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中如何解釋“更”字
幾乎每個接觸辯論的人都會體會到,這是經(jīng)典的比較型辯題,一般來說正反雙反各執(zhí)一種主張,然后看誰能夠為自己的主張作出有力的論證和辯護,這是此類辯題的基本思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辯論中如何解釋“更”字,歡迎借鑒參考。
需:需求性
什么意思?你的主張,在我們所討論的領域內,正好是我們所需要的東西。在論證我比你更的時候,完整的表述是:相比于你的觀點,我的東西更加為人們需要。
打個比方,【孝敬長輩更應該注重精神層面還是物質層面】,在需求性上,精神更好論證。因為在人們的【常識】中,老人的生活是孤單而需要陪伴的,長輩在面對晚輩的時候,更加期待晚輩的精神關懷,所以長輩更加【需要】或者說【缺】精神層面的孝敬。這是第一種標準。
根:根屬性
指的是我的主張能夠解決問題的根本,對癥下藥。而在比較的時候,完整的表述是:問題的根本出在A上,你的主張不能解決A,而我的主張可以解決A的問題,所以我能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根本。
舉例看,【大學生順利就業(yè)的關鍵在于專業(yè)知識還是就業(yè)觀念】,作為就業(yè)觀念的持方,我會擺出當下的數(shù)據(jù)和例子,來說明專業(yè)知識達標的大學生仍然就業(yè)不順利,問題的根本就不在于知識的缺乏,所以再強調知識,不如轉變觀念來得有意義。所以可以論證出,知識更加重要。論證知識是關鍵的一方,同樣可以想辦法論證知識的缺乏是就業(yè)不順利的根本,然后得出知識為關鍵的結論。
解:解決力
在現(xiàn)實中能夠發(fā)揮怎么樣的效果??梢岳斫鉃椤究尚行浴俊1容^中的表述為:我在現(xiàn)實中,操作起來比你更容易,更能解決問題,我更具有可行性。
損:損益比
也可以理解為【效益】。就是比較成本和收益誰更優(yōu)。表述為:我付出同樣多的代價,我能夠辦的更好,收獲更多?;蛘呶覀冞_成同樣多的效果,我比你付出更少。
后兩個標準的運用是共通的,我用一個例子來說明:
【治理中國式過馬路應該以管代罰還是以罰代管】,作為以管代罰一方,我作如下論述:如果罰要達到好的效果,必然要做到公正客觀,而不失規(guī)范(否則有違法律權威,依舊法不責眾)那么,在處罰一個行人就至少需要兩個警察的情況下,如果追求違法必究,在所有的路口都要運用罰,那么警察的數(shù)量恐怕比行人還要多,以罰取代管理,小范圍可以,推廣至整個城市客觀上成本太高效果還不好。發(fā)現(xiàn)了嘛,解決力和損益比兩種標準最好的功用是來攻擊對方,因為這會增加對方的論證義務,對方必須解釋所有的問題并告訴大家為什么不會出現(xiàn)大家擔憂的情況。
辯論是一種效率游戲,比的是誰在有限的時間更能說服聽眾。你要把你的觀點完整,有力地表達出來,需要很多的前提,所幸,如果你的論證前提中有一部分是聽眾的常識,恭喜你,這一部分你是不需要花力氣證明的。
所以論證兩方誰更加重要的時候,不妨就上述四點去思考一下,有哪些符合大眾常識的前提,可以作為支持自己觀點的依據(jù)。
相關文章:
2.辯論賽常用的句式
3.辯論賽辯詞范文
5.辯論演講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