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生活課堂 > 節(jié)日知識 > 24節(jié)氣 > 冬至 > 冬至的由來與習俗

冬至的由來與習俗

時間: 躍瀚1373 分享

冬至的由來與習俗介紹

冬至既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祭祖節(jié)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冬至的由來與習俗介紹,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冬至的由來與習俗

冬至的由來

中國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廿四節(jié)氣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在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時間,北斗七星會指向不同的方位,即所謂“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岸墓?jié)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與干支時間以及八卦等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

西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jié)氣”吸收入《太初歷》作為指導北方中原地區(qū)農事的歷法補充,采用土圭測日影法在黃河流域測定“二十四節(jié)氣”?,F行的“二十四節(jié)氣”是根據太陽在回歸黃道上的位置來定的,即在一個為360度圓周的“黃道”(一年當中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路徑)上,以春分點為0度起點,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為一個“節(jié)氣”。在傳承發(fā)展中,二十四節(jié)氣被列入農歷中,成為農歷一個重要部分。

冬至有“日南至”之稱,是反映太陽光直射運動的節(jié)氣。冬至這天太陽南行到極致,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自冬至這天起太陽直射點往北回返,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復返"的轉折點,此后太陽高度回升、北半球各地白晝逐日增長。冬至標示著太陽新生、太陽往返運動進入新的循環(huán)。冬至是一個吉日,如《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太陽回升,是一個太陽直射點往返循環(huán)的開始,應該慶賀。

冬至節(jié)氣有哪三候

冬至三候是:“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币馑际钦f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于冬至后太陽直射點往北回返,太陽往返運動進入新的循環(huán),太陽高度自此回升、白晝逐日增長,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并且溫熱。

冬至節(jié)氣有什么特點

時至冬至,標志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jié),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冬至這天,太陽雖低、白晝雖短,但是在氣象上,冬至的溫度并不是最低。實際上,由于地表尚有“積熱”,冬至之前通常不會很冷,真正的嚴寒在冬至之后。

冬至之后,雖然太陽高度角漸漸高起來了,但這是一個緩慢的恢復過程,每天散失的熱量仍舊大于接收的熱量,呈現“入不敷出”的狀況。到了“三九、四九天”,積熱最少,溫度最低,天氣也就越來越冷了。

冬至節(jié)氣的風俗食物

1、北方吃餃子

餃子,又名“交子”,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面食,北方人年三十都要吃餃子。而“冬至大如年”,當然這天也是要吃餃子,民間有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冬至吃水餃相傳還與我國醫(yī)學家張仲景有關,餃子就是他發(fā)明的,原名“嬌耳”,他曾用“驅寒嬌耳湯”救治了當時很多被饑寒凍壞了耳朵的貧苦百姓,人們在過年和冬至吃餃子也是為了紀念他?,F在仍然有“冬至吃了餃子不會凍耳朵”的說法。

2、蘇州人吃餛飩

吳地蘇州過冬至是奉行周朝立法的遺風,以冬至夜為歲末,所以過冬至就是過年,當然節(jié)日氣氛也很濃了。

蘇州人過冬至的食俗很多,要吃“團圓飯”,飯菜名字都很雅致,蛋餃叫“元寶”、豆芽叫“如意菜”、粉條叫“金鏈條”、魚叫“吃有余”等。餛飩也是蘇州人過冬至必吃的一種主食,當地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3、寧夏人吃“頭腦”

寧夏銀川地區(qū)冬至這天要吃一種叫“頭腦”的美食。“頭腦”實際上就是羊肉粉湯餃子,用羊肉加蘑菇佐以蔥、姜、蒜、辣椒、食鹽和醬油等做湯,煮沸后加入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放切好的蒜苗、香菜和韭黃,一鍋羊肉粉湯就做好了,它也是銀川的一道特色小吃。

4、上海吃湯圓

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在江南一帶尤為盛行,據史料記載這一習俗在明、清就有了。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圓,“圓”寓意“圓滿”、“團圓”,象征家庭和諧、吉祥。冬至團還可以用來祭祖和贈送親友。

5、潮汕地區(qū)吃甜丸

冬至在潮汕地區(qū)是大節(jié)日,又稱“過小年”。冬至這天,當地人要準備貢品到祠堂白祭祖先,然后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潮汕人冬至要吃甜丸,一種與湯圓類似的糯米丸子,也叫“冬節(jié)圓”。

6、杭州人吃年糕

杭州人冬至要祭祖,三餐都要吃年糕,寓意年年高。

7、廣東人吃燒臘

廣東地區(qū)也是非常重視冬至節(jié)的,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據介紹,廣東很多地區(qū)冬至這天要“加菜”,祭祖之后全家人準備一桌大魚大肉一起過節(jié),燒臘是必不可少的傳統(tǒng)食物。人們還在冬至這天向親朋好友贈送臘腸、臘肉等。

8、泉州人吃“冬至丸”

泉州人冬至這天祭祖團圓,出門在外的人都會盡可能趕回家過節(jié),當地有“冬節(jié)不回家無祖”之說。泉州人冬至要吃“冬至丸”,早晨要煮甜丸湯供奉祖先,然后全家人以甜丸湯做早餐。

9、臺灣人吃“糯糕”

在我國臺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tǒng),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后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后,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lián)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倍凉?jié) 祖先,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蘿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10、江浙、閩南一帶吃“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產,也是福建人的傳統(tǒng)小吃、福建人祭祀時的供品。麻滋陰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麻糍也是閩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產最為出名,其原料為上好糯米、豬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餓,有著甜、滑的口感,且軟韌、微冰。成品色澤鮮白,滑韌透明。

冬至的風俗

1、祭祖

祭祀祖先是我國許多節(jié)日里常有的習俗活動,冬至也是其中之一。《中華全國風俗志》里,就有“冬至節(jié),祭掃墳墓,亦名“鬼節(jié)””之說。在我們中國人的觀念里,祖先的靈魂對于家族的意義,與天地諸神對于國家的力量完全可以相提并論,不可馬虎,不可怠慢。祭祀或者是在家廟,或者是在墳地,都是把好吃好喝的東西,盡可能地供奉給祖先。

2、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就進入數九寒天。從冬至開始,每九天分為一個“九”共分9個“九”嗎,數到81天時,便是“九盡桃花開”。

老北京自清代起,就有吃“九九火鍋”、“九九酒肉”等九九消寒的飲食習俗,在九九當中要吃十次火鍋,十次火鍋還有十種不同的內容,但都一次火鍋,一般都是涮羊肉,這在清代和民國時期很盛行。

3、冬至贈鞋

在冬至節(jié)里,民間有贈送孩童鞋帽的習慣。贈送鞋帽,主要是希望孩子們能夠健康地成長。在過去主要是手工刺繡,而現在大多數都是從市場上購買,形式也是緊跟時代潮流。

4、蘇州冬釀酒

姑蘇地區(qū)對冬至這一節(jié)氣非常重視,在當地流傳著一句俗語:“冬至如大年”。傳統(tǒng)的姑蘇人家,都會在冬至這天晚上喝冬釀酒。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托了姑蘇人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寄托。

215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