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語文試卷參考答案(2)
六、現(xiàn)代文閱讀(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題。
四時之外 剎那永恒
朱良志
?、僦袊擞歇毺氐臅r間觀,我們在過程中看待生命,生命是一綿延的流,綿綿不絕,以時間統(tǒng)空間,世間的一切都在時間的流動中活了。中國人的時間觀念中還有一種超越的思想,即所謂“榮落在四時之外”,就是懸隔時間,截斷時間之流,到流動時間的背后,去把握生命的真實,拷問永恒的意義,思考存在的價值。它是中國哲學(xué)內(nèi)在超越思想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是中國美學(xué)中極富價值的思想。
?、谔K州滄浪亭有一小亭,亭廊柱上題有一副對聯(lián):“未知明年在何處,不可一日無此君。”亭子不大,景致也無特別之處,但這副對聯(lián)卻令人難忘,只是覺得放在這優(yōu)雅的處所,格調(diào)似過于冷峻。前句是中國詩詞中常見的感嘆,如歐陽修《浪淘沙》詞:“把酒祝東風(fēng),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偸钱?dāng)時攜手處,游遍芳叢。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這是代未來預(yù)想,今年很好,當(dāng)下很好,但來日如何,明年如何?明年不知流轉(zhuǎn)于何處,時間轉(zhuǎn)瞬即逝,人是未來宴席的永遠缺席者。后一句引東晉王徽之對竹子的感嘆,強調(diào)當(dāng)下此在的感受。兩句又有密切的情感邏輯,正因為我們無法把握未來,正因為必將缺席,我們更應(yīng)該珍惜這當(dāng)下的人生盛宴。這副對聯(lián)有無奈,但更有驚悟,中國藝術(shù)強調(diào),時間、空間帶給我們的是拘限,超越時空,領(lǐng)略當(dāng)下的圓融。這里含有中國人剎那永恒的思考。
③被聞一多稱為“泄露了天機”的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詩云:“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詩中表達了在如水的時光中如何抓住一些影象的思考。張若虛以他妙絕人寰的千古叩問震撼著人們的心扉:“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些天才詩人幾乎是在神秘的穎悟中,和合物我,齊同古今,萬古同一時,古今共明月。雖短暫并無局限,雖脆弱但并不能隨意摧毀,雖渺小并無缺憾,詩人們在超越中占有了無限,與過去晤談,與未來商兌,在穎悟中頓入了永恒。
?、芩查g永恒是禪宗最深刻的秘密之一,也是中國藝術(shù)的秘密之一。“萬古江山在目前”,大道就在今朝,就在此刻,就在此刻所見的十五圓月。明代心學(xué)家陳白沙說:“道眼大小同,乾坤一螺寄。東山月出時,我在觀溟處。”關(guān)鍵在于“我在”,此在并不因為過去而失去意義,目前不因為廣遠而喪失可觀之處,此頃我在此處,我就是世界的中心,圓滿而無缺憾,“我在”,世界因而有意義。
?、輨x那永恒的境界,就是任由世界自在興現(xiàn)。在純粹體驗中,并非脫離外在世界的空茫索求,而是即世界即妙悟。悟后,我們見到一個自在彰顯的世界,它不由人的感官過濾,也不在人的意識中呈現(xiàn)。水自流,花自飄,我也自在。由此在的證會,切斷時間上的糾纏和空間上的聯(lián)系,直面活潑潑的感相,確立生活自身,看飛鳥,聽雞鳴,嗅野花之清香,賞飛流之濺落,……以自然之眼看,以自然之耳聽,就是這么平常。
(節(jié)選自《中國美學(xué)十五講》,有刪改)
16.請簡要分析文章的論述層次。(6分)
17.作者為什么認為滄浪亭廊柱上的對聯(lián)“格調(diào)似過于冷峻”?(6分)
18.如何理解剎那永恒的關(guān)鍵是“我在”?(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深黃的林子里有兩條岔開的路,
很遺憾,我,一個過路人,
沒法同時踏上兩條征途,
佇立好久,我向一條路遠遠望去,
直到它打彎,視線被灌木叢擋住。
……
隔了多少歲月,流逝了多少時光,
我將嘆一口氣,提起當(dāng)年的舊事:
林子里有兩條路,朝著兩個方向,
而我——我走上一條更少人跡的路,
于是帶來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
上海高考語文試卷參考答案
1.D( “固然”暗示下文有轉(zhuǎn)折,不合語意。“謀取”是中性色彩,“牟取”有貶義色彩,“牟取暴利”為固定搭配。 “置之度外”指不把個人利害等放在心上,不合語意。“恣意”指放縱不加限制,有自由自在之感,“肆意”含有一定貶義,更契合句意。)
2.D(A“深坑”和“夷為平地”自相矛盾,不合邏輯。B“互聯(lián)網(wǎng)部分新詞”語序不當(dāng)。C“諸”為“之于”之意,成分贅余。)
3.A(考慮內(nèi)容銜接和對聯(lián)仄起平落的押韻。)
4.B(A書信中起首稱呼不用“家”“令”,只是轉(zhuǎn)述時的尊稱。C問好和“此致”有兩種寫法,但“敬禮”寫在“此致”的下一行,頂格書寫。D信封上應(yīng)該用社會稱謂,而不宜用家庭稱謂,這是因為信封既是給收信人看的,讓收信人確認自己是不是收信對象,又是給郵遞員看的,讓郵遞員明白郵件應(yīng)該交誰。)
5.B ( 故事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絲瓜”和“南瓜”對話,揭示的是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應(yīng)取長補短,正確看待自己和別人化。對照選項,A項說明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個人沒有一點缺點錯誤,和故事稍微有偏差。C項說明旁觀者清當(dāng)局者迷的道理,D項說明新生事物必將戰(zhàn)勝舊事物的道理。只有B項論證了人有長處也有短處。對別人,要善于欣賞其長處,但也不能忽略其短處,必須全面地認識一個人;對自己,要珍視自己的長處,做到自尊、自信,又要正視自己的短處,避免狂妄自大。)
6.C (“得罪”在此是“獲罪”之意)
7.C (憲副與葉公子同年登科)
8.(1)(顧家)把遺留下來的八百畝田產(chǎn)典當(dāng)(抵押)給葉公子,價格僅相當(dāng)田價的一半,但(公子)仍然不給錢。(“典”、“當(dāng)”、補出主語各1分)
(2)(憲副)知道本郡縣中的官吏中沒有會反對(違背)公子做法的人,于是把案件移送到松江太守處,最終判定顧炎武殺有罪家奴的罪。(“非”、“獄”、省略“于”、“坐”各1分)
(3)哪里(怎么)知道今日的困苦危難,不是顧炎武在天下實踐(施行)自己政治主張的開端?(“焉”“行道于天下”“發(fā)軔”各1分)
9. 用古人的例子勸勉,希望他能學(xué)以致用,展望他此行的重大作用,警醒他不要尋仇。(一點1分,共4分,)
10.(1)年華易逝鬢霜滿頭之愁,無處用武功業(yè)無成之愁,山河破碎時局動蕩之愁,朝廷偏安不思收復(fù)之愁。(一點1分,共4分)
(2)題材上都是登北固亭有感所作,內(nèi)容上都寫南宋中原淪陷期望收復(fù)故土,形象上都刻畫了一個愛國報國關(guān)注民生的詞人形象,情感上都抒發(fā)年華老去壯志難酬的悲嘆,風(fēng)格上都豪壯悲涼。(一點1分,共5分)
11.(1)朝菌不知晦朔(2)多于在庾之粟粒(3)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4)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5)甲光向日金鱗開(6)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7)月是故鄉(xiāng)明(8)斯仁至矣
12.運用動作和肖像等細節(jié)描寫,寫出他們的裝備差,工作投入;視聽結(jié)合,從警鐘警炮救火聲和隊員奔跑的場面,寫出緊張的氛圍;正側(cè)結(jié)合,從“我”心境化為晴朗,側(cè)面襯托出救火夫精神的感染力。(一點2分,共6分)
13.他們的生命是有目的而矯健生姿的,他們的生活是豐富又澄凈清明的,他們的工作是神圣的,他們有共同努力的伙伴。(一點1分,共4分)
14.社會上層的人們利用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獲取大量不義之財,(2分)這些財物在真正的火災(zāi)中被一些小偷小盜偷去搶去了。(2分)
15.面對國家社會的火災(zāi),許多人失職見死不救,自欺欺人敷衍,趁火打劫掠奪,(2分)表達作者對黑暗現(xiàn)實的憎惡。(1分)作者希望來一場更大的革命烈火,(1分)人們能覺醒,學(xué)習(xí)救火夫的精神,成為正真挽救國家社會的救火夫。(2分)
16.首先總起中國人有獨特的時間觀,有超越的思想,講求四時之外;接著以對聯(lián)和詩句為例,論述中國文人對剎那永恒的思考;最后闡述剎那永恒的關(guān)鍵是“我在”,這樣才能達到任由世界自在興現(xiàn)的境界。(一點2分,共6分)
17.對聯(lián)感嘆無法把握未來,勸慰珍惜當(dāng)下的人生盛宴;對聯(lián)有無奈的感慨,有對時空的驚悟,讓人讀后心情沉重;滄浪亭環(huán)境優(yōu)雅,對聯(lián)的格調(diào)與之不符。(一點2分,共6分)
18.剎那永恒是懸隔時空思考永恒,“我在”把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結(jié)合起來,把此處和他處結(jié)合起來;剎那永恒講求即世界即妙悟,“我在”把主體意識和客觀存在結(jié)合起來。(一點3分,共6分)
19.參考高考評分準則,建議均分46分。
猜你喜歡:
5.歷年高考題語文
上海高考語文試卷參考答案(2)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上一篇:上海高考2017語文考題
下一篇:上海高考語文題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