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艾灸可以養(yǎng)生保健
為什么艾灸可以養(yǎng)生保健
中醫(yī)認為,陽虛、氣虛人群更適合進行艾灸療法。艾葉是溫性的,屬于純陽之物,能夠溫通經(jīng)絡,祛除寒濕,補益人體陽氣。下面跟著學習啦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艾灸的科學原理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對足三里施灸時,發(fā)現(xiàn)胃腸活動出現(xiàn)興奮性或抑制性的改變。如胃液分泌過多者,灸之可抑制胃液的分泌;而胃液少者,灸之可促使胃液分泌。艾灸對于膽汁、唾液也有良好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灸天突、百會穴后,腦血流圖的若干指標均有顯著變化,提示艾灸可以起到擴張腦血管、改善腦血管彈性、增加腦血流量的作用。腦循環(huán)的改善可加速患者大腦功能和腦細胞代謝的恢復,可提高記憶,改善睡眠,使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
灸足三里、三陰交、曲池,可以改善微循環(huán),降低血流凝聚。艾灸大椎穴可增加白細胞數(shù)量,其中以中性粒細胞升高明顯,可以增強網(wǎng)狀內(nèi)皮細胞的吞噬功能。
制作艾灸的方法
艾灸制作方法適量艾絨置于平底磁盤內(nèi),用食、中、拇指捏成圓柱狀即為艾炷。艾絨捏壓越實越好,根據(jù)需要,艾炷可制成拇指大、蠶豆大、麥粒大3種,稱為大、中、小艾炷。
艾灸制作方法將適量艾絨用雙手捏壓成長條狀,軟硬要適度,以利炭燃為宜,然后將其置于寬約5.5厘米、長約25厘米的桑皮紙或純棉紙上,再搓卷成圓柱形,最后用面漿糊將紙邊粘合,兩端紙頭壓實,即制成長約20厘米,直徑約1.5厘米的艾卷。
艾灸制作方法在間隔灸時,需要選用不同的間隔物,如鮮姜片、蒜片、蒜泥、藥瓶等。在施灸前均應事先備齊。鮮姜、蒜洗凈后切成約2-3毫米厚的薄片,并在姜片、蒜片中間用毫針或細針刺成篩孔狀,以利灸治時導熱通氣。蒜泥、蔥泥、蚯蚓泥等均應將其洗凈后搗爛成泥。藥瓶則應選出相應藥物搗碎碾軋成粉末后,用黃酒、姜汁或蜂蜜等調(diào)和后塑成薄餅狀,也需在中間刺出篩孔后應用。
使用艾灸注意事項
1、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
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于養(yǎng)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
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jù)處方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3、防火
現(xiàn)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zhì)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后,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nèi),以利于熄滅。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nèi)溫度的調(diào)節(jié)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5、要防止感染
化膿灸或因施灸不當,局部燙傷可能起瘡,產(chǎn)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搞破,如果已經(jīng)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