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養(yǎng)生知識小妙招
秋分養(yǎng)生保健知識小妙招
秋分一般時間都固定在一個區(qū)間了,秋分太陽位置在黃經180°的位置,有平分秋季的意思,到了秋分節(jié)氣后基本上就已經進入深秋了,再往后就要開始進入冬季節(jié)氣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秋分養(yǎng)生知識小妙招,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秋分養(yǎng)生知識小妙招
飲食方面:紅薯和胡蘿卜
秋分前后天氣比較干燥,紅薯和胡蘿卜這兩種食物都有很好的潤燥作用。堅果、秋蜜等也可以防止秋燥對于人體的傷害,起到潤肺、養(yǎng)肺的作用,從而利于秋季的身體保健。
其中,秋分前一般氣溫偏高,屬于溫燥,適合吃一些清涼的食物可抑制這種干燥,所以胡蘿卜更好,因為胡蘿卜不僅可以調節(jié)“溫燥”的平衡,還能補氣、消食。有些地區(qū)秋分以后天氣開始轉涼,氣候特征是涼燥,這個時候就更適合吃紅薯,因為可以溫熱養(yǎng)肺,同時也可以潤肺。
胃病患者飲食注意
秋季是胃病的多發(fā)季節(jié),患有慢性胃炎、胃潰瘍的朋友,更應格外小心,以防舊病復發(fā)。
胃病患者的秋季飲食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點是少食多餐,使胃中經常有食物和胃酸進行中和,防止胃酸侵蝕胃黏膜和潰瘍面而加重病情。
第二點是避免過多食用,對胃黏膜有損傷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芥末、濃茶、濃咖啡、酒及過熱、過甜的食物。尤其是油炸食物要少吃,這類食物不易消化,會加重消化道負擔,多吃會引起消化不良,還會使血脂增高,對健康不利。
第三點是不要睡前進食(尤其是飽食),因夜間進食影響胃酸分泌過多,從而誘發(fā)或加重胃潰瘍。
起居方面:秋后三個地方別凍著
中醫(yī)學有一種養(yǎng)生理論是“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春捂秋凍”就是這一思想的體現(xiàn)。但老年人、身體虛弱的人,特別是心腦血管功能不健康的老年人,“春捂秋凍”要注意分寸,甚至要“春捂秋也捂”。
深秋季節(jié)氣溫變化大,這種變化多端的天氣會使人的皮膚、皮下組織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大,導致血壓升高,也會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即使正常的秋凍,有三個“禁地”——頭、肚臍、腳也是要嚴加保護的。
頭
入秋后外出的時候最好戴帽子,洗頭時用水要比平時熱一點,額頭上出汗水時不能見風。這是因為頭作為人體“諸陽之會”,是全身陽氣最旺盛的部位之一,一旦受寒,體內陽氣會散失大部?;加行哪X血管病的人、四肢血管病的人,以及四肢不溫的人和易感風寒的人,尤其要在這方面提高警惕。
肚臍
中醫(yī)稱肚臍為神闕穴,溫暖這個穴位可以鼓舞機體陽氣,特別是一些脾胃虛弱,怕冷、易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還可以采取經常在肚臍熱敷的方法,驅寒助陽。
腳
腳是人體各個部位中離心臟最遠的地方,因此,血液流經的路程也最長,而腳又匯集了全身的諸多經脈,所以人們常說“腳冷,則冷全身”。足部寒冷,機體抵抗力就會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虛而入,所以秋季睡前泡泡腳是個非常好的選擇。
秋后老人拔罐要注意
立秋過后,早晚溫差變化較大,關節(jié)、頸椎、腰椎會出現(xiàn)腰酸背痛等癥狀,不少人青睞于用拔罐來緩解這些不適的癥狀。
但拔罐時,尤其是使用空氣罐時,抽出的空氣使皮膚的毛孔舒張,雖能拔出寒氣,但毛孔處在開放中,很容易使陽氣外瀉,同時使外界環(huán)境中外邪入侵,特別是體質比較虛弱的人或老年人更要謹慎使用。
秋后祛寒氣可以選擇用艾灸的方法,使皮膚的毛孔處在局部溫熱的環(huán)境中,從一定程度上防止外感風寒。
秋分的含義是什么
秋季的第四個節(jié)氣就是秋分節(jié)氣了,也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第16個節(jié)氣。 每年9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180度為秋分,太陽直射地球赤道,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xiàn)象。秋分之后,太陽直射點繼續(xù)南移,故秋分也稱降分。此后,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于10℃以上,要注意穿衣保暖了。
秋分時節(jié)的天氣特點
在我國的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來說,“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從秋分這一天起,氣候主要呈現(xiàn)三大特點: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xù)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晝短夜長的現(xiàn)象將越來越明顯,白天逐漸變短,黑夜變長(直至冬至日達到黑夜最長,白天最短);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于10℃以上;氣溫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漸步入深秋季節(jié)。南半球的情況則正好相反,秋分時節(jié),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qū),均先后進入了秋季,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秋分后太陽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門開,雁兒腳下帶霜來”,東北地區(qū)降溫早的年分,秋分見霜已不足為奇,天氣也會變得比較寒冷。
秋分需要多運動以防秋乏
秋分過后,太陽直射點繼續(xù)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開始晝短夜長,即一日中白晝短于黑夜;南半球各地開始晝長夜短,即一日中白晝長于黑夜。故秋分也稱降分。
要避免中午感覺疲乏,讓全天都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多數(shù)健身教練的建議是多做些中等強度的鍛煉,也就是讓心跳達到目標心率70%至80%的運動。要傾聽身體發(fā)出的聲音,如果你處在壓力很大的工作環(huán)境中,那么劇烈運動或許不能讓你感覺更舒服。做修復瑜伽效果可能會更好,這樣你的大腦能夠放松下來。
理想的安排是一周進行兩到三次高強度鍛煉,并加入瑜伽、健走或負重訓練等強度較低的項目。即使在不疲勞的時候,有意識地伸幾個懶腰,也會覺得舒適。伸懶腰時可使人體的胸腔器官對心、肺擠壓,利于心臟的充分運動,使更多的氧氣能供給各個組織器官。
秋分的農諺
適時早播老經驗,適時晚播也增產,看種看地義看天,“適時”二字要把關。
肥少旱田,適早保險;肥足能灌,酌情播晚。
過早溫高苗猛竄,病重蟲咬苗難全;過晚很難保穗足,管理再好難高產。
秋分前十天不早,秋分后十天不晚。
淤土秋分前十天不早,沙土秋分后十天不晚。
秋分種高山,寒露種平川,迎霜種的夾河灘。
淤種秋分,沙種寒。
淤地種好麥,明年甄更強。
秋分到寒露,種麥不延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