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昭光夏季養(yǎng)生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提高。對于養(yǎng)生的關注度也越來的高漲,很多人都在尋求正確的養(yǎng)生方法。那么洪昭光夏季養(yǎng)生方法有哪些呢?學習啦小編帶您去看看吧!希望對您有幫助哦!
洪昭光夏季養(yǎng)生方法之有空多喝茶
飲品中,有些只能解渴;有些有保健功能;有些有交際休閑功能;而具色、香、味、美,品位高雅,有君子之風者非茶莫屬。
茶是惟一能全面體現(xiàn)健康、休閑、和諧、時尚的獨特飲品。
“絲綢之路”舉世聞名,然而“茶葉之路”影響更廣,因為有三條不同出口途徑使茶葉在國外有三種不同的譯音。從華北出口的用中原音“茶葉”,“chai”,在前蘇聯(lián)等國沿用;從廈門出口的沿用閩南音“tay”(茶),如英、美之“tea”;從廣東出口的沿用廣東音“cha”如葡萄牙的“cha”及越南的“tsa”等,可見茶葉作為中國文化使者影響之深遠。
飲茶需要平和悠閑的氣氛和清新幽雅的環(huán)境。一杯在手,清香滿室,清湯綠葉,栩栩如生,聞香觀色,融詩情畫意于一杯,給人一種清新和緩,心曠神怡的感覺,如魯迅先生說的“有茶喝、會喝茶是一種清福”,與燈紅酒綠的酒會和盛宴造成的“現(xiàn)代病”、“代謝綜合征”形成鮮明的對比。
茶為何能在飲品中一枝獨秀,起到如此獨特的作用呢?這與茶所含的化學成分有關,也與茶的色、香、味,飲茶的文化和環(huán)境有關。茶葉含有300多種化學成分,但主要的活性物質是咖啡堿,約1%~5%,茶堿0.05%,還有可可堿。咖啡堿對神經系統(tǒng)有廣泛的興奮作用,飲茶后,首先是興奮大腦皮層(50mg~200mg即起作用,每杯茶約含100mg),使精神興奮,思維活躍,提高對外界的感受性,消除困倦,減少疲乏。
在著名的犬條件反射實驗中,飲茶能增加唾液分泌量和縮短反射的潛伏期而不破壞對陰性刺激的鑒別能力。這表明飲茶與飲酒不同,飲茶時能保持清醒的理智,敏捷的思維和自控能力,使人睿智而更有風度,與酒后大腦皮層抑制,皮層下中樞興奮性釋放而致自控力下降,舉止失態(tài),粗魯無禮,有本質區(qū)別。因此,當一個人心情抑郁苦悶時,不該“舉杯澆愁愁更愁”,而通過品茗的“正、清、和、靜”的內省和“吃茶講理”的話聊來改善和緩解,是很好的心理治療。
洪昭光夏季養(yǎng)生方法之回歸大自然
一位睿哲說過:“大自然是人類生身的母親、智慧的老師和公正的法官。”確實,自然哺育了人類,教育了人類,制約了人類,自然法則不可違背。
大自然是偉大的母親,回到她身邊,人類有一種“回家”的感覺,使你放松,使你寧靜,使你壓力得到釋放,使你精神得到撫慰。為什么人類有回歸自然的天性呢?因為人的基因和黑猩猩的基因有99.2%是相同的,所以人自然有黑猩猩那樣喜歡在充滿陽光、空氣、水的森林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性。但基因的緩慢進化難以適應社會環(huán)境的迅速變化,形成了基因——環(huán)境間的巨大落差,正是這種“不適應”成了生活方式疾病高發(fā)的總根源。
大自然母親還有一種陶冶情操的神奇力量,在默默無言中,使你的心靈得到凈化,人性得到升華;還有激勵人格的力量,使你永遠積極樂觀、永遠蓬勃向上。
大自然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力量呢?
原因是在浩瀚無邊的大自然面前,你會感到自身的渺小和孤單,在高山大海、雪峰冰川面前,你會感到自己就像滄海一粟那樣微不足道,沒有絲毫值得驕傲自大、目空一切、虛榮浮躁、仇恨忌妒的理由,相反,只有謙虛謹慎、互助友愛、風雨同舟、齊心協(xié)力,人類才能生存。這樣,自然而然地就會心態(tài)平和,反省自身,善待生命。心境如“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一樣明澈,心靈凈化了,心理就平衡,生理機能就穩(wěn)定,抵抗力就提高,則“正氣存在、邪不可干”。
除空間回歸自然,還要時間順應自然,人體的生物鐘才能和諧運行,耗能減少,凋亡減緩,健康長壽。比如秋天本是金風送爽,色彩斑斕的季節(jié),為什么要說是“多事之秋”呢?因為古人已觀察到冬天是疾病和死亡的高發(fā)期,而秋天是夏到冬的過渡期,應“一葉知秋,未雨綢繆”,才能平安過冬,所以提出“多事之秋”,以作警示。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冬天是冠心病、腦卒中、呼吸道疾病及情緒抑郁的高發(fā)期,怎么預防呢?古人真有高明之處,那就是食補,通過食物又補營養(yǎng)又防病,一箭雙雕。原來天氣“立秋”至“霜降”的90天中,氣溫下降15℃~20℃之多,使人體毛細血管、小動脈收縮,血壓上升,心肌耗氧增多,心腦血管呼吸道疾病增多,這時最迫切的需要是給機體補充營養(yǎng)和熱量。
洪昭光夏季養(yǎng)生方法之補充什么最好
研究表明:補充高蛋白最好。因為蛋白質有一種“特殊熱力效應”,即攝入后有30%~40%的熱量要消耗放出,而糖類只放出4%~5%,脂肪為5%~6%,也就是說,食補時補充蛋白質會使身體覺得暖和不怕冷,正符合機體秋末冬初的需要,同時補充蛋白質還會使人覺得興奮,有精神。那什么肉含的蛋白質最高呢?營養(yǎng)分析表明:蛋白質比例由高到低依次為:羊肉、兔肉、雞肉、牛肉、鴨肉、豬肉,其中羊肉為20.5%,豬肉為14.6%。
令人驚奇的是,古人竟早已知道這個規(guī)律。中醫(yī)認為羊肉屬大熱之品,性溫味甘,有補腎壯陽,溫中祛寒功效。中醫(yī)講究陰陽平衡,要“熱則寒之”,搭配涼性和甘平性蔬菜,所以,蘿卜、冬瓜、油菜、蘑菇、豆芽、蓮藕就是首選,再加上豆腐,有清熱瀉火作用,搭配巧妙,融營養(yǎng)、食療和美味于一鍋,“蘿卜羊肉湯”便成了理想冬補佳肴。無獨有偶,“大長今”養(yǎng)生御膳中的美味營養(yǎng)“豆腐火鍋”中也是豆腐、牛腿肉、白蘿卜、香菇、豆芽等,與“蘿卜羊肉湯”的食物搭配和烹調有異曲同工之妙。據研究,此御膳系源自山東魯菜,魯菜起于春秋戰(zhàn)國,講究以食為藥,陰陽合一,而韓國御膳青出于藍地把古老魯菜發(fā)揚光大了。
洪昭光夏季養(yǎng)生方法之四個“怎么辦”
應酬多怎么辦
中年人應酬多是一大負擔,不但是胃腸負擔、肝臟負擔,更是時間負擔和心理負擔。怎么辦?一位省領導定了兩條:一是吃飯時間不超過一小時,二是只敬一次酒,不勸酒。理由是:“只要感情有,茶水也當酒;只要友情在,葷素都是菜。”而且只吃七八分飽,感覺正好,營養(yǎng)夠了,不多不少。喝酒的人都很文明,只喝到“君子”或是“孔雀”階段,鮮有進入“獅子”,更沒有到達“猴子”和“蠢豬”階段的。應酬不超過一小時,既盡了情誼,皆大歡喜,還省了時間,不傷身體。
沒時間運動怎么辦
一般說來,運動不運動與時間沒有關聯(lián),運動不運動是觀念問題而不是時間問題。日理萬機的鄧小平同志都能每天堅持步行運動,布什、普京總統(tǒng)都很忙,也能每天運動,更何況一般人呢?中年人的確工作很忙,但大忙人胡大一教授身兼許多重要職位,還身體力行,帶著計步器仍能每天堅持步行一萬步,就是忙里偷閑,抓緊時間運動的結果。
如果你比他們還忙,那么至少可以在上午10點、下午4點在辦公室內各做10分鐘左右的“深呼吸,下蹲起”、“十點十分去看戲”的運動以預防頸椎病、肩周炎、腰背痛和改善植物神經調節(jié)功能。深呼吸是用腹式呼吸,使橫膈下降,使腹內臟器受到溫和的按摩,改善微循環(huán) ;下蹲起通過體位改變可以增強交感和副交感神經調節(jié)血管的功能,是消除許多癥狀的有效辦法;“十點十分”是指兩手由平伸(如時鐘9:15)到上抬15度(如時鐘的10:10),此動作每次做50~100次,可以非常有效地預防治療頸椎病,肩周炎;“去看戲”指踮起腳,伸長脖子向前,也是防治頸椎病的有效方法。
再沒有時間,那也至少可以在家中原地跑步,活動四肢,仰臥起坐,下蹲起,跳跳繩。對運動來說,什么樣的運動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把運動當作生活的一部分,一種愛好,一種能從中享受到快樂的愛好,甚至于成為嗜好,不運動就難受,這樣,運動就成了生命的一部分,成為健康的源泉了。
體重下不來怎么辦
我國城市中30%的成年人體重超重。體重下不來怎么辦?國際公認,最好的減肥就是不要長肥,因為不讓體重增加容易,而減肥則難得多。方法很多,但最有效的就是少吃,管住嘴,適度饑餓,比一切方法都有效。只要熱量入不敷出,體重一定下降,上世紀三年困難時期,幾乎沒有胖子。只要保持五六分飽六七分飽,但要吃好(指每日有三份高蛋白,每份指瘦肉50g,或雞蛋一個,或雞、鴨、魚或豆腐100g),加上飯前喝湯,就能體重減輕,苗條健康,每月減0.5kg~1kg,屢試不爽,還要有適量運動配合。
睡眠不好怎么辦
人生的1/3是睡眠,充足睡眠是生物鐘正常運轉的需要,兒童身體生長發(fā)育,成人精力體力恢復都離不開睡眠。睡不好怎么辦?除了病理性原因外,美國心理學家總結改善睡眠有三個方法:1.按時早起,這樣才能防止夜間失眠,使生理節(jié)律盡量正常;2.白天不要睡;3.增加肌肉運動量,至有些勞累。古代人已知道肌肉運動有助睡眠,因為運動是神經系統(tǒng)的溫和安定劑。還有就是用熱水泡腳,使血液更多流向足部,足部熱、頭部冷有助入眠,房間溫度適當低些更好。還可以做些安靜的瑜伽、內養(yǎng)氣功,使身心寧靜。睡前一杯奶也有助睡眠。
洪昭光夏季養(yǎng)生方法之態(tài)度很重要
知識是重要的,因為知識就是力量;但態(tài)度更重要,因為態(tài)度決定一切。
健康知識其實很簡單,不用花多少錢,多少時間,就能獲得。健康就在身邊,健康就是順應自然,順應天時;順勢而為,順水推舟;生活規(guī)律,飲食均衡;什么都吃,適可而止;粗茶淡飯,青菜豆腐;有粗有細,不甜不咸;三四五頓,七八分飽;飯前喝湯,苗條健康;飯后喝湯,越喝越胖;早飯淡而早,午飯厚而飽,晚飯須要少;三個半小時,三個半分鐘;一二三四五,紅黃綠白黑;運動三五七,步行是最好;天天三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相逢借問留春術,淡泊寧靜比藥好……
但健康光有知識是不夠的,需要去實踐。
我在《怎樣活到100歲》里說過“三個半小時,三個半分鐘”。許多人實踐了,就有很好的效果,一位老同志,認認真真地照做了,自出院以后一年多,從未再發(fā)生過頭暈、站不穩(wěn)這些困擾他的現(xiàn)象。另一位干部,62歲離休時,患多種病,今年72歲,精神氣色,心、肺功能,都遠比十年前更好??梢娊】倒饪?ldquo;心動”不行,關鍵在行動。
但是,難的恰恰就是行動。為什么“知行統(tǒng)一”是那么的難呢?可以作一個比喻性的解釋,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大腦控制的,成人大腦平均1400g,其中約1300g是主管基本生理機能的,食、色代謝及內臟功能調節(jié)及欲望,只有大腦皮層薄薄的約0.5cm厚大約100g左右是主管理性、智慧、意志和自制力的。正如胳膊擰不過大腿,理性的100g常常不能控制感性的1300g,自制常常不能控制住欲望,畢竟寡不敵眾。怎么辦呢?提高大腦皮層的控制能力,使其以一當十,以一當百就可以了。這就需要不斷地陶冶情操和感悟修養(yǎng),知識和技術很容易學習,但意志和情操則必須陶冶和磨礪。
不過,健康生活方式的開始不分早晚,只要下決心行動就好,行動就能養(yǎng)成習慣,有了習慣,就會成為一種享受和愉快,而不是負擔,再往后就會品嘗到健康所帶來的快樂。當健康生活方式不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而是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時你就真正掌握了健康的鑰匙,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