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武漢冬至的傳統(tǒng)食物
冬至節(jié)亦稱冬節(jié)、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21武漢冬至的傳統(tǒng)食物,希望大家喜歡!
武漢冬至的傳統(tǒng)食物
1、圓子
現(xiàn)市場上圓子口味諸多,常見的有芝麻餡、豆沙餡、豬肉餡等;口味改革后又出現(xiàn)新式的巧克力餡、抹茶餡等。還有一種無餡的小圓子,人們通常喜歡拿它來做甜品,常見的有酒釀小圓子,撒上桂花、味道清甜爽口。
2、餃子
而南方氣候溫潤,物產(chǎn)豐富,餃子餡有三鮮、蝦仁、蟹黃、海參、魚肉等等,口味不一。 在包餃子的包法上也是有區(qū)別的,南“捏”北“擠”一個靈秀小巧,一個豪放敦厚。南方餃子包的時候是需要在把肉餡放在餃子皮里面后,用捏的方法,把餃子兩邊密封住,皮薄、折細,里面餡料清晰可見。
3、餛飩
在南方,餛飩有多種叫法和做法,廣東福建那帶管叫云吞,江浙一帶管叫餛飩,江西那帶俗稱清湯,而四川那一帶又叫抄手,原來餛飩有這么多稱呼,真的很有意思哈——豬肉、蝦肉、蔬菜、蔥、姜構(gòu)成最基本的餡料之選。
4、煲湯
武漢人料理湯水,獨樹一幟。北方人,追求實在,不拘小節(jié),豪放亂燉,嶺南人,過于挑剔,追求高檔,海味煲湯。武漢煨湯,素來以技論長,選材、火候、湯料,甚至盛湯器具都有講究,一絲一毫,都須用心投入。武漢人就是愛喝湯,每到冬至,給全家人煨一銚子湯排骨藕湯,一屋子藕香喲。喝到肚子里滋陰又營養(yǎng)。
武漢冬至習俗
臘魚臘肉腌起來
沿著武漢大街小巷行走,每個小區(qū)都有共同的一景:居民樓的窗臺上、小區(qū)樹干上,晾曬著臘魚、臘肉、香腸,一排排、一串串,在冬日暖陽的映射下,散發(fā)出陣陣油光,透著愈來愈近的年味。
冬至日祭祖宗
因為這一天要祭拜祖先。不管是迷信也好,追思也罷,讓祖歸宗還是要做的。哪怕在地球的另一端,也是可以祭祖的,儀式可以從簡,但是,心里的認祖歸宗一定是也要的。有條件去墓地掃墓自然是更好了。
冬至節(jié)的習俗
冬至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發(fā)展,形成了獨特的節(jié)令食文化。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為年節(jié)食品。曾較為時興的“冬至亞歲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
較為普遍的有冬至吃餛飩的風俗。早在南宋時,臨安人就在冬至吃餛飩,開始是為了祭祀祖先,后逐漸盛行開來,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之說。餛飩發(fā)展至今,更成為名號繁多,制作各異,鮮香味美,遍布全國各地,深受人們喜愛的著名小吃。餛飩名號繁多,江浙等大多數(shù)地方稱餛飩,而廣東則稱云吞,湖北稱包面,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
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tǒng)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團。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p>
北方還有不少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后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y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有功效,民間至今有冬至有進補的習俗。(喜蜜滋算命)
在我國臺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tǒng),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后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后,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lián)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倍凉?jié) 祖先,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一個內(nèi)容豐富的節(jié)日,據(jù)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jīng)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
2021武漢冬至的傳統(tǒng)食物相關(guān)文章:
2021武漢冬至的傳統(tǒng)食物
上一篇:2021冬至吃餃子來歷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