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的功效與作用及制作方法
半夏的功效與作用及制作方法
半夏的炮制方法,半夏為天南星科藥用植物。那么你知道半夏的炮制方法嗎?接下來學習啦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
半夏的炮制方法
1、清半夏
取凈半夏,大小分開,浸漂,每日換水2~3次,至起白沫時(約7天),換水后加白礬(每100kg凈半夏,加白礬8kg)溶化,再泡7天,用水洗凈,取出置不銹鋼鍋內(nèi),加入剩余的白礬,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煮約3小時,以內(nèi)無白心為度,加入少量水,取出,晾至七成干,再悶約3天,切薄片,陰干。每100kg凈半夏,用白礬12.5kg。
清半夏為橢圓形、類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片狀。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見灰白色點狀或短線狀維管束跡。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略呈角質(zhì)樣。氣微,味微澀、微有麻舌感。
2、姜半夏
取凈半夏,大小分開,浸漂,每日換水2~3次,至起白沫時(約7天),換水后加白礬(每100kg凈半夏,加白礬4kg)溶化,泡3天后,棄去礬水,再泡7天,每日輕輕攪拌換水2次,再加入串碎白礬4kg溶化。加姜水(取鮮姜片8k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小時,煎液合并,晾涼)至半夏中,礬姜水再泡7天后,用水洗凈,切開口嘗無麻辣感,取出置不銹鋼鍋內(nèi),加入剩余的白礬和鮮姜,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煮約3小時,至內(nèi)外無白心為度,加入少量水,取出,晾至七成干時,再悶3天,陰干。每100kg凈半夏,用白礬12.5kg、鮮姜10kg。
姜半夏呈片狀、不規(guī)則顆粒狀或類球形。表面為棕色至棕褐色。切面淡黃棕色,常具角質(zhì)樣光澤。質(zhì)硬脆。氣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黏牙。
3、法半夏
取凈半夏,大小分開,浸泡10~12天,每日輕輕攪拌換水2次,至無干心,再用白礬水浸泡3天,去白礬水,用水再泡2天,加甘草、石灰液(取甘草20kg,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適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浸泡,每日攪拌1~2次,并保持pH值為12.0以上,至口嘗微有麻舌感,切面呈均勻黃色為度,取出,洗凈,陰干或低溫烘干。每100kg凈半夏,用甘草20kg、白礬2kg、生石灰30kg。
根據(jù)中醫(yī)藥理論,藥材一定要按照醫(yī)療、調(diào)制、制劑、貯藏等不同要求以及藥材自身的性質(zhì)來進行炮制,以保證用藥安全和有效。
半夏的功效與作用
1、用于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濕,聚而成痰者為主,為治濕痰的要藥,適用于痰濕壅滯、咳嗽氣逆等癥,常與陳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與貝母配伍應用。因其性溫,故又可用治寒痰,宜與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熱痰與風痰,治熱痰可與瓜蔞、黃芩等配伍;致風痰,宜與天南星等同用。
2、用于胸脘痞悶,胸痹,結(jié)胸等癥
半夏功能辛散溫通、化痰、燥濕,故可用于痰內(nèi)阻、胸脘痞悶病癥,可配陳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熱互結(jié),有可配黃芩、黃連、干姜等同用,可收辛開苦降、散結(jié)除痞的功效(如半夏瀉心湯)。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蔞、薤白等同用;治結(jié)胸癥可與瓜蔞、黃連等同用。
3、用于癭瘤瘰歷、瘡瘍腫痛、梅核氣等癥
半夏又能化痰散結(jié),可用以治療痰濕結(jié)聚所致的癭瘤、瘰歷痰核、陰疽腫痛,或痰氣互結(jié)的梅核氣等病癥。用治癭瘤瘰歷痰核,可與海藻、黃獨、貝母等配用。癰疽未潰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調(diào)醋外敷,有散結(jié)消腫的功效。用治梅核氣,可配厚樸、紫蘇等同用。
4、用于胃氣上逆、惡心嘔吐
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嘔功效,可用于多種嘔吐癥候,在使用時應根據(jù)不同的癥狀而予以不同的配伍。如治胃寒嘔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熱嘔吐可配合黃連、竹茹等藥;治妊娠嘔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虛嘔吐,可配人參、白蜜同用。
半夏的藥用價值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治濕痰冷飲,嘔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脹滿,痰厥頭痛,頭暈不眠。外消癰腫。
1、《本經(jīng)》:“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止汗。”
2、《別錄》:“消心腹胸膈痰熱滿結(jié),咳嗽上氣,心下急痛堅痞,時氣嘔逆;消癰腫,墮胎,療痿黃,悅澤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
3、《藥性論》:“消痰涎,開胃健脾,止嘔吐,去胸中痰滿,下肺氣,主咳結(jié)。新生者摩涂癰腫不消,能除瘤癭。氣虛而有痰氣,加而用之。”
4、《日華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亂轉(zhuǎn)筋,腸腹冷,痰瘧。”
猜你感興趣:
2.半夏的作用與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