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jié)的起源及介紹
七夕起源是對自然的崇拜而得,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對神話故事的編織也比較擅長,所以便將牽牛星和織女星化為了一段唯美的愛情故事,流傳至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夕節(jié)的起源及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七夕節(jié)的起源
七夕節(jié),是一個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節(jié)日,最早的起源說法是從中國漢代時期說起,在《西京雜記》中所記載到“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而這個也是最早的乞巧的記載。也有著自然崇拜之說,也是七夕原來與星宿的崇拜,在3000-4000多年前,人們就對待紡織的技術和天文都是有所認識,而對于牽牛星和織女星也是同樣就有著相關的自記載了。七夕中的七是和“吉”為一個諧音,而“七七”也是有著雙吉的意思,這也是時間崇拜之說。
七夕節(jié)的介紹
七夕在農歷七月初七,人稱“七姐誕”,因拜祭活動在七月初七晩上(晚上,古稱“夕”),故稱為“七夕”。是中國傳統節(jié)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jié)日。七夕節(jié)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中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這便是我國古代文獻中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唐朝王建有詩云:“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經久不衰,代代延續(xù)。七夕節(jié)是古人最為喜慶的節(jié)日,七夕節(jié)也與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有關。
七夕節(jié)又稱什么
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
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
女節(jié):七夕節(jié)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jié)俗活動,故稱女節(jié),亦稱女兒節(jié)、少女節(jié)。
蘭夜:農歷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小兒節(jié):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
穿針節(jié):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
七夕節(jié)有哪些風俗
乞巧活動
乞巧活動是七夕節(jié)最傳統的民俗活動。乞巧,就是乞求智巧,乞求織女能夠賜給自己技巧,讓自己也變得心靈手巧。
拜織女
七夕節(jié)的夜晚,少女、少婦們“拜織女”。少女、少婦們把自己的親朋好友聚集起來,一起祭拜織女。人們在月光下擺上桌子,擺上供品,少女、少婦們齋戒一天,沐浴完畢,大家一起到案前焚香禮拜。
七夕夜聽悄悄話
傳說每年到七月七日的夜晚,就會有很多少女偷偷躲到葡萄架下或者瓜棚下,靜靜地聽牛郎織女說悄悄話,如果哪位少女能夠聽到牛郎織女的悄悄話,那她將來就會贏得忠貞不渝的純真愛情。
拜魁星
七夕節(jié)這天,女的拜織女,男的則拜魁星。傳說七月七日是魁星爺的生日??菭斁褪强沸牵耖g認為魁星爺是主管文事的,考試都貴他管,所以很多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就會在七夕節(jié)這天祭拜魁星爺,祈求他保佑自己能夠考試順利、金榜題名。有個大家都熟悉的成語叫“一舉奪魁”,也是由此而來。
送巧人
在七夕節(jié)這一天,浙江臺州地區(qū)流行送“巧人”?!扒扇恕本褪且环N織女形象的酥糖,然后在頭上、腳上染上各種顏色,俗稱“巧人”、“巧酥”,商販出售時,就稱“送巧人”。在這一天,長輩們都要給孩子們購買“巧人”,希望她們能夠像織女一般心靈手巧。
七夕是什么意思
每年農歷的七月七日,即七夕,七夕節(jié)是我國有悠久傳統的民族節(jié)日,又稱乞巧節(jié)、女兒節(jié)、少女節(jié)、七娘會、仙緣會、雙七節(jié)、香橋會、仙橋會、天緣會、巧節(jié)會等。農歷的七月七日這一天還有魁星節(jié)、曬書節(jié)、神仙節(jié)、七夕水、盤古王節(jié)(七月節(jié))以及耕牛生日等節(jié)日名稱。名稱不同,其過節(jié)的民俗內容也不同。之所以有這么多的名稱,這么多的不同過節(jié)方式,就是因為這個日子積淀了太多的感情因素和人們對生活詮釋,所以難以放棄。縱觀“七夕”在我國的發(fā)展史,凡是動亂時期它是最容易被人們淡化的,凡是安定時期又是最讓人掛牽的?,F在又到了一個重新掛牽“七夕”的時期 了。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jié),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jié)”或“女兒節(jié)”,這是中國傳統節(jié)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jié)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