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寒露的氣候特征
寒露后,太陽高度繼續(xù)降低,氣溫逐漸下降。寒露與白露節(jié)氣時相比氣溫下降了很多,寒生露凝,因而稱為“寒露”。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2寒露的氣候特征有哪些,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寒露的氣候特征
我國傳統(tǒng)將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征。仲秋白露節(jié)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這時,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qū)各地氣溫繼續(xù)下降,華南日平均氣溫多不到20℃,即使在長江沿岸地區(qū),水銀柱也很難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氣溫卻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數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氣溫普遍低于10℃,用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鋪,萬里雪飄,與華南秋色迥然不同。
寒露期間華南雨量亦日趨減少,華南西部多在20毫米上下,東部一般為30至40毫米左右。綿雨甚頻,朝朝暮暮,溟溟霏霏,影響“三秋”生產,成為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qū)的一種災害性天氣。伴隨著綿雨的氣候特征是濕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陰天多、霧日亦自此顯著增加。但是,秋綿雨嚴重與否,直接影響"三秋"的進度與質量。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氣預報,搶晴天收獲和播種。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采取深溝高廂等各種有效的耕作措施,減輕濕害,提高播種質量。在高原地區(qū),寒露前后是雪害最嚴重的季節(jié)之一,積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業(yè)生產,應該注意預防。
寒露時節(jié)有哪些傳統(tǒng)習俗
1、吃花糕
由于天氣漸冷,樹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們謂此為“辭青”。九九登高,還要吃花糕,因“高”與“糕”諧音,故應節(jié)糕點謂之“重陽花糕”,寓意“步步高升”?;ǜ庵饕小安诨ǜ狻?、“細花糕”和“金錢花糕”。粘些香菜葉以為標志,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干果:細花糕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干果,如蘋果脯、桃脯、杏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
2、觀紅葉
寒露時節(jié)到香山賞紅葉早已成為北京市民的傳統(tǒng)習慣與秋季出游的重頭戲。秋風颯颯,黃護葉紅。寒露過后的連續(xù)降溫催紅了京城的楓葉。金秋的香山層林盡染,漫山紅葉如霞似錦、如詩如畫。
3、飲菊花酒
寒露與重陽節(jié)接近,此時菊花盛開,為除秋燥,某些地區(qū)有飲“菊花酒”的習俗,這一習俗與登高一起,漸漸移至重陽節(jié)。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釀制而成,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yǎng)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
4、登高
眾所周知,重陽節(jié)登高的習俗由來已久。由于重陽節(jié)在寒露節(jié)氣前后,寒露節(jié)氣宜人的氣候又十分適合登山,慢慢的重陽節(jié)登高的習俗也成了寒露節(jié)氣的習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壽”。古時登高源于“避禍”。
5、吃芝麻
寒露到,天氣由涼爽轉向寒冷。根據中醫(yī)“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四時養(yǎng)生理論。這時人們應養(yǎng)陰防燥、潤肺益胃。于是,民間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習俗。在北京,與芝麻有關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熱門貨,如芝麻酥、芝麻綠豆糕、芝麻燒餅等。
6、北京流行斗蟋蟀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老北京人斗蟋蟀兒的高潮期。蟋蟀兒也叫促織,一般聽見蟋蟀兒叫就意味著入秋了,天氣漸涼,提醒人們該準備過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織鳴,懶婦驚”之說。據記載,斗蟋蟀兒始于唐朝天寶年間,南宋權相賈似道,“少時游博無行”,掌權后尤喜促織之戲,還專門寫了一本書《促織經》。明朝宣德皇帝也愛斗蟋蟀兒,致使一只好蟋蟀兒價至數十金,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北京人玩蟋蟀兒,大概也始于明朝吧。
7、寒露秋邊釣
寒露時節(jié)是釣魚的好時節(jié),因為,進入“白露”以后,天氣已逐漸涼爽,水溫也下降到魚類喜愛的溫度。此時,飽受了盛夏苦日的魚兒又開始活躍起來,四處游弋覓食。尤其在“寒露”,“霜降”節(jié)氣的晚秋,魚兒為填肚越冬要貯存食料就顯得更加饞嘴貪吃,易上鉤、易釣獲。
寒露的風俗習慣
1、預防秋燥,秋天氣候干燥,因而皮膚水分蒸發(fā)快,故易造成皮膚干裂、皺紋增多、咽喉燥痛、大便秘結等,因此秋天預防秋燥是重要的保健原則。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重視補充機體水分,要避免過勞和劇烈運動使津氣液耗損。為了防止皮膚干燥可涂擦各種護膚霜。但應注意口唇干裂不可擦甘油,更不可用舌頭經常舔口唇,否則會使口唇干燥皸裂加重。
2、慎食瓜果,夏令大量食瓜果雖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后再大量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fā)生。因此,入秋之后應少食瓜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2022寒露的氣候特征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