河南、山東、潮州、客家、浙江等流派較有名。河南箏曲分小曲和板頭曲兩部分,代表曲目有《天下大同》、《閨怨》、《新開板》等;山東箏曲源于山東琴曲、山東琴書的唱腔曲牌及民間小調(diào),代表曲目有《漢宮秋月》、《鴻雁傳書》、《鳳翔歌》等;潮州箏曲分套曲和小曲兩大類,代表曲目有《寒鴉戲水》、《粉紅蓮》、《昭君怨》等;客家箏曲分大調(diào)、串調(diào)、小調(diào)3類,代表曲目有《出水蓮》、《崖山哀》、《薰風曲》等;浙江箏曲以民間樂曲和小調(diào)為主要內(nèi)容,代表曲目有《云慶》、《高山流水》、《海青拿天鵝》等。

古箏樂器的介紹相關(guān)文章:

1.關(guān)于描寫古箏的句子

2.中國古代樂器介紹大全

3.描寫古箏的句子

4.商朝音樂藝術(shù)及其樂器簡介大全

5.描寫古箏的優(yōu)美句子

古箏樂器的介紹

箏,又稱古箏、秦箏,古老的漢族彈撥樂器。箏的撥奏在民間廣大地區(qū)的流傳中,融合地方民間音樂,形成有不同音樂風格和演奏技法的地方流派,深深的植根于中國民間音樂文化,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故被俗稱為古箏。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古箏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箜篌樂器的介紹
    箜篌樂器的介紹

    箜篌,是十分古老的彈弦樂器,最初稱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宮廷雅樂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在古代有臥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以下是

  • 排簫樂器的介紹
    排簫樂器的介紹

    排簫又名雅簫、頌簫、舜簫、秦簫,是一種漢族樂器,起源于中國西周時期,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排簫樂器的介紹,希望你喜歡。 排簫美名別

  • 缶樂器的介紹
    缶樂器的介紹

    缶,古代大腹小口、有蓋器皿,出自《說文》:缶,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jié)歌。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缶樂器的介紹,希望你喜歡。

  • 塤樂器的介紹
    塤樂器的介紹

    古代用陶土燒制的一種吹奏樂器,圓形或橢圓形,有六孔。亦稱陶塤。塤是中國古代重要樂器之一。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塤樂器的介紹,希望

3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