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生活課堂>節(jié)日知識>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元宵節(jié)>

2023元宵節(jié)的來歷和風俗

時間: 自暢0 分享

元宵節(jié)是中國漢族的大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發(fā)展至今已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雖然元宵節(jié)的來歷不會變,但是其習俗也是不斷的演變。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元宵節(jié)的來歷和風俗_元宵節(jié)的傳說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目錄

2023年元宵節(jié)時間

元宵節(jié)的來歷

元宵節(jié)的風俗

元宵節(jié)的傳說故事

元宵節(jié)的意義

2023年元宵節(jié)時間

2023年的元宵節(jié)時間是2月5日,星期日,農歷正月十五。

元宵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小正月、元夕或燈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

<<<返回目錄

元宵節(jié)的來歷

元宵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jié)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jié)日。該節(jié)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fā)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jié)。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chuàng)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jié)確定為重大節(jié)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jié),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jié),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jié)。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jié)要燃燈。

元宵節(jié)的節(jié)期與節(jié)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fā)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jié)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jié)相接,白晝?yōu)槭?,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jié)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jié)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返回目錄

元宵節(jié)的風俗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jié)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蓽?、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2、鬧花燈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jié)",此節(jié)日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燈習俗,故也稱燈節(jié)。鬧花燈是元宵節(jié)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始于西漢,興盛于隋唐。隋唐以后,歷代燈火之風盛行,并沿襲傳于后世。

3、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tǒng)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jié)特色活動。每逢農歷正月十五,傳統(tǒng)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后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jié)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后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jié)不可缺少的節(jié)目。燈謎增添節(jié)日氣氛,展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4、送花燈

送花燈也叫送孩兒燈,古時候元宵節(jié)節(jié)前,新成親的夫妻總會收到娘家送來的花燈,因為燈與丁同音,寓意著在新的一年里女兒一家能夠添丁進口,人丁興旺,現(xiàn)在好多影視劇里面也有很多這種鏡頭,女子在河里放花燈。

5、耍龍燈

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時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xiàn)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后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見于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

6、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xiàn)。中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

7、劃旱船

劃旱船,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間,如同坐于船中一樣,手里拿著槳,做劃行的姿勢,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調,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了。有時還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檔著表演,則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種滑稽的動作來逗觀眾歡樂。劃旱船流行于中國很多地區(qū)。

8、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9、男女定情

中國的情人節(jié)元宵節(jié)也是一個浪漫的節(jié)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tǒng)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tǒng)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jié)卻可以結伴出來游玩,元宵節(jié)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

10、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jié)夜婦女相約出游,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來北方的風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進行。這天婦女們穿著節(jié)日盛裝,成群結隊走出家門,走橋渡危,登城,摸釘求子,直到夜半,始歸。

<<<返回目錄

元宵節(jié)的傳說故事

傳說一:元宵是楚昭王意欲復興國家的美食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昭王在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時,看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不知此為何物,楚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鬃诱f:“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p>

楚昭王聽說后,不禁喜出望外。因為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楚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意圖國家的復興。由于于這種美食形狀是圓形的,又因始于浮萍果,人們便將這種正月十五吃的美食稱為“浮園子”,又叫做“湯圓”。寓意家人團團圓圓、美滿吉祥、和睦幸福,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后來,正月十五吃湯圓漸漸形成了習俗。

傳說二:東方朔與元宵姑娘的故事

這個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fā)現(xiàn)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里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后,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jié),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的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長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闭f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后,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里張燈結彩,游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于和家里的親人團聚了。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jié)。

<<<返回目錄

元宵節(jié)的意義

元宵節(jié)的意義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農歷正月十五(又稱“上元節(jié)”,小正月,或元宵節(jié))是春節(jié)后的第一個重要節(jié)日。元宵節(jié)里有很多地方可以組織人們最熟悉的元宵節(jié)和元宵節(jié)。

節(jié)日期間吃餃子的習俗是在宋代左右形成的。據記載,唐代元宵節(jié)吃了“繭”和“圓角”。在南宋,出現(xiàn)了“乳糖圓子”,這應該是唐元的前身。宋代周必達寫的詩《沸騰的浮子》中有“星燦烏云,珠蕩在渾水中”。

元宵節(jié)期間吃元宵的民間習俗。元宵節(jié)由糯米制成,可以是固態(tài)的也可以是餡的。塞滿豆沙,糖,山楂,各種水果原料等。食用時可以煮,炸,蒸或炸。最初,人們將這種食物稱為“福圓子”,后來又被稱為“唐端”或“唐圓”,甚至到明代,“元宵節(jié)”的名稱也變得越來越普遍。

特殊湯圓的名稱類似于“團圓”一詞,意思是團圓,象征著整個家庭的團圓以及和諧與幸福。人們也想念失散的親人,并對未來的生活充滿美好的祝愿。

<<<返回目錄

97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