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生活課堂 > 健康知識 > 心理健康知識 > 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總結2500字

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總結2500字

時間: 曉瓊996 分享

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總結2500字

  心理咨詢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包括個性傾向?,F在就跟著學習啦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總結2500字吧。

  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總結2500字篇一

  一、 時間與地點

  xx年4月22日—24日我參加了xx省高校學生工作干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班(第29期)。培訓班由xx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辦。理論課主講教師是華中師范大學汪xx教授,團體輔導是xx理工大學梁xx副教授等。

  二、 培訓內容

  22日上午:開班儀式;汪教授講授團體輔導基本理論;

  22日下午:團體活動(熱身活動:接龍、刮大風、松鼠與大樹、握手)

  23日上午:組成小組:定組名、畫組徽、擬組規(guī)、選組長;團體活動(建立信任:棒打薄情郎、同舟共濟、信任背摔、信任之旅、小組宣言)

  23日下午:團體活動(增進了解:成長三步曲、解開千千結、小小動物園、走出圈外、家庭金魚缸、我的生命線、小組宣言)

  24日上午:汪教授講授團體輔導方案設計

  24日下午:梁xx副教授講解具體的主題班會設計實例;團體活動:(依依惜別:拍打空位、齊唱組歌、臨別贈言、小組宣言)

  三、心得體會

  做學生管理工作兩年多,曾做輔導員三年多,在學生工作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但此次培訓讓我感觸頗深,學會了更多與學生交流溝通的方法和技巧,接觸了很多團體活動形式,掌握了部分主題班會方案的制訂與實施。現將培訓學習情況總結如下:

  1.了解了基礎理論知識。通過聽汪教授深入細致的講解,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與團體輔導的概念、作用、特征;團體活動的形式及應用領域;團體輔導指導者應具體的條件;團體活動分享環(huán)節(jié)的意義。

  2.知道了主題班會的基本形式和應用范圍,主題班會對班級管理的重要作用。

  3.熟悉了團體活動模式有暖身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或設計活動—催化活動—鼓勵分享與自我探索—引發(fā)領悟—整合經驗—促成行動—彼此回饋—活動延伸—評估效果。

  4.明白了心理主題班會設計分為幾個階段。第一階段:熱身,通過團體活動進行熱身;第二階段:導入,通過心理情境劇表演、心理測試、心理影片等方式導入心理班會主題;第三階段:討論與分享,圍繞主題展開討論,分享個人的心理感情,總結討論,統一認識;第四階段結束,全班同唱與主題內容相關的歌曲,或朗誦與班會主題內容相關的詩歌,結束班會。

  5.學會了各階段團體活動的實施步驟,通過老師的引領和親自參與團體活動,掌握了團體活動的內容和實施要點,比如:接龍、刮大風、松鼠與大樹、握手、棒打薄情郎、同舟共濟、信任背摔、信任之旅、成長三步曲、解開千千結、小小動物園、走出圈外、家庭金魚缸、我的生命線、拍打空位、齊唱組歌、臨別贈言、小組宣言。

  6.掌握了運用團體活動開展心理主題班會的注意事項。

  7.領悟了團體輔導的精髓是“引導、傾聽、分享”。

  8.擴展了個人的視野和思路,團體活動應用領域較多,前景廣闊。

  9.認識了各本科學校和高職院校的學生工作管理者及輔導員共76人,大家互相學習,增進友誼。

  10.感受了“團體活動暖人心,特色班匯情感”!

  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總結2500字篇二

  近年來,-學生的心理健康已引起社會和學校的廣泛關注。然而,與學生心理健康密切相關的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卻尚未引起普遍的重視。

  一、調查情況

  1、從性別和年齡來看,男教師心理問題的檢出率為28.8%,女教師的檢出率為31.3%。從年齡來看,35-55歲年齡組有心理問題的比例最高,占37.6%。其次是40歲以上年齡組,比例為50.7%。

  2、從教師承擔的職責來看:①班主任教師與非班主任教師相比,心理健康水平有著顯著的差異,班主任教師心理問題檢出率高達38.98%,而非班主任教師只有23.8%;畢業(yè)班教學的教師與其他教師相比,畢業(yè)班教師為35.18%,其他教師只有28.6%。擔任語數外,這些主課的教師或重要課程的教師心理問題的檢出率遠高于其他學科教師。

  二、分析與討論

  1、心理健康現狀分析結果表明,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目前教學一線教師中有半數以上教師存在心理問題。教師的工作壓力大,心理壓力更甚。據調查,有近五成教師認為“工作太累”,其中37%的教師每天工作的時間超過8小時;86.7%的教師認為自己主要的工作是備課、上課、應付檢查、對付考試。心理和生理的雙重壓力加劇了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趨于惡化。這些數字觸目驚心,令人不得不去深思。

  2、什么原因致使教師的心理健康糟糕到如此地步:

  (1)教師所承擔的多重角色所帶來的心理沖突是造成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原因。教師工作的性質決定了教師要扮演多重角色: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活動的管理者;學生的朋友、心理治療者;人際關系的交往家,需要與其他教師、學生家長、學校領導打交道;同時,為人父,為人母,為人子。多方位的角色轉換容易造成教師的心理矛盾和沖突,造成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

  (2)要有做一個合格、稱職的教師,難度大、要求高,無形之中就增加了教師的心理負重與壓力,勢必造成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比一般人群要嚴重。國內如此,國外也一樣。美國全國教育協會報道:在教師中有37.5%的人常對工作效率感到極度憂慮;有30%社會適應不良,有情緒問題;有20%的教師需要心理醫(yī)生特別關心;另有30%不易與人相處,無疑,這與教師這一特殊職業(yè)有關。教師不僅工作繁重、壓力過大,而且承受各種壓力的“自我強度”不夠,心理素質欠佳。據調查,教師抗教育焦慮的能力普遍較差,遇事容易緊張、神經過敏,產生恐懼心理,不少教師時時擔憂身體健康狀況不佳,表現出許多軀體癥狀;相當數量教師強迫癥狀明顯,常常出現明知沒有必要但又無法擺脫的無意義的沖動行為,尤其是由于社會的偏見,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好勝心常常被現實所挫傷,所以在教師中普遍存在著消極的自我意象,扮演“紅燭”角色:照亮別人,犧牲自己,沒有自我,不要索取,只有無私奉獻,久而久之,必然嚴重地損害自身的心理健康。

  三、建議與對策

  1、 社會各界和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必須高度重視教師心理健康問題。

  (1)社會各界對教師不要過于苛求,教師也是普普通通的一個人,大眾傳媒和學生家長不要將教師無法承擔的職責強加給他們。對教師應多一份信任,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以減輕教師的心理壓力。

  (2)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認真學習和貫徹教育部20xx年x月頒發(fā)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在思想上要重視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將教師心理健康和學生心理健康看成一個相互聯系的系統,積極開展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

  2、學校領導應樹立人本主義的現代教育管理理念,以教師為本,進行民主管理。

  (1)學校領導要發(fā)揚民主作風,尊重、信任教師,確立教師在學校中的主體地位,為教師創(chuàng)造展現才能、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和條件。要加強與教師的情感交流,建立起民主和諧的人際關系,使教師心情舒暢地投入工作。

  (2)學校領導要完善學校內部的競爭機制,營造良好的競爭環(huán)境,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老師。同時創(chuàng)設和諧寬松的心理氛圍,幫助教師將心理壓力轉化為激勵性動力,增強教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

  3、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提高教師心理素質。

  (1)教育行政部門和學??啥ㄆ诓欢ㄆ诘嘏e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等活動,向教師宣傳心理衛(wèi)生保健常識,使教師學會自我調適,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建立教師心理咨詢中心,設立教師心理咨詢熱線和心理咨詢信箱,為有心理障礙的教師提供服務。此外,還可以借助現代化網絡技術,開展網上咨詢,為教師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

  (3)營造寬松的工作環(huán)境和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如果在人際關系上,生活上遇到各種困難,就容易使他們產生對立、消沉等不良情緒,并引發(fā)出妒忌、埋怨、畏怯等心理,從而影響其心理健康,甚至導致個別教師失去自我控制。各級領導要對教師的工作給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盡可能地為他們的工作創(chuàng)造條件,如舒適的工作環(huán)境,適度的工作任務都可以讓他們在工作中體驗快樂;不增加人為壓力。學校不但要在工作上有個寬松的環(huán)境,生活上也要多關心他們。除了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寬松的人際關系外,還要盡可能地在生活上為廣大教師解決實際問題,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只有在輕松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中,廣大教師才能克服工作上的壓力,避免不必要的心理問題出現。

  4、教師要注意自我心理保健。

  (1)學習心理衛(wèi)生和心理健康的知識,掌握心理調控的方法 ,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2)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教師要遵循尊重、理解、接納的人際交往基本原則,處理好師生關系,及與學校領導的關系和學生家長的關系。

  (3)增強心理自我保護意識,適當宣泄壓力。教師在產生心理問題或心理危機時,應主動向他人或心理咨詢機構尋求幫助,依靠外在力量擺脫心理困惑,解除心理危機。也可經常有意識地通過傾訴、運動、大笑、旅游和聽音樂等方式來調整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減緩心理壓力,使心理和精神恢復活力,提高生活質量。這些不但是助人的武器,同時也是自助的法寶。

  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總結2500字篇三

  曾經也很迷茫地看待心理健康問題。有時候甚至會想只要我自己活得開心快樂就好,別人怎么樣那是人家的事。可是,現在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尤其是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更是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面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由于心理不健康而發(fā)生的各種讓人瞠目結舌的事件,讓我們充分認識到及時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已將迫在眉睫。作為當代大學生,我認為心理健康就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tài);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同學們關系和諧,很好的融于集體;能很好的適應環(huán)境…我才發(fā)現自己是多么的膚淺,才發(fā)現自己快樂是不夠的,當別人因為我而快樂的時候,那會是一種從心底升起的欣慰和滿足。而這幾天的心理培訓,更是讓我受益匪淺。

  講座開始時,氣氛相當輕松的,老師給我們看了幾幅和心理學有關的圖片,這些圖片中的東西很簡單,就一個黑點,可當老師把背景換為黑色,黑點變成了白點時,那就是一個亮點。為什么我們不換個角度看一下呢?所以老師得出結論:心理學,就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待問題。隨后老師又列舉了幾十起大學生以上的自殺案件。通過這些事件,更進一步體現了心理學的重要性,不論是成績優(yōu)異的,還是不怎么樣的學生心理或多或少都有些心理障礙。如得不到及時疏導,便會更加嚴重,這時就會產生些極端的想法,做些很極端的事,令我們警示。心理學究竟為何如此重要呢?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yōu)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fā)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并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于所定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于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于是就總是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脫自己感到將已面臨的心理危機。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tài),即人對內部環(huán)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huán)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tài)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tài)。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huán)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huán)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wěn)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征的具體體現。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后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zhí)、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wěn)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fā)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xù)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fā)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于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chuàng)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jié)的關鍵。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fā)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于心理發(fā)展不成熟,情緒不穩(wěn)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fā)生,如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沖突、竟爭與求穩(wěn)的沖突等等。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yè)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huán)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jié)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huán)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fā)展中的失衡狀態(tài)。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huán)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fā)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jié),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自我評價、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擇業(yè)心理,應該符合社會的要求,能充分發(fā)揮聰明才智和對環(huán)境有適應能力。倘若具備了以上素質,則我們的心理健康不成問題,則一定能在學業(yè)和事業(yè)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心理健康課令我受益匪淺,我感悟到人世間愛的可貴,學會了與人共處,我會將課堂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平日生活中去,接受愛,報答愛。就讓我們乘著愛的翅膀去騰飛! 通過上心理健康課,我懂得了怎樣尊敬父母,怎樣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怎樣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他人。上心理課讓我懂得一些道理,在生活中要寬容,學會和家人朋友換位思考,理解體諒他人。要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愛。

  通過上心理健康課,讓我終于感到人生的珍貴。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真正踏入社會,但是身邊的老師和同學就如同我們的朋友一樣,我們要凡事真誠。存真誠的心,說真誠的話,作真誠的事。自己有了什么錯失,應當坦白承認,切不可設詞遮掩;有人責備勸導你的時候,要存著謙卑感謝的心領受,切不可羞惱拒絕。與人同處不可有虛偽的客套,但總要彬彬有禮,舉止中節(jié),使人在你的動作舉止上沒有可挑剔的地方。多愛人才能多得人的愛,多敬人才能多得人的敬,多寬容人才能多得人的寬容,多體恤人才能多得人的體恤。你發(fā)出去的是什么,你得回來的也是什么。

猜你感興趣: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總結2500字

2.心理健康教育心得總結文章2500字

3.心理健康心得體會總結2500字

4.心理健康心得體會2500字

5.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總結1500字

6.學習心理健康心得體會2500字

301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