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興趣愛好 > 其它興趣愛好 > 飲茶 > 關(guān)于中國茶文化

關(guān)于中國茶文化

時間: 美怡1215 分享

關(guān)于中國茶文化

  中國茶文化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guān)于茶文化,歡迎借鑒參考。

  中國茶文化

  在中國,茶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并且已經(jīng)形成了中國茶文化。與此同時,茶有益于我們的健康,因此受到許多人的喜愛。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zhì)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面。談到中國的茶葉。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它是從唐代與宋代興盛起來的。從此茶的精神滲透到了宮廷和社會,深入到中國的詩詞、繪畫、書法、宗教和醫(yī)學。幾千年來,中國積累了大量關(guān)于茶葉種植、生產(chǎn)的物質(zhì)文化,而且豐富了有關(guān)茶的精神文化。

  中國茶文化

  中國茶文化是中國制茶、飲茶的文化。作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飲茶在古代中國是非常普遍的。中國的茶文化與歐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別很大。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zhì)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

  唐代茶圣陸羽的茶經(jīng)在歷史上吹響了中華茶文化的號角。幾千年來中國不但積累了大量關(guān)于茶葉種植、生產(chǎn)的物質(zhì)文化、更積累了豐富的有關(guān)茶的精神文化,這就是中國特有的茶文化,屬于文化學范疇。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制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是世界上最早發(fā)現(xiàn)茶樹、利用茶葉和栽培茶樹的國家。茶樹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萬年的歷史。茶被人類發(fā)現(xiàn)和利用,大約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依照《詩經(jīng)》等有關(guān)文獻記錄,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諸類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

  中國茶的歷史及其發(fā)展,不僅僅是形成簡單的一種飲食文化的過程,而同樣映射出一個具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民族的精神特質(zhì)。

  茶文化

  閩南茶文化中國茶文化集哲學、倫理、歷史、文學、藝術(shù)為一體,是東方藝術(shù)寶庫中的奇葩。閩南茶文化的精華是茶藝,它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茶具、火候、環(huán)境。飲茶是閩南人生活中的一大享受。過去,在閩南有一種說法:“抽啦叭煙,聽南音樂,泡功夫茶,其樂無窮。”那么如何泡好一壺茶,如何享受一盞茶呢?這是需要技藝和藝術(shù)的,這就是茶藝。閩南人把飲茶叫作泡茶,泡茶最講究茶葉、水和茶具了。茶以新為貴,而且要優(yōu)質(zhì)茶葉。閩南人喜歡喝烏龍茶,因為烏龍茶是介于不發(fā)酵茶(綠茶)與全發(fā)酵茶(紅茶)之間的一類茶葉,它外形色澤青褐,所以稱“青菜”。烏龍茶經(jīng)沖泡后,葉片上有紅有綠,湯色黃紅,口味醇厚。而烏龍茶茶中最負盛名的是安溪鐵觀音,鐵觀音如青橄欖,入口略有苦澀,入喉后漸漸回甘,韻味無窮。泡茶對水有嚴格的要求,因為水有軟硬之分,凡每公升水中鈣、鎂含量不到8毫克的稱為軟水,反之則稱硬水。泡茶要用軟水,用硬水泡茶,茶味變澀,茶香變濁,茶湯變色。閩南人泡茶愛選用有加蓋的陶器茶具,因為它會“保香”和“保味”。最喜歡“孟公壺”和“若深杯”?!懊瞎珘亍庇址Q“孟臣罐”,容量只有50一100毫升,小的如早桔,大的似香瓜。小的茶杯就叫“若深杯”或“若深甌”,只有半個乒乓球大小,只能容4毫升茶水,通常1個“孟公壺”與4個“若深杯”一起放在圓形茶盤中,顯得很有藝術(shù)欣賞價值。閩南人對飲茶情有獨鐘。在閩南地區(qū)就有這么一種說法:“早茶一盅,一天威風;午茶一盅,勞動輕松;晚茶一盅,全身疏通;一天三盅,雷打不動”。在福建安溪縣,還流傳著“早上喝碗鐵觀音,不用醫(yī)生開藥方;晚上喝碗鐵觀音,一天勞累全掃光;三天連喝鐵觀音,雞鴨魚肉也不香”。

  人們在說到閩南人的熱情好客時,總也離不開一個“茶”字,因為“閩南人真好客,入門就泡茶?!迸莶杩墒且屑妓嚨?。不久前,我有幸拜訪了“茶仙”洪清源老先生,目睹了如何泡好一壺茶的技藝和如何享受一盞茶的藝術(shù)。洪老先生從小在廈門的“茶桌仔”(飲茶攤)邊長大,年過古稀的他泡茶技藝爐火純青。只見他拿出了一套小巧玲瓏的紫沙壺茶具,邊擺放邊說,泡茶的程序非常講究,所費的時間可比喝茶的時間多哦,要不怎么叫“功夫茶”呢?!笆紫仁遣杈撸话阌眉t色的宜興陶壺,只有掌心大小,叫’小掌’,配套的茶杯自然就更小了。用這樣的茶具泡出的茶叫‘小掌茶’?!蔽铱床鑾咨铣瞬鑹?、茶杯外,還有擱茶杯的茶盤和一個碗狀的放置茶壺的茶洗。。洪老先生指著茶洗說,每一次喝完茶和泡茶之前,都洪老先生拿起開水對我說:“第一道程序就是燙壺、燙杯。隨后,倒掉茶洗中的水,將茶壺放在茶洗中,放上茶葉,茶葉要放滿壺,這樣沖出來的茶才夠味?!敝灰娝诓鑹乩锶麧M了茶葉,接著就把開水沖入茶壺中,這時浮起一些泡沫,老先生就用壺蓋輕輕撥動,把泡沫撥出,然后蓋上壺蓋,再從壺蓋上淋下開水,把壺外的泡沫沖走,這樣,茶壺內(nèi)外溫度相差不會太多。了,熱氣才不會跑掉。他把茶壺提起,將這第一遍茶全部倒入茶洗中。第二道水立刻沖進去,沖到壺蓋蓋下去后有少許茶水溢出為止,蓋上蓋子,再淋一些開水。洪老先生說,泡茶最忌諱浸茶,一浸就出茶堿,茶就苦了。他拿起茶壺邊斟邊說:“斟茶是很講究功夫的,必須用一個手指按住茶壺蓋,將茶壺翻轉(zhuǎn)九十度,壺嘴直沖下,迅速繞著已經(jīng)排成一圈的茶杯斟下去。開始叫’關(guān)公巡城’,每一個杯子都要巡到,最后叫‘韓信點兵’,那后邊的幾滴是最甘美的,所以每一個杯子都必須點到?!焙槔舷壬f,這樣斟出的茶,每一杯色澤濃淡均勻,味道不相上下。一泡茶,一般沖五六次,講究一點的,沖泡三四次就要將茶葉渣倒出,重新燙壺、燙杯。接過洪老先生遞過來的茶,果然清香撲鼻。按照老先生先聞后品的指點,我深深吸了口氣,頓覺有一縷淡淡的清香直透丹田,滋潤身心。

  然后我淺淺地抿一口,在口中稍留,再緩緩咽下,慢慢品味,舌有余甘,那真是一種享受啊!聽眾朋友,聽了我上面的介紹,你一定會感受到飲茶確實是一門藝術(shù)。是的,這是一種茶藝,它是茶文化的精髓。而茶道是茶文化的另一境界,閩南的茶道精髓,體現(xiàn)在一個“和”字上。例如,當?shù)卮迕裼惺裁醇m紛或隔閡,只要長輩出面開一個“茶話會”調(diào)解,便可輕松把事情“擺平”。這種茶文化中的“和”,意蘊著風調(diào)雨順的天和、青山綠水的地和以及友好相融的人和。如果上升到茶德的高度,“和”的內(nèi)涵會更豐富,具有一種社會功能,使飲茶者追求一種收斂奢欲、洗心滌煩、振作向上、自我整合、人倫和諧、其樂融融的精神境界。閩南人在這片土地上長期和睦相處,親如兄弟,根植、流傳其間的茶文化,無疑具有深厚的旺盛生命力,是中國燦爛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中國茶的文化

  天賜香葉,帶著熱之熱烈、月之溫潤、風之靈動、雨之香醇,是以為茶。人間有神農(nóng)氏,采其飲之,于是人間便多了一種沁人心脾的仙露。

  ——題記

  爸爸是一名好茶者,雖不能像那些文人雅士賦詩,但對茶的了解卻是數(shù)不勝數(shù)。周末,家里總飄著一縷一縷的茶香,香遠益清。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就我激起我對茶的喜愛。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也是世界上最早種植和利用茶的國家,茶葉伴隨著古老的中華民族走過了漫長的歲月。打開了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發(fā)展史,幾乎從每一頁中都可以嗅到茶的清香。茶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博大精深的文化,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晉常璩著的《華陽國志》中記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蔽渫醴ゼq的時間約在公元前1066年前后,由此可見,中國有明確記錄的茶事活動距今至少有三千年的歷史了。早在北宋時期,茶就被人們當成是常用飲料了,頗得達官貴人和老百姓的喜愛。

  茶,是中國南方的一種優(yōu)良樹木,高約30~70厘米,有的甚至高達數(shù)十米。茶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千姿百態(tài)的。茶的品種,除了我們平常知道的鐵觀音、紅茶、綠茶、烏龍茶等,還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種類。飲茶的茶具都是不一樣的,飲這種茶就用這種茶具。正因為這樣,才能讓茶的清香更容易的散發(fā)出來,也讓人們更容易的品出茶中的韻味。

  中國茶隨著自古以來的文化交流,已經(jīng)發(fā)展到世界各地,對很多地方都有影響。在唐朝時期,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國學習佛學,文化時,歸國時攜茶籽回國種植。16世紀末,日本茶道的集成者千利休汲取并繼承了歷代茶道精神,正式創(chuàng)立了日本茶道。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為宗旨,內(nèi)容精煉而豐富,而且注重禮儀。朝鮮茶禮講究清、寂、和、樂四字真諦,希望所有喝過精心泡過的茶后能忘掉所有的煩惱與不愉快。韓國的茶禮則是五行茶禮,是為了紀念神農(nóng)氏而舉行的功德祭祀禮儀。這都是仿照中國茶道而創(chuàng)立的。

  中國茶,不僅傳至日本、韓國,甚至遠渡重洋,漂到了英國。在英國,享用中國茶曾經(jīng)是身份的象征。

  中國茶葉第一次進入大不列顛人的世界是在17世紀。由于當時科技的制約,航海技術(shù)落后,中國茶葉在英國的價格有時候甚至超過了黃金。在當時的英國,只有上層貴族才能享用到中國來的茶葉,所以中國茶成了一種身份與地位的象征。英國人的生活是離不開茶的,無論是現(xiàn)在還是過去。一天從“早餐茶”開始到晚飯喝最后一次“晚茶”,一天一共至少要喝4次茶。中國人一天都不喝這么多次茶,看來中國茶給英國人民帶來的影響可真大啊!

  古代的文人,無一不是好就好茶的。一些文人,則用自己的筆和智慧寫下了一首首關(guān)于茶的詩。茶圣陸羽寫下了《六羨歌》以表達自己對茶的感情。

  淺斟慢飲,與神相會。在深宮中,統(tǒng)治者沖騰著清香的茶,茶香似一縷縷青煙,讓人心曠神怡;香爐里點著香料,與茶的清香一致,在聽著古琴彈奏出低沉的音樂,在不這不覺中營造出了一種靜謐。這不是許多隱居山林的文人所想的嗎?

  表面上只是提神的清醒,其實早已沉醉,身邊一切俱以空靈。這就是茶,一種能品出人生道理的仙露。

  茶文化的心得

  茶的韻味,是由心的味道決定的,所以佛家常講“茶禪一味”。禪意太深,但弄茶時,專注于安處自在的深處,常常帶我走入青燈古寺的寧靜。

  我經(jīng)常會在裊裊的茶香中,聞到自己內(nèi)心的孤獨,喜悅,但更多的是篤定。無論在都市的喧鬧中,還是在空谷幽靜的山野,那杯盞之間發(fā)出的清脆,有如鐘罄之聲,讓人洗盡鉛華。

  當年學習茶文化,是因為生命里一位摯愛的親人喜歡,于是也試著去品嘗。盡管苦澀繞于舌間,情境的愜意與美好,卻牽著我慢慢走近茶的深邃。

  有人說飲茶時,茶的品質(zhì)不是最重要的。泡茶人的心情,同飲人的心境,是決定茶道高低的根本。一人得智,二人得慧,三人就只能得趣了。想起最初學泡茶,茶是最普通的,老師的教導是真誠的,朋友的陪伴是最真實的,陪著自己慢慢的品,淺淺的嘗,心事說盡,茶也在此起彼伏的心境中,盡顯人生百態(tài)。

  如今,學會了這份知識豐富了我的人生色彩,更讓我摸清了這個難走的隧道它的真正方向。如今,我同事雖然各據(jù)一方,倒真地體會到一點點物是人非的人生況味,但那份情懷,卻如這茶香,在心的最深處,揮之不去。茶的真味就是于任何情境下,都擁有一份不被打擾的心情;于任何因緣中,保持最真摯的情感,予人,予己,予茶。

17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