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啦 > 演講與口才 > 口才技巧 > 主持人口才 > 崔永元的幽默口才源于生活源于思考

崔永元的幽默口才源于生活源于思考

時間: 若木631 分享

崔永元的幽默口才源于生活源于思考

  崔永元在主持節(jié)目時始終面帶微笑,言行舉止不瘟不火,說起話來幽默風(fēng)趣,很多人都想知道崔永元永元幽默的奧秘,中央電視臺應(yīng)觀眾要求對崔永元永元進行了“焦點訪談”,而崔永元也就“幽默”問題對記者來了個“實話實說”。

  記者:小崔,你的幽默是天生的嗎?

  崔永元:我身上惟有這件事說不清楚,我也不知道幽默是哪兒來的,可能有一些后天的因素吧,童年和少年時期,沒有對自己做過細的記者錄,所以不知道那時候是個什么性格,學(xué)習(xí)樹,這事說不清楚。

  對記者的發(fā)問,崔永元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一句“說不清楚”顯示了崔永元的機警:承認天生吧,就等于說幽默感不可培養(yǎng),觀眾會很失望;說是后天因素吧,似乎也不全面真實,于是崔永元永元只好用“說不清楚”、“可能”、“不知道”等詞,在不否定先天因素的前提下,巧妙地暗示了“后天”的作用,從而增強了觀眾培養(yǎng)自己幽默感的信心。

  記者:你父母也很幽默嗎?

  崔永元:不幽默,我父母一點也不幽默,基本上不開玩笑。

  記者:這奇怪了,人們不是常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嗎”?

  崔永元:是非常奇怪。我的父母雖然不幽默,但是他們?yōu)槿撕苌屏?,有時候愿意約束自己而讓別人滿意。從小我就能感受到這一點,對我影響特別大。直到現(xiàn)在,我的哥哥姐姐基本上都還是這樣一種狀態(tài),可能是我內(nèi)心受著這樣一種力量的驅(qū)使,覺得大家活得都不容易,都很沉重,都希望快樂,所以我要奉獻一些快樂。正是內(nèi)心有這種感覺驅(qū)動著,在別人面前表現(xiàn)出來的就可能是一副樂天的形象,從而具有了能夠感染別人的幽默習(xí)慣。

  因為崔永元沒有認同“天生說”,因此,記者變換了角度,試圖從另一個方面了解崔永元永元幽默的來源:問崔永元的父母是否幽默,如果是,那就是遺傳;如果不是,看看崔永元如何解釋。崔永元的回答十分機智,他首先肯定父母一點也不幽默,然后話鋒一轉(zhuǎn),大談父母對自己的影響:父母的善良影響了自己,使自己也具有了善良的美德,因為有了善良的驅(qū)動,所以便“具有了一種能夠感染別人的幽默習(xí)慣”。聽了崔永元永元的話,你說,幽默是緣于天生還是后天形成?恐怕你也“說不清楚”,這便是崔永元永元的語言藝術(shù),他在告訴你:幽默需要善良,善良的人才懂得幽默,才會養(yǎng)成幽默的習(xí)慣。

  記者:你認為你幽默的特點是什么?

  崔永元:其實,好的幽默是善解人意的,因為幽默沒有了分寸,就會拿別人開心,拿別人開心可能也會贏得笑聲,但是會對被幽默的人造成傷害,甚至造成極大的傷害,所以如果想要幽默,首先要有自我犧牲的精神。

  記者:自我犧牲的精神?

  崔永元:對,就是說拿自己開涮,端出自己的缺陷或者缺點,讓大家覺得可笑、滑稽。

  記者問的是崔永元自身的幽默特點,但崔永元并沒有正面作答,而是一個勁地贊美好的幽默,并指出好的幽默的特點是善解人意,也就是有分寸,不對別人造成傷害,要有自我犧牲精神。崔永元永元盡管沒有說自己,但人們一聽便知道,只有善解人意才能做到這一點。聯(lián)系上面的答問,我們就會明白,崔永元自己不但具有善良的本性,而且具有謙虛的美德。

  記者:拿自己開涮,這樣子好玩嗎?

  崔永元:過了其實也不好,比如我研究了一段過去的相聲,老的相聲藝人在舞臺上表演,不論什么災(zāi)難都移植到自己或者自己家人的頭上,說很難聽的話,他們把這叫“灑狗血”……自嘲要有分寸,嘲笑別人就更需要分寸了。

  記者的問話是針對崔永的“自我犧牲”而來,而崔永元的回答顯得十分冷靜,一句“過了其實也不好”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然后用相聲中的“灑狗血”作比,揭示自嘲過頭的害處,句句在理,令人口服心服。

  記者:你是如何在節(jié)目中把握這種分寸的呢?

  崔永元:幽默看起來海闊天空,學(xué)習(xí)樹,其實,它只是一條小徑,過猶不及,過了別人會說你滑稽,搞笑,圓滑,甚至貧嘴。幽默沒有了分寸,就成了粗俗、低下。掌握了這一點,我覺得后天培養(yǎng)特別重要,要有文化知識的積累,而這種文化知識的積累,會貫穿一種人文精神,讓你知道什么叫尊重別人,它的分寸在哪兒。

  記者的問話問得很實在,崔永元答得也精彩,他首先對“分寸”進行辯證思維,辯證之中強調(diào)了“過”的害處,然后再說自己的心得,后天注重文化積累。這樣的回答與前面的答問相照應(yīng),印證了“可能有一些后天的因素”的自謙之詞。

  記者:那么,在后天的培養(yǎng)中,有什么經(jīng)驗可以介紹嗎?

  崔永元:要善于觀察,我從1985年開始,當(dāng)記者者的時候,跑了十幾年,幾乎跑遍了全中國,接觸了很多平民百姓,他們很多人都有獨特的待己、待人的方式,有些就很幽默。你換一個角度去看它,或者你關(guān)注這樣的一些事情,你就會很深地記者在你的腦子里——1987年,我去延安,參觀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的舊址,那是一座空窯洞,只有一個老漢在場。我們?nèi)サ臅r候他也跟了過來,一聽說是中央臺的人,他就興奮地說:“哦,中央又來人了!”然后把我們請到他家,坐在炕上自豪地說:“每次中央來人都是我接待的。”接著又拿出一堆名片讓我看。我看了看,一個中央的也沒有,全是中央廣播電臺的。這些小情節(jié)有的人可能會忽略,但是我覺得非常有意思,非常好玩。這種幽默講的時候大家可能會笑,但是又會感覺到一種苦澀、一縷沉重,因為它背負著的是一個人生的大背景,決不是那種輕飄飄的幽默,而是最高境界的幽默。而拿別人長相、衣裝、服飾、發(fā)型開玩笑,如果是在別人可以承受,可以接受的前提下,有的可能算是個幽默,但是這種幽默不能算是上品,只能算是中品吧!

  記者問這樣的問題,旨在希望從崔永元那兒得到除了文化積累之外的東西,崔永元的回答沒有半點遲疑,因為這是他的真真實實的體會,從他舉的那個例子里,我們更能明白什么是幽默,什么是最高境界的幽默,最高境界的幽默從哪兒來,除此之外,我們還能知道崔永元永元的幽默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的原因:源于生活,源于積累,源于思考,源于善良的本性。

8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