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艾灸養(yǎng)生的方法
艾灸是常見的中醫(yī)養(yǎng)生排毒方法,而艾灸的方法以及操作手法是多種多樣的。面跟著學習啦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醫(yī)艾灸養(yǎng)生的方法吧。
中醫(yī)艾灸養(yǎng)生的方法1、直接灸
是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膚上施灸。若施灸時需將皮膚燒傷化膿,愈后留有瘢痕者,稱為瘢痕灸。若不使皮膚燒傷化膿,不留瘢痕者,稱為無瘢痕灸。
(1)瘢痕灸 又名化膿灸:施灸時先將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點燃艾炷施灸。每壯艾炷必須燃盡,除去灰燼后,方可繼續(xù)易住再灸,待規(guī)定壯數(shù)灸完為止。施灸時由于火燒灼皮膚,因此可產(chǎn)生劇痛,此時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圍輕輕拍打,借以緩解疼痛。在正常情況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膿形成灸瘡,5-6周左右,灸瘡自行痊愈,結癡脫落后而留下瘢痕。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哮喘、肺結核、瘰疬等慢性疾病。
(2)無瘢痕灸
施灸時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點燃施灸,當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時,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麥粒大的艾炷施灸,當患者感到有灼痛時,醫(yī)者可用鑷子柄將艾炷熄滅,然后繼續(xù)易位再灸,按規(guī)定壯數(shù)灸完為止。一般應灸至局部皮膚紅暈而不起泡為度。因其皮膚無灼傷,故灸后不化膿,不留瘢痕。一般虛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中醫(yī)艾灸養(yǎng)生的方法2、間接灸
是用藥物將艾炷與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膚隔開,進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間隔灸、隔鹽灸等。
(1)隔姜灸
隔姜灸是用鮮姜切成直徑大約2-3厘米、厚約0、2-0、3厘米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shù)孔,然后將姜片置于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再將艾炷放在姜片上點燃施灸。當艾住燃盡,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規(guī)定的壯數(shù),以使皮膚紅潤而不起泡為度。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嘔吐、腹痛、腹瀉及風寒痹痛等
(2)隔蒜灸用鮮大蒜頭,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shù)孔,然后置于應灸俞腧或患處,然后將艾炷放在蒜片上,點燃施灸。待艾炷燃盡,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規(guī)定的壯數(shù)。此法多用于治療瘰疬,肺結核及初起的腫瘍等癥。
(3)隔鹽灸 用純凈的食鹽填敷于臍部,或于鹽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療傷寒陰證或吐瀉并作,中風脫證等。
(4)隔附子餅灸將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調和做成直徑約3厘米、厚約0、8厘米的附子餅,中間以針刺數(shù)孔,放在應灸腧穴或患處,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規(guī)定壯數(shù)為止。多用治療命門火衰而致的陽痿、早泄或瘡瘍久潰不斂等癥。
中醫(yī)艾灸養(yǎng)生的方法3、艾卷灸
(1)艾條灸 是取純凈細軟的艾絨24克,平鋪在26厘米長、20厘米寬的細草紙上,將其卷成直徑約l、5厘米圓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緊,外裹以質地柔軟疏松而又堅韌的桑皮紙,用膠水或漿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條艾絨中滲入肉桂、干姜、丁香、獨活、細辛、白芷、雄黃各等分的細末6克,則成為藥條。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和雀啄灸。
(2)溫和灸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皮膚2-3厘米左右,進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5-7分鐘,至皮膚紅暈為度。對于昏厥、局部知覺遲鈍的患者,醫(yī)者可將中、食二指分開,置于施灸部位的兩側,這樣可以通過醫(yī)者手指的感覺來測知患者局部的受熱程度,以便隨時調節(jié)施灸的距離和防止燙傷。
雀啄灸:施灸時,將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并不固定在一定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活動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勻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動或作反復地施轉施灸。
中醫(yī)艾灸養(yǎng)生的方法4、溫針灸
溫針灸是針刺與艾灸結合應用的一種方法,適用于既需要留針而又適宜用艾灸的病癥。操作時,將針刺入腧穴得氣后,并給予適當補瀉手法而留針,繼將純凈細軟的艾絨捏在針尾上,或用艾條一段長約2厘米左右,插在針柄上,點燃施灸。待艾絨或艾條燒完后,除去灰燼,取出針。
中醫(yī)艾灸養(yǎng)生的方法5、 溫灸器灸
溫灸器灸是用金屬特制的一種圓筒灸具,故又稱溫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內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時,將艾絨或加摻藥物,裝入溫灸器的小筒,點燃后,將溫灸器之蓋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應灸部位,進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膚紅潤為度。有調和氣血,溫中散寒的作用。
根據(jù)身體的穴位又可以把艾灸的方法分為穴位艾灸、局部艾熏、全身艾熏三大類。
【穴位艾灸】
取艾條一支點燃后,在穴位上方約10~30mm處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鐘左右,至皮膚溫熱發(fā)紅,而又不致灼痛或燒傷皮膚為宜。
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也可以配合各種艾灸器使用,如溫灸盒、溫灸架等,主要是為了固定艾條、使用方便。
溫馨提示:
溫和灸: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要灸的穴位或患處,進行熏燒
回旋灸: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皮膚雖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地進行灸治
雀啄灸: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
按照上面正確的方式艾灸,如果發(fā)現(xiàn)皮尤有灼痛或是灼燒感,那就要檢查一下艾條的質量了。
中醫(yī)艾灸養(yǎng)生的方法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