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啦 > 生活課堂 > 健康知識 > 食材知識 > 中藥地骨皮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中藥地骨皮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時間: 冠墩784 分享

中藥地骨皮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地骨皮,涼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陰虛潮熱、骨蒸盜汗、肺熱咳嗽、咯血、衄血。下面就由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介紹下地骨皮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地骨皮的功效和作用

  《本經(jīng)》:主五內(nèi)邪氣,熱中消渴,周痹。

  《別錄》:主風(fēng)濕,下胸脅氣,客熱頭痛,補(bǔ)內(nèi)傷大勞噓吸,堅(jiān)筋,強(qiáng)陰,利大小腸,耐寒暑。

  《藥性論》:細(xì)銼,面拌熟煮吞之,主治腎家風(fēng)。

  《食療本草》:去骨熱消渴。

  《本草別說》:治金瘡。

  李杲:治在表無定之風(fēng)邪,傳尸有汗之骨蒸。

  王好古:瀉腎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熱,補(bǔ)正氣。

  《日用本草》:治上膈吐血;煎湯漱口,止齒血,治骨槽風(fēng)。

  《綱目》:去下焦肝腎虛熱。

  《本草述》:主治虛勞發(fā)熱,往來寒熱,諸見血證、鼻衄、咳嗽血,咳嗽、喘,消癉,中風(fēng),眩暈,痙痼,腰痛,行痹,腳氣,水腫,虛煩,悸,健忘,小便不通,赤白濁。

  地骨皮的食用方法

  地骨皮粥

  原料:地骨皮30克、桑白皮15克、麥冬10克、面粉適量。

  做法:取地骨皮、桑白皮、麥冬放入砂鍋浸泡20分鐘,煎20分鐘去渣取汁,面粉調(diào)成糊共煮為稀粥。

  用法:隨意飲用或佐食。

  作用:清肺涼血、生津止渴。適用于糖尿病、多飲、身體消瘦者。

  地骨槐花粥

  原料:地骨皮、生地、槐花各30克,粳米30~60克。先將生地、地骨皮、槐花洗凈,粳米浸泡10分鐘。 水煎生地、地骨皮、槐花,去渣取汁。謄最后,加入粳米煮粥食。本品具有清熱固經(jīng)的功效。適宜于月經(jīng)過多、經(jīng)色深紅或紫紅、腰腹脹痛等癥狀患者食療。

  地骨皮桔梗燉白肺

  原料:地骨皮半塊,桔梗18克,花旗參12克,紫菀12克,杏仁適量,豬肺1個,姜2片。做法:洗豬肺至變白為止。一除豬肺、姜外,將其他材料洗凈后放入燉盅內(nèi)加水先燉,同時把豬肺、姜放入另一鍋中煮沸。 取出煮好的豬肺,放入藥材鍋中同燉約3~4小時即成。藥膳功效:本品能補(bǔ)氣虛、治久咳、化痰、潤肺。

  地骨皮牡蠣湯

  用料:牡蠣肉(鮮品)90克,牡蠣(殼)60克,地骨皮30克,銀紫胡15克,生姜、紅棗各少許。

  做法:

  將牡蠣的肉、殼分開,洗凈;地骨皮、銀紫胡、生姜、紅棗(去核)洗凈。

  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小時,調(diào)味即可。隨量飲用。

  功效:清虛火,退虛熱。治紅斑狼瘡屬于陰虛火旺者,癥見午后低熱,日久不愈,形體消瘦,夜臥盜汗,兩顴潮紅,其色嫩紅,口干口渴,頭目眩暈,煩躁易怒,舌紅苔少,脈弦細(xì)數(shù)。

  地骨皮的副作用

  (一)傳統(tǒng)文獻(xiàn)《本草綱目》:無毒。

  (二)毒理試驗(yàn)

  水煎劑小鼠灌服的LD50為l2.83g/kg,腹腔注射的LD50為l0.73g/kg。

  地骨皮酊劑小鼠腹腔注射急性和亞急性LD50分別為4.7g/kg和4.1g/kg。說明毒性非常小,在體內(nèi)無明顯的蓄積性。

  (三)臨床觀察地骨皮無毒。在常規(guī)劑量內(nèi)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yīng)。長期服用或大劑量(30g以下)水煎服也沒有明顯副作用。

  (四)地骨皮茶降糖降壓降脂雖好,但對于外感風(fēng)寒、脾胃虛寒、便溏、慢性胃炎、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要慎用。

1199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