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生活課堂 > 節(jié)日知識 >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 七夕情人節(jié) > 我國古代七夕吃什么食物

我國古代七夕吃什么食物

時間: 芷若1077 分享

我國古代七夕吃什么食物

  民間有很多七夕節(jié)日的美食,你知道我國古代七夕吃的食物嗎?下面學習啦小編精心整理了我國古代七夕吃的食物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我國古代七夕吃的食物

  1、餃子

  鄄城、曹縣、平原等地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后,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2、巧果

  浙江各地在這一天用面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后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nèi)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七夕乞巧的應節(jié)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

  3、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選沒有蟲蛀的綠豆一小碗,洗凈,平鋪到一個盤子里,用濕紗布蓋好遮住陽光,放到炕頭上,每天噴幾次水使之保持濕潤。七天后,待豆芽長至兩三厘米長,便可做手搟面,下鍋煮熟,過涼水拔透;然后熱鍋坐油,加肉丁炒熟,蔥、姜爆鍋,醬油、醋熗鍋,放綠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鹽、味精,做成豆芽湯;把面條抓到碗里,澆上豆芽湯即可食之。

  4、云面

  膠東人七夕吃巧果子,臨沂人七夕則吃云面。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獲得巧意。

  5、江米條

  老南京人過七夕還有個獨特的風俗:吃江米條。江米條是一道漢族小吃,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后在燜鍋里蒸出來,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稈成圓形,曬干用油煎出來,最后蘸梅花�松花�芝麻等豆沙制作而成的一種食品。

  6、巧酥

  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qū)流傳至今。

  七夕節(jié)的習俗

  七夕節(jié)的習俗一: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漢,流于后世。《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jié)彩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輿地志》說:“齊武帝起層城觀,7月7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說:“七夕,宮中以錦結(jié)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shù)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說:“九引臺,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臺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七夕節(jié)的習俗二:喜蛛應巧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針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時。南朝的梁宗懔《荊楚歲時記》說;“是夕,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wǎng)于瓜上則以為符應。”

  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wǎng)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內(nèi),次日看之,若網(wǎng)圓正謂之得巧。”宋周密《乾淳歲時記》說;“以小蜘蛛貯合內(nèi),以候結(jié)網(wǎng)之疏密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樂事》說,七夕節(jié)“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觀其結(jié)網(wǎng)疏密以為得巧多寡。”由此可見,歷代驗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視網(wǎng)之有無、唐視網(wǎng)之稀密,宋視網(wǎng)之圓正,后世多遵唐俗。

  七夕節(jié)的習俗三: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于穿針,又不同于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jié)俗。明劉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云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直隸志書》也說,良鄉(xiāng)縣(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婦女乞巧,投針于水,借日影以驗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織女”請于敏中《日下舊聞考》引《宛署雜記》說:“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蛏⑷缁?,動如云,細如線,粗租如錐,因以卜女之巧。”

  七夕節(jié)的習俗四:種生求子

  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qū)⒕G豆、小豆、小麥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扎成一束,稱為“種生”,又稱為“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于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七夕巧果的做法

  白糖糖漿的熬煮過程

  1、鍋放火上,白糖1/2勺放在鍋中。

  2、加入1勺冷水。

  3、用鏟子攪拌加熱至白糖溶化成糖水,繼續(xù)熬煮。

  4、煮到糖水表面出現(xiàn)大量氣泡,關火,這就是熬好的糖漿水。

  面團的和制過程

  1、面粉4勺放在和面盆里,在面粉上面挖一個小洞。

  2、煮好的糖漿水倒在小洞里。

  3、磕入一個雞蛋。

  4、撒入適量黑芝麻。

  5、用筷子把所有材料攪拌均勻,形成雪花狀的面絮。

  6、用手把雪花狀面絮揉在一起,形成面團

  面巧果餅皮的制作過程

  1、和好的面團放在案板上,用手繼續(xù)揉3~5分鐘。

  2、揉至表面光滑。

  3、用手把揉好的面團壓扁成厚厚的面餅,用搟面杖搟制。

  4、把厚厚的面餅搟成薄薄的大圓形餅皮。

  5、用刀把圓形餅皮分切成約1CM左右寬的長條形面片。

  6、再用刀把長條性面片分割成長3CM、寬1CM的小長方形面片。

  面巧果生餅坯的制作過程

  1、取一個小長方形面片放在案板上,用刀沿著長方形面片的長度,在面片中央劃一刀。

  2、長方形面片中央出現(xiàn)一條約2CM長的裂口。

  3、左手持著面片,右手握著面片的另一端向上提起。

  4、提起的一端穿過劃好的裂口。

  5、左右手分別握著面片的兩端,輕輕向兩邊拉抻。

  6、面片形成如“梭”字形的圖案。

  面巧果的油炸過程

  1、重復以上制作方法,把所有的面片都做成如“梭”字形的圖案。

  2、鍋里倒入適量食用油,加熱至50度左右。

  3、做好的餅坯逐個放入油鍋中。

  4、隨著油溫的升高,餅坯定型逐漸浮在油面上。

  5、用筷子把餅坯翻面。

  6、直到炸至金黃色,控油撈出。

猜你喜歡:

1.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什么

2.七夕情人節(jié)的由來

3.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七夕節(jié)是怎么由來的

4.七夕節(jié)活動策劃

5.七夕古代人送什么禮物

3657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