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時節(jié)養(yǎng)生適合吃什么
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jīng)300°時為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中國大部分地區(qū)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xiàn)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那么大寒時節(jié)養(yǎng)生適合吃什么?
大寒時節(jié)吃什么養(yǎng)生?
1、含蛋氨酸食物
低溫使人體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加,脂肪代謝加快。肌酸的合成及脂肪的代謝都需要甲基,這些甲基可由蛋氨酸來提供。蛋氨酸是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之一,而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包括芝麻、葵花子、葉類蔬菜等。對于老年人來說,不妨多吃點豬血。豬血中氨基酸比例與人體非常接近,易吸收,適合消化功能減退的老年人食用。
2、溫性食物
中醫(yī)認為,羊肉、狗肉、桂圓、韭菜、核桃、小米等食物具有溫陽益氣的作用,適量多吃可提高御寒能力。相反,鴨肉、螃蟹、香蕉、黃瓜、梨、綠豆、西瓜、冰糖等涼性或寒性的食物最好少吃。
3、含碘食物
人體甲狀腺可分泌一種叫甲狀腺素的激素,具有產(chǎn)熱效應。甲狀腺素由碘和酪氨酸組成,酪氨酸可由體內(nèi)合成,碘卻必須依靠“外援”。因此,冬季應適當多吃點海帶、紫菜、貝殼類等含碘豐富的食物。
4、含鈣食物
醫(yī)學研究證明,怕冷與飲食中礦物質(zhì)缺乏有關,尤其是缺鈣,會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因此,冬季不妨多吃點牛奶、豆制品、蝦皮等富含鈣質(zhì)的食物。此外,胡蘿卜、地瓜、蓮藕、大蔥、土豆等根莖類蔬菜中含有大量礦物質(zhì),經(jīng)常食用也能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
5、含鐵食物
研究表明,許多女性冬季怕冷與體內(nèi)缺鐵有關。因此,怕冷的女性可適當多攝入一些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的血和肝臟等。動物性食物中的鐵是血紅素鐵,被人體攝入后吸收率較高,尤其是動物血液,其鐵的吸收率可高達22以上。植物性食物如木耳、海帶、芝麻等,雖然含鐵也較高,但吸收率較低,多在10左右。
6、含維生素食物
低溫會加速體內(nèi)維生素的代謝,飲食中應及時補充。如維生素A能增強人體耐寒能力;維生素C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因此,冬季應適當增加動物肝臟、胡蘿卜、南瓜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及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的攝入量。
大寒節(jié)氣養(yǎng)生:防“五寒”
一、防頸寒:
戴圍巾穿立領裝。冬天是頸椎病高發(fā)的季節(jié)。頸部是人體的“要塞”,不但充滿血管,還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風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穿立領裝是個好辦法,不但能擋住寒風,給脖子保暖,還能避免頭頸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縮,對預防高血壓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處。另外,一條得體的圍巾、絲巾或者披肩,也能幫助保暖。
二、防鼻寒:
晨起冷水搓鼻。天冷后 “涼燥”更明顯,鼻炎成了許多人的大麻煩。此時“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強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錯辦法。用冷水洗鼻子時,順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環(huán),有助緩解鼻塞、打噴嚏等過敏性鼻炎癥狀。
三、防肺寒:
喝熱粥散寒。流鼻涕、咳嗽、頭痛……風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見的毛病。市中醫(yī)院呼吸科的傅騫博士指出,癥狀較輕的,可以選用一些辛溫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清代《惠直堂經(jīng)驗方》中的神仙粥就不錯。有歌云:“一把糯米煮成湯,七根蔥白七片姜,熬熟兌入半杯醋,傷風感冒保安康”。溫服后上床蓋被,微熱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連服2天。
四、防腰寒:
雙手搓腰暖腎陽。杭州市中醫(yī)院針灸科的包燁華主任介紹,雙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帶脈、強壯腰脊和固精益腎。腰部為“帶脈”(環(huán)繞腰部的經(jīng)脈)所行之所,特別是脊椎兩旁的后腰是腎臟所在位置。腎喜溫惡寒,常按摩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具體的做法是:兩手對搓發(fā)熱后,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長強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五、防腳寒:
常做足浴。足浴跟熱水洗腳不一樣。推拿科的羅華送主任介紹,足浴要注意三點。第一是溫度,水溫最好40℃左右,水淹沒踝關節(jié)處。第二是時間,每次浸泡20—30分鐘,不時添加熱水保持水溫,泡后皮膚呈微紅色為好。第三是按摩,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2—3分鐘。最后要注意的是,以上三點做完之后最好在半小時內(nèi)就寢,保證足浴效果。另外,足浴不宜在飯后立即進行,糖尿病人浸泡水溫不宜太高。凡燒傷、膿皰瘡、水痘、麻疹、足部皮膚皸裂者及足部外傷者均不宜足浴。足浴后立即擦干雙腳,注意足部保暖。足浴過程中如出現(xiàn)神志模糊、面色蒼白、出冷汗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并及時就診。
大寒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