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設備硬件認識介紹
網絡設備硬件認識介紹
知識網絡是知識參與者之間的社會網絡。能夠實現(xiàn)個人、組織與組織外部的知識創(chuàng)造與傳遞,人們透過知識網絡進行信息合作與交流。目標是把技術與人連接起來,實現(xiàn)智力資本、結構資本和顧客資本的有效結合??煞譃閮炔恐R網絡和外部知識網絡,前者強調組織內部員工間與組織間的知識交流,后者強調組織外部的知識來源,包括社區(qū)、國家社會關系,以及競爭者。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網絡設備硬件認識介紹范文,歡迎借鑒參考。
網絡設備硬件認識介紹(一)
思科2500系列路由器
適用范圍:
思科2500系列路由器適用于企業(yè)的分支機構與總部間需要經常進行少量數(shù)據交換的公司,員工經常不
在辦公室,但需訪問企業(yè)內部網絡的公司,需要較多遠程訪問,但對速率要求不敏感的網絡要求。較
低的網絡建設成本和較低的網絡使用成本。
產品特性:
•快速的網絡配置
•簡單的網絡管理
•低廉的網絡建設成本
•優(yōu)秀的網絡性能
接口配置:
•Serial:同步串口,速率:1.544Mbps-2.048Mbps
•Console:控制臺口,路由器配置接口
•AUX:異步端口,主要用Modem連接實現(xiàn)遠程配置
•AUI:連接單元接口,是一個輔助接口,通常用轉接器(AUI-to-RJ-45)實現(xiàn)對10M以太網的連接
思科2600系列路由器
思科2600系列路由器特性:
•模塊化特性
Cisco2600系列路由器都內置有插槽來支持一到兩個高級集成模塊
支持70多種網絡模塊,比如廣域網接口卡、以太網接口卡、語音接口卡
•企業(yè)級安全
狀態(tài)化檢測防火墻,提供了高度安全的解決方案
軟件和硬件加密
入侵檢測系統(tǒng)(IPS)
•支持語音(Voice)
作為語音的網關
網絡設備硬件認識介紹(二)
網絡設備及部件是連接到網絡中的物理實體。網絡設備的種類繁多,且與日俱增?;镜木W絡設備有:計算機(無論其為個人電腦或服務器)、集線器、交換機、網橋、路由器、網關、網絡接口卡(NIC)、無線接入點(WAP)、打印機和調制解調器。
中繼器 (Repeater)
中繼器是局域網互連的最簡單設備,它工作在OSI體系結構的物理層,它接收并識別網絡信號,然后再生信號并將其發(fā)送到網絡的其他分支上。要保證中繼器能夠正確工作,首先要保證每一個分支中的數(shù)據包和邏輯鏈路協(xié)議是相同的。例如,在802.3以太局域網和802.5令牌環(huán)局域網之間,中繼器是無法使它們通信的。
但是,中繼器可以用來連接不同的物理介質,并在各種物理介質中傳輸數(shù)據包。某些多端口的中繼器很像多端口的集線器,它可以連接不同類型的介質。
中繼器是擴展網絡的最廉價的方法。當擴展網絡的目的是要突破距離和結點的限制時,并且連接的網絡分支都不會產生太多的數(shù)據流量,成本又不能太高時,就可以考慮選擇中繼器。采用中繼器連接網絡分支的數(shù)目要受具體的網絡體系結構限制。中繼器沒有隔離和過濾功能,它不能阻擋含有異常的數(shù)據包從一個分支傳到另一個分支。這意味著,一個分支出現(xiàn)故障可能影響到其它的每一個網絡分支。
集線器是有多個端口的中繼器。簡稱HUB
網橋 (Birdge)
網橋工作于OSI體系的數(shù)據鏈路層。所以OSI模型數(shù)據鏈路層以上各層的信息對網橋來說是毫無作用的。所以協(xié)議的理解依賴于各自的計算機。
網橋包含了中繼器的功能和特性,不僅可以連接多種介質,還能連接不同的物理分支,如以太網和令牌網,能將數(shù)據包在更大的范圍內傳送。網橋的典型應用是將局域網分段成子網,從而降低數(shù)據傳輸?shù)钠款i,這樣的網橋叫“本地”橋。用于廣域網上的網橋叫做“遠地”橋。兩種類型的橋執(zhí)行同樣的功能,只是所用的網絡接口不同。生活中的交換機就是網橋。
路由器 (Router)
路由器工作在OSI體系結構中的網絡層,這意味著它可以在多個網絡上交換和路由數(shù)據數(shù)據包。路由器通過在相對獨立的網絡中交換具體協(xié)議的信息來實現(xiàn)這個目標。比起網橋,路由器不但能過濾和分隔網絡信息流、連接網絡分支,還能訪問數(shù)據包中更多的信息。并且用來提高數(shù)據包的傳輸效率。
路由表包含有網絡地址、連接信息、路徑信息和發(fā)送代價等。路由器比網橋慢,主要用于廣域網或廣域網與局域網的互連。
橋由器(Brouter)
Brouter 是網橋和路由器的合并。
網關(Gatway)
網關把信息重新包裝的目的是適應目標環(huán)境的要求。
網關能互連異類的網絡, 網關從一個環(huán)境中讀取數(shù)據,剝去數(shù)據的老協(xié)議,然后用目標網絡的協(xié)議進行重新包裝。
網關的一個較為常見的用途是在局域網的微機和小型機或大型機之間作翻譯。
網關的典型應用是網絡專用服務器。
其他
個人計算機:典型的個人計算機就是個體用戶所擁有的桌面計算機、工作站或筆記本電腦。微型計算機的最常見的類型就是個人計算機,應用于大多數(shù)的組織機構之中。
服務器:網絡上,儲存了所有必要信息的計算機或其它網絡設備,專用于提供特定的服務。例如,數(shù)據庫服務器中儲存了與某些數(shù)據庫相關的所有數(shù)據和軟件,允許其它網絡設備對其進行訪問,并處理對數(shù)據庫的訪問。文檔服務器就是計算機和儲存設備的組合,專用于供該網絡上的任何用戶將文檔儲存到服務器中。打印服務器就是對一臺或多臺打印機進行管理的設備,而網絡服務器就是對網絡傳輸進行管理的計算機。
網卡:網絡接口卡(NIC)是計算機或其它網絡設備所附帶的適配器,用于計算機和網絡間的連接。每一種類型的網絡接口卡都是分別針對特定類型的網絡設計的,例如以太網、令牌網、FDDI或者無線局域網。網絡接口卡(NIC)使用物理層(第一層)和數(shù)據鏈路層(第二層)的協(xié)議標準進行運作。網絡接口卡(NIC)主要定義了與網絡線進行連接的物理方式和在網絡上傳輸二進制數(shù)據流的組幀方式。它還定義了控制信號,為數(shù)據在網絡上進行傳輸提供時間選擇的方法。
集線器:集線器是最簡單的網絡設備。計算機通過一段雙絞線連接到集線器。在集線器中,數(shù)據被轉送到所有端口,無論與端口相連的系統(tǒng)是否安計劃好要接收這些數(shù)據。除了與計算機相連的端口之外,即使在一個非常廉價的集線器中,也會有一個端口被指定為上行端口,用來將該集線器連接到其它的集線器以便形成更大的網絡。
交換機:交換機是第二層、多端口設備。交換機提供與集線器或網橋類似的功能,但擁有更多的先進性能,能夠對任意兩個端口進行臨時連接。它包含一個交換矩陣或交換結構能夠用于迅速地連接端口或切斷端口間的連接。與集線器不同的是,交換機僅將信息幀從一個端口傳送到目標節(jié)點所在的其它端口,而不會向所有其它的端口廣播。
路由器:路由器在網絡上將數(shù)據從發(fā)送者發(fā)送給接收者。路由器能夠確定數(shù)據的目的地址并能夠確定傳輸數(shù)據的最佳路徑。與網橋和交換機不同之處在于,網橋和交換機利用硬件上配置的MAC地址來確定數(shù)據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利用邏輯網絡地址,如IP地址,來作出相應的決定。
網關:網關這一術語用來指任何設備、系統(tǒng)或軟件應用程序,它們能夠起到將數(shù)據從一種格式轉化成另一種格式的功能。網關并不會改變數(shù)據本身。例如:從技術角度來說,能夠將數(shù)據從IPX網絡傳送到IP網絡的路由器就是一個網關。同樣地,能夠在以太網和令牌網之間往返傳輸數(shù)據的解析型交換機也可被稱為網關。
調制解調器:調制解調器是一種接入設備,將計算機的數(shù)字信號轉譯成能夠在常規(guī)電話線中傳輸?shù)哪M信號。調制解調器在發(fā)送端調制信號并在接收端解調信號。許多接入方式都離不開調制解調器,如56k的調制解調器、ISDN、DSL等。它們可以為內部設備,插在系統(tǒng)的擴展槽中;或外部設備,插在串口或USB端口中;或膝上電腦所用的PCMCIA板;或專為諸如手提電腦等系統(tǒng)中使用而設計的設備。另外,許多膝上電腦都配備了集成調制解調器。還提供了機架式調制解調器供大范圍地使用調制解調器,如ISP。
網絡設備硬件認識介紹(三)
1.概述
顯卡(Video card、Graphics card)全稱顯示接口卡,又稱顯示適配器,我們可以簡單地將它理解為有圖形圖像處理能力,可以輸出圖像的電腦硬件。電腦中顯示的任何圖像、圖形、動畫都是顯卡一張張畫出來的。
性能優(yōu)秀的顯卡每秒能畫出幾百張高質量的圖像。
而性能普通的顯卡每秒只能畫出幾十張低畫質的圖像。
顯卡分為核心顯卡和獨立顯卡,其中核心顯卡就是建立在和CPU同一內核芯片上的圖形處理單元(簡而言之,就是與處理器核心合并在一起的圖形處理器)。
顯卡分為核心顯卡和獨立顯卡,其中核心顯卡就是建立在和CPU同一內核芯片上的圖形處理單元(簡而言之,就是與處理器核心合并在一起的圖形處理器)。
核芯顯卡和獨立顯卡主要在體積、性能和技術支持等方面存在差異。
本篇將主要介紹獨立顯卡。
2.分類
獨立顯卡大致由GPU(圖形處理器)、顯存顆粒、PCB電路板、供電模塊、散熱模塊、輸出接口、金屬外殼等組成。其中,GPU是顯卡的“心臟”,相當于CPU在電腦中的作用,它決定了顯卡的檔次和大部分性能。
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又稱顯示核心、視覺處理器、顯示芯片,是一種專門在個人電腦、工作站、游戲機和一些移動設備(如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上圖像運算工作的微處理器。
A卡和N卡
目前,設計消費級GPU主要有AMD、Intel和NVIDIA(英偉達)等三家,其中由于Intel GPU大部分為核心顯卡。在獨立顯卡領域主要是AMD和NVIDIA。因此,許多人習慣將使用AMD GPU的顯卡稱為A卡,將使用NVIDIA GPU顯卡稱為N卡。
N卡
NVIDIA(英偉達)是全球圖形技術和數(shù)字媒體處理器行業(yè)領導廠商,該公司在可編程圖形處理器方面擁有先進的專業(yè)技術。NVIDIA顯卡俗稱N卡,其產品分類包括:
§
NVIDIA TNT
§
§
NVIDIA GeForce
§
§
NVIDIA Quadro
§
§
NVIDIA nForce
§
§
NVIDIA Tegra等。
§
A卡
AMD顯卡即ATi顯卡,俗稱A卡。搭載AMD公司出品的GPU。AMD與NVIDIA齊名,同為世界兩大顯示芯片廠商。不同的是AMD不是只有顯卡,還出品CPU,其AMD處理器與Intel齊名,同為世界兩大處理器芯片廠商。AMD顯卡的子品牌有 ATi和 Radeon 。
公版和非公版
除了根據GPU可以將顯卡分為N卡和A卡以外。在市場上銷售的顯卡,還包括各種與NVIDIA和AMD合作的品牌。普通用戶接觸最多的,就是這些品牌廠商生產的顯卡,即“非公版顯卡”。雖然顯卡芯片一樣都是由NVIDIA和AMD提供的,但非公版顯卡的PCB電路板和散熱模塊一般都經過重新設計。與NVIDIA和AMD自己推出的“公版顯卡”存在明顯的區(qū)別。
因此,在分類顯卡時我們也可以將市場上的顯卡分為公版顯卡和非公版顯卡。
3.性能參數(shù)
判斷一塊顯卡優(yōu)劣的依據就是顯卡性能參數(shù)。決定顯卡性能的參數(shù)有架構、流處理器的數(shù)量、頻率、顯存的帶寬、容量等。
架構
我們可以簡單地將架構理解為是一種工作模式。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汽車的裝配模式目前最科學最有效率的是流水線化作業(yè),這就是汽車制造業(yè)的“架構”。而顯卡架構的革新和優(yōu)化,對整個顯卡工作單元的產出和效率提升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因此,新架構的顯卡效率更高,性能也更強。目前,N卡架構由新到舊是圖靈架構(TU)、帕斯卡架構(GTX)、麥克斯架構(GT)。A卡常見的架構是織女星架構(vega)、北極星架構(polaris)等。
流處理器
在電腦中無論是玩游戲還是作圖,精致的3D畫面都是由一個又一個像素點組成的,而顯卡GPU中的流處理器就負責這些像素點的渲染工作。從理論上來說,在同一型號的GPU中,流處理器數(shù)量越多,代表著它性能越強。
核心頻率
核心頻率是顯卡GPU一般工作的頻率,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GPU的性能。我們可以將顯卡的核心頻率理解為每秒能夠運輸?shù)臄?shù)據次數(shù),在架構和流處理器相同的情況下,核心頻率當然也是越高越好。
顯存容量
顯存是顯卡的“內存”。顯存容量是顯卡PCB電路板上本地顯存顆粒的容量,這是選擇顯卡的參數(shù)之一。顯存容量的大小決定著顯存臨時存儲數(shù)據的能力。
目前,常見顯存類型有GDDR5、GDDR5X、GDDR6、HBM、HBM2等。
顯存位寬
顯存位寬我們可以理解為顯存到GPU的這條“路”的寬度。由于位寬的存在,一塊顯卡光有大顯存并沒有用,如果顯存位寬很小,路很窄,數(shù)據從GPU到顯存的通過能力就會受限,就像道路如果只有一個車道,即使車快也容易擁堵影響效率一樣。
顯存頻率
顯存頻率指的是顯存在顯卡上工作時的頻率,我們可以將它理解為顯存從GPU中運輸數(shù)據的速度。顯存頻率高不代表顯卡性能強,其更多對幀率穩(wěn)定性(讀寫速度)有幫助。
顯存帶寬
顯存帶寬是指GPU與顯存之間的數(shù)據傳輸速率,它以字節(jié)/秒為單位,顯存帶寬是決定顯卡性能和速度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顯卡帶寬的計算公式是:
顯存位寬×顯存頻率=顯存帶寬
綜上所述,顯存位寬相當于顯存到GPU之間的馬路,馬路越寬,意味著能夠通過馬路運輸“數(shù)據”的汽車就可以越多;顯存頻率相當于運輸“數(shù)據”汽車的速度,顯存頻率越快,數(shù)據傳輸速度就越快,所以綜合顯卡的顯存位寬和顯存頻率而得到的顯存帶寬參數(shù)是評價顯卡性能的重要參數(shù)。
4. 接口
當電腦主板上安裝獨立顯卡時,顯示器應該連接獨立顯卡接口面板上的輸出接口。
顯卡接口面板上常見的接口有VGA、DVI、HDMI和DP。按性能優(yōu)劣排序是:
DP>HDMI>DVI>VGA
其中VGA接口屬于模擬信號接口,目前已經被淘汰。DP、HDMI、DVI屬于數(shù)字信號接口,現(xiàn)在大部分顯卡基本以DVI和HDMI為主流顯示接口,而DP接口的規(guī)格最高,如144Hz刷新率的電競顯示器,我們就需要DP接口才可以支持(HDMI接口最高只能支持120Hz刷新率)。
5. 供電模塊
如同主板上的供電模塊一樣,顯卡也有自己的供電模塊。搭載在顯卡上的各種芯片能否正常工作,就要看顯卡的供電電路是否足夠強悍了。
因此,我們在鑒別顯卡的優(yōu)劣時,供電模塊會是一個很重要的評價項目。在顯卡的供電模塊中,電容、電感數(shù)量,電容品牌,顯存顆粒都是重要的挑選依據。以旗艦版的1080Ti為例,公版顯卡的PCB電路板使用7+2的供電方案(7顆電容為核心供電,2顆電容負責顯存部分)。
而一般較高端的非公版顯卡則會使用到10+2以上的供電方案,而一些旗艦系列會使用更為豪華的配置(16+2甚至16+3供電方案)。
6.散熱模塊
由于更高的頻率和性能注定帶來更高的發(fā)熱量,因此顯卡的散熱模塊不僅給顯卡帶來了酷炫的外觀,也直接決定了顯卡的超頻能力。
另外,顯卡的散熱模塊可以看做是顯卡性能定位的“照妖鏡”,無論顯卡廠商如何宣傳顯卡的性能,顯卡都需要好的散熱模塊,愿意將成本花在散熱上的顯卡型號,一般來說都是各品牌定位較高的型號,一塊顯卡的優(yōu)劣,其散熱模塊的豪華程度也是重要的判斷依據之一。
對獨立顯卡而言,其一般溫度在40至60攝氏度之間屬于正常范圍,有些高端顯卡或是超頻后顯卡在玩游戲時,溫度可能會漲到80攝氏度左右。此時,如果環(huán)境溫度再高點,溫度繼續(xù)上升,就可能會燒毀顯卡。
7.選購
對于普通用戶而言,了解顯卡的基礎知識只能幫助我們判斷已經擁有的顯卡性能。隨著技術的更新迭代,目前市面上所謂高規(guī)格的顯卡,都會被更新一代的顯卡取代。因此,在選購顯卡時,最簡單、快速的方法就是查看網絡上每年更新的顯卡天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