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是哪天
冬至日是我國農歷中特有的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大雪后十五天,斗指子,謂之冬至。你知道今年2016年的冬至日是哪天嗎?冬至日大概是在什么時候呢?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冬至日的時間,希望大家喜歡。
2016年冬至日是哪天
2016年的冬至日是2016年12月21日。
冬至日日一般都在公歷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這二日。因為冬至日并沒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jié)”。
冬至日的計算方法
常見日期
冬至日日一般都在公歷的12月21日或12月23日,因為沒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和清明一樣,冬至日日被稱為“活節(jié)”。
計算方法
冬至日日期(東八區(qū))的計算公式:(YD+C)-L
公式解讀:Y=年數后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21.94,20世紀=22.60。
舉例說明:2088年冬至日日期=(88×0.2422+21.94)-(88/4)=43-22=21,12月21日冬至日。
例外:1918年和2021年的計算結果減1日。
冬至日是什么意思 冬至日的由來
冬至日(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冬至日俗稱“冬節(jié)”、“長至節(jié)”、“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日,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日,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qū)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日到,吃水餃,還有關于該節(jié)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
根據周朝的記載,民間有利用冬至日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動,又因為周歷的正月為夏歷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們現(xiàn)在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并沒有分別,一直到漢武帝采用夏歷后,才把正月和冬至日分開,因此,也可以說:過“冬節(jié)”是自漢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日的傳統(tǒng)活動
01、古代紀念
冬至日節(jié)亦稱冬節(jié)、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曾有"冬至日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周禮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與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饑餓與死亡。
《后漢書禮儀》:"冬至日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還要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
《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于正旦。"
唐宋時,以冬至日和歲首并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日。京師最重此節(jié),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jié)。"
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日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就像元旦一樣。但民間并不以冬至日為節(jié),不過有些應時應景的活動。
02、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民間還流行填九九消寒圖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圖通常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上有繁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每字九劃,共八十一劃,從冬至日開始每天按照筆劃順序填充一個筆劃,每過一九填充
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筆劃所用顏色根據當天的天氣決定,晴則為紅;陰則為藍;雨則為綠;風則為黃;落雪填白。
此外,還有采用圖畫版的九九消寒圖,又稱作"雅圖",是在白紙上繪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對應一九,一朵對應一天,每天根據天氣實況用特定的顏色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楊允孚在《灤京雜詠》中記載:"試數窗間九九圖,余寒消盡暖回初。梅花點徧無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圖是作九體對聯(lián)。每聯(lián)九字,每字九劃,每天在上下聯(lián)各填一筆,如上聯(lián)寫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聯(lián)對以"秋院掛秋柿秋送秋香",稱為九九消寒迎春聯(lián)。然而,不管哪種九九消寒圖,在消磨時日、娛樂身心的同時,也簡單記錄了氣象變化。據說有經驗的老人,還能根據九九消寒圖,推測出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豐歉情況。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楊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03、臺灣民俗
在我國臺灣還保存著冬至日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tǒng),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后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日或前后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后,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lián)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日節(jié) 祖先,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04、現(xiàn)代民俗
很多地區(qū)在冬至日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習俗,現(xiàn)在仍有一些地方如江浙、閩南一帶在冬至日這天過節(jié)慶賀。
另外民間有以冬至日日的天氣好壞與來到的先后,來預測往后的天氣。俗語說:"冬至日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日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日在月中,無雪也沒霜"(這是依據冬至日日到來的早晚,推測寒流到來的早晚);俗語也說:"冬至日黑,過年疏;冬至日疏,過年黑"(意思是:冬至日這天如果沒有太陽,那么過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日放晴,過年就會下雨)。
冬至日的傳統(tǒng)飲食
冬至日吃水餃
水餃 每年農歷冬至日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jié)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日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yī)圣”張仲景冬至日舍藥留下的。
滕州羊肉湯
冬至日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日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日吃羊肉的習俗。人們紛紛在冬至日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F(xiàn)山東滕州一帶,這天被稱作伏九,節(jié)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為圖個好兆頭。
江南米飯
在江南水鄉(xiāng),有冬至日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于冬至日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xù)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日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臺灣糯糕
在我國臺灣還保存著冬至日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tǒng),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后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日或前后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后,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lián)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日節(jié) 祖先,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蘿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臺州擂圓
浙江臺州人好美食,冬至日是一年中重要節(jié)氣,在這一天要做些特色菜肴和食物,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禱祖先保佑全家人來年一切平安如意。然后全家人歡樂地聚在一起喝酒吃菜。其中吃“冬至日圓”(擂圓,又叫硬擂圓、翻糙圓)是臺州的老傳統(tǒng),擂圓取圓圓潤潤、團圓之意。擂圓是冬至日的重頭戲,“圓”意味著“團圓”“圓滿”,與平日里吃的湯圓相比,臨海人的冬至日圓不但內容豐富、形式各異,而且意味深長。擂圓是用糯米粉做的,先把糯米粉和溫水揉成面團,再摘成醋碟大小的圓子揉圓,煮熟后放在豆黃粉里滾拌,因為這個過程臨海的方言叫“擂”,所以冬至日圓起名叫“擂圓”,而豆黃粉是用黃豆炒熟后磨成粉再拌入紅糖,味道香甜濃郁,配上糯米圓的細膩糯軟,令人食欲大增。夾一個粘滿豆粉的擂圓,趁熱咬上一口,香噴噴、甜滋滋、暖烘烘、軟綿綿,一股幸福的滋味油然而生。除了經典的甜圓,也有很多家里喜歡咸的冬至日圓,咸圓就是在糯米團里放餡,包類似豬肉、豆腐干、冬筍、香菇、紅蘿卜、白蘿卜等細丁,可蒸可煮,鮮香多汁,另有一番滋味。
冬至日保健養(yǎng)生
針灸通穴
冬至日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這個陰陽交接的時候艾灸神闕穴是激發(fā)身體陽氣上升的最佳時間。
在冬至日前后四天,加上冬至日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過用艾條灸神闕穴的方法養(yǎng)生。 把艾條點著后以肚臍為中心,熏灼肚臍周圍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燙到皮膚,有溫熱的感覺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鐘。
神闕穴是五臟六腑之本,為任脈、沖脈循行之地、元氣歸藏之根,為連接人體先天與后天之要穴。艾灸神闕穴可益氣補陽,溫腎健脾,祛風除濕,溫陽救逆,溫通經絡,調和氣血,對身體非常有好處,甚至會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精神調養(yǎng)
季節(jié)性情感失調癥,是指一些人在冬至日易發(fā)生情緒抑郁、懶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現(xiàn)象,并且年復一年地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多見于青年,尤其是女性。預防的方法是多曬太陽以延長光照時間,這是調養(yǎng)情緒的天然療法。
起居宜忌
冬至日在養(yǎng)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jié)氣,主要是因為“冬至日一陽生”。冬至日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節(jié),患心臟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天冷也易凍傷。因此,在寒冬季節(jié),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來說,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fā)作,應采取以下預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在氣溫降到0℃以下時,要及時增添衣服,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松,不宜穿得過緊,以利血液流暢。
2、合理調節(jié)飲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煙,不過度勞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緒要穩(wěn)定、愉快,切忌發(fā)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4、進行適當的御寒鍛煉,如平時堅持用冷水洗臉等,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
5、隨時觀察和注意病情變化,定期去醫(yī)院檢查,服用必要的藥物,控制病情的發(fā)展,防患于未然。
嚴冬時節(jié)還要注意老人的低體溫。低體溫是以35℃為界限,低于35℃者為體溫過低。由于老人出現(xiàn)低體溫后,可能無任何不適與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視。體溫過低的老年患者,發(fā)病多緩慢,甚至危及生命時也無明顯癥狀。這類病人一般不出現(xiàn)寒戰(zhàn),但得不到及時治療就會出現(xiàn)意識模糊。語言不清,繼而昏迷,體溫隨即降至30℃以下?;颊呙}搏及呼吸甚微、血壓驟降、面部腫脹、肌肉發(fā)硬、皮膚出現(xiàn)涼感。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應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看過“冬至日是哪天”的人還看了:
冬至日是哪天
上一篇:冬至節(jié)短信大全
下一篇:冬至微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