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為什么會猜燈謎
每到元宵節(jié)總會少不了一個習俗,那就是賞花燈和猜燈謎了,燈謎作為一個傳統(tǒng)文化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元宵節(jié)猜燈謎的來歷知識,希望能夠?qū)δ兴鶐椭?/p>
來歷
處掛燈,還要建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jié)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十分重視元宵節(jié),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xù)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jié)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guī)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要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jié)后增加的一項活動,出現(xiàn)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jié)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燈謎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它是一種富有譏諫、詼諧、笑謔的文藝游戲。謎語懸之于燈,供人猜射,開始于南宋?!段淞峙f事·燈品》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
元宵佳節(jié),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姓雜陳,詩謎書于燈,映于燭,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猜謎變成燈謎,還有個有趣的故事。
歷史
。燈謎活動,一直傳至今天。春燈謎語,雖屬藝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經(jīng)史辭賦,現(xiàn)代知識,包羅無遺,非有一定文化素養(yǎng),不易猜射,而其奧妙詼奇,足以抒懷遣興,鍛煉思維,啟發(fā)性靈,是一種益智的娛樂活動。
古代,元宵夜還有元宵照井的習俗,古諺語說:“照井水,面姣美。”俗傳元宵夜去觀井水會顯得更美麗,所以古代少女常乘元宵夜明月當空、皎潔玲瓏之際,去俯視井水,希望自己能夠變得更可愛,顯現(xiàn)出花容月貌來。
元宵節(jié)除了保留著許多有趣的游戲習俗外,還流傳著許多逸聞趣事。“只許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的成語,其趣事就是出于元宵節(jié)。相傳,宋朝有一個叫田登的人,做了州官,為了避官諱,他驕橫跋扈,不許百姓言登,因登和燈同音,也就不許百姓說燈,點燈只能叫點火。這個州官在元宵節(jié)時,貼出告示寫道:“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于他平日胡作非為,人們便針對他的告示,譏諷他是“只許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
規(guī)則
寫詩有寫詩的規(guī)則,它講究押韻。寫對聯(lián)有寫對聯(lián)法門,它講究平仄和對仗。猜燈謎也有幾條約定俗成的規(guī)則:第一,單純的詞匯解釋或知識問答,不能算是燈謎,就算是謎語,也只能被看成低級的作品,例如:人人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若以山水甲天下猜中國地名桂林,這純屬一種文字解釋,毫無謎味。如果以“山水”合成汕字,“甲天下”會意為頭字,而猜汕頭,底、面兩個原本毫不相干的文句,卻能互相搭配,豈不趣味盎然。
第二,謎面上的字,絕對不能在謎底出現(xiàn),除非有標明露春格,否則,底、面不能相犯,例如:以普天同慶猜店招大家樂,很多人會猜全慶,但因謎底中有一個慶字,這個答案就肯定不能成立了。
第三,有些燈謎,巧妙地借用了偏旁表義的造字規(guī)律,例如:加火才好煮熟飯,謎底是堯。
第四,有些是一半描寫字形,一半是影射字義,例如:因為自大一點,惹得人人討厭,謎底是臭。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