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人物
歷史和故事之間有著很強的聯(lián)系性,故事是歷史的傳播載體,起到了傳承歷史的作用,歷史則是故事的內(nèi)涵,豐富了故事的內(nèi)容。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人物,歡迎閱讀與借鑒!
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人物篇一:淳于髡口才出眾
淳于髡,戰(zhàn)國時期齊國(今山東省龍口市)人。齊國贅婿,齊威王用為客卿。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但他學(xué)無所主,博聞強記,能言善辯。他多次用隱言微語的方式諷諫威王居安思危,革新朝政。
齊康公十九年(前386年),齊國歷史上著名的齊威王繼位。當(dāng)時,田齊正式取代姜齊已經(jīng)近三十年,但這三十年間,齊國尚未從姜齊末年的內(nèi)亂中恢復(fù)過來,封建改革的阻力很大,條件也不成熟,各路諸侯趁機攻伐田齊新興政權(quán)。因此,齊國的國力一直比較弱。其時,齊國內(nèi)政紛亂,軍旅不振,政局岌岌可危,剛繼位的齊威王卻不理國政,沉湎女樂,國內(nèi)形勢日漸嚴(yán)峻。然而,群臣卻不了解這位新君的秉性,不敢進言勸諫。在國家內(nèi)憂外患之際,淳于髡不顧個人的安危,挺身而出,用自己擅長的“隱語”諷諫齊王。
淳于髡見了威王,絕口不提國家大事,卻出個謎語讓威王猜。他道:“大王的宮廷里有只大鳥,好幾年了,既不飛,也不叫,大王,您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齊威王一聽,便知道淳于髡在以猜謎語為名,勸諫自己,他豪情萬丈地道:“這只鳥,要么不飛,一飛就直沖云霄;要么不叫,一叫就震驚世人!”
從此,齊威王勵精圖治,國勢日盛。他一改常態(tài),將官員都召集起來,該賞的賞,該罰的罰。他又激勵前線的士兵們,讓他們奮勇出擊。諸國見齊國日益強大,連忙把侵占的齊國國土都交還了回來。就這樣,齊威王稱雄了三十多年。后來“一鳴驚人”成為一個成語,比喻有才能的人從前默默無聞,后來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有一年,楚國大規(guī)模出兵侵略齊國。威王派淳于髡到趙國去請救兵??墒亲屗S身帶去送給趙國的禮品卻很微薄,淳于髡見狀,仰天大笑,竟把帽子上的帶子都笑斷了。威王疑惑不解地問道:“你笑什么?”淳于髡道:“剛才我來的時候,看到路邊有個老農(nóng),他拿著一個豬肘子和一杯酒,祭奉田神,并說:‘求田神保佑我五谷豐登,糧食滿倉!’我看他想得到的那么多,可拿出來的又那么少,所以大聲笑了起來。”
威王聽畢,明白淳于髡是說自己拿出來的禮物太輕,趙國肯定會不滿意,這樣搬救兵就很難了,便把禮品的數(shù)量增加了十幾倍,豐厚無比,淳于髡這才動身前往趙國。趙國國君對禮物非常滿意,便借給了齊國大批兵馬。楚國知道這個消息后,自知敵不過,忙連夜撤退了。齊國又一次轉(zhuǎn)危為安。
又一次,齊威王欲獻一只天鵝給楚王,派淳于髡送去,可天鵝在半道上飛跑了。淳于髡并不驚慌,他想好了一套說辭,提著空籠子來到楚國。
淳于髡見了楚王,道:“齊王派我來給您獻一只天鵝,可路上經(jīng)過水塘,我見天鵝渴了,就放它去喝水,誰知道它卻飛了。我準(zhǔn)備以自殺來謝罪吧,可擔(dān)心讓別人說您因為一只鳥逼得人自殺,太不講仁義了。這天鵝是長毛的東西,和它相像的有的是,我原打算買一只別的鳥代替它,可那又是不講信用欺騙您了。我也想過逃亡到別國去,可又怕耽誤了我們兩國交好的大事,因此我最后還是請罪來了,甘愿領(lǐng)受您的懲罰!”
楚王聽了淳于髡這一套辯辭,十分賞識,道:“好啊,齊國竟有這樣的誠實之士!”重賞了淳于髡,賜物的價值比那飛走的天鵝還要貴重一倍。就這樣,淳于髡憑著三寸不爛之舌,竟把一件壞事變成了好事!
淳于髡在歷史上最為人熟知的,就是他的“滑稽多辯”。淳于髡學(xué)識淵博,能言善辯,尤其喜歡在與人辯論時運用“隱語”。淳于髡的所謂“隱語”,就是富于哲理的諷喻。他在與人辯論和向國君進諫時,經(jīng)常用諷喻表明自己立場,言辭詼諧、含義深刻,往往令人心悅誠服、點頭稱是。
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人物篇二:聶政行刺俠累
聶政是戰(zhàn)國時代一位著名的勇士,因為殺了人,他帶著母親和姐姐從故鄉(xiāng)逃到齊國,以屠宰為生。
俠累是戰(zhàn)國時期韓國的大臣,也是韓烈侯的叔父,曾經(jīng)擔(dān)任過韓國的相國。韓國有個叫嚴(yán)仲子的,是個高官,因為和韓國宰相俠累有怨恨,害怕報復(fù)被殺,于是就逃離韓國。他懷恨在心,就到處找能夠殺死俠累的人。
后來他到了齊國,聽說聶政是個勇士,就去找他。聶政一開始避而不見,后來看到嚴(yán)仲子誠心誠意,就見了他。
嚴(yán)仲子準(zhǔn)備豐盛的酒席,宴請聶政和他的老母。席間,嚴(yán)仲子抬上百鎰黃金(鎰為古代計量單位,一鎰約為二十兩),作為壽儀贈與聶政之母,聶政大驚,推辭不接受。嚴(yán)仲子屏退眾人,然后對聶政說明來意。聶政說:“現(xiàn)在我還不能答應(yīng)你,因為我還有老母要侍奉,不能將我的性命交付給你。”
后來,聶政的母親去世了,嚴(yán)仲子得知消息后,馬上派人去請聶政。聶政將母親安葬妥當(dāng),便脫下喪服,自言自語道:“唉!我只不過是個賣肉的草民,嚴(yán)仲子這樣的大人物,不遠千里來和我結(jié)交,又拿出重金來給我母親做壽。他如此待我,真是對我莫大的信任。先前我沒有答應(yīng)他的請求,是因為母親還在世,現(xiàn)在母親已去世,該是我為他效命的時候了。”
聶政到了嚴(yán)仲子府上,說:“我母親已經(jīng)去世,姐姐也已出嫁,可以為您效力了,誰是您的仇人?”嚴(yán)仲子見聶政愿意為自己賣命,精神為之一振,便告訴了聶政自己與俠累的恩怨,并道:“俠累是韓國的相國,又是韓王的叔父,所以他的府上戒備森嚴(yán),我派人和您一起去!”聶政不同意,說道:“現(xiàn)在咱們要刺殺的是韓國的宰相,多一個人知道就多一份泄密的危險,那樣你在韓國就很難立足了,我一個人去就可以了!”
聶政辭別了嚴(yán)仲子,一個人背著寶劍來到了韓國,他打聽到相府的所在地,徑直來到相府的大門口。當(dāng)時,俠累就坐在堂上,府邸周圍有重兵把守。聶政并無懼色,拔出寶劍,沖入相府!
俠累的侍衛(wèi)們大驚失色,慌忙上前攔截,聶政大聲咆哮,左殺右砍,連殺幾十人,殺到俠累面前,一劍將俠累刺死!
聶政殺了俠累便欲逃脫,然而,侍衛(wèi)越擁越多,難以脫身,他把心一橫,用劍劃破了自己的臉,毀掉了自己的容貌,并將雙眼割掉,再剖腹而亡!
韓國人對聶政恨之入骨,韓國國君把聶政的尸體曝露在大街上示眾,發(fā)下榜文,重金懸賞知情的人,
很久都沒有人來認(rèn)尸。聶政的姐姐聶榮聽說了這件事,懷疑是她弟弟,便急忙趕到韓國,到大街上示眾的地方一看,果然是自己的弟弟!聶榮悲痛萬分,無法自抑,撲到聶政的尸體上大哭,說道:“他就是我的弟弟聶政啊!”
有的人便問她:“你弟弟殺死了當(dāng)朝宰相,這是天大的罪過,韓王重金懸賞知情的人,夫人您不知道嗎?”
聶榮悲泣道:“我知道。可他是因為我還在世,怕連累我,才把自己身體毀成這個樣子,讓人家認(rèn)不出他來。以前我們的母親在世,聶政為了不讓母親擔(dān)憂而放棄爭取名爵的機會。如今我又怎么能因為怕死,而讓我的好弟弟的英名泯滅了呢?”圍觀的人聽了,都感到驚詫不已。聶榮又哭喊道:“老天爺呀!”便倒在了聶政的尸身旁自盡了。
聶政身懷武藝卻甘愿為母及姐混跡于市販中,對于嚴(yán)仲子國士之禮舍命相報,為免親人受連累不惜毀容一死,他所求者,不過是那種知己相報的信念。而聶榮雖無驚人的武藝,卻具有無畏的精神,為了信仰、親人,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敢于挺身而出,其性格剛烈堅強,行事果決,重義輕生,也可稱其為烈女呀!
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人物篇三:平王東遷
平王東遷是東周初期周王室把都城由鎬京遷到洛邑的歷史事件。周幽王時,廢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其寵愛的褒姒為后,伯服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結(jié)犬戎攻破鎬京。周幽王點起烽火求援,眾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戲而不加理會。周幽王最后被殺于驪山,西周滅亡。其后眾諸侯擁立太子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因鎬京曾發(fā)生過地震受損,殘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脅之下,于是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鄭、秦、晉等諸侯的護衛(wèi)下,將國都遷至雒邑,開始了東周的歷史。
平王東遷是歷史學(xué)家劃分時段的重要事件,亦是周朝國勢的轉(zhuǎn)折點。平王遷都之后的周朝被稱為東周,而由周武王立國至周幽王被殺的時期則稱為西周。平王東遷后,周天子王權(quán)開始衰落,不能擔(dān)當(dāng)共主的責(zé)任,諸侯勢力不斷坐大。因為平王是由申侯擁立的,間接犯了弒父罪名,開始得不到諸侯的尊重。而且,周天子無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須依賴諸侯國保護,致周天子地位不斷衰落,最終形成春秋時期群雄爭霸的局面。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后各地諸侯才知道,原來犬戎真的打進鎬京了。于是,他們紛紛帶著大隊人馬前來鎬京救援。諸侯們打退了犬戎,立原來的太子宜臼為天子,也就是周平王,然后就回各自的封國了。
沒想到這些諸侯們前腳一走,犬戎后腳就又進來了,而且是經(jīng)常進犯。當(dāng)時,京師宮殿被焚毀,國庫虧空,而且西邊的很多土地都被犬戎占去了,邊境烽火也是連年不息。于是,平王就與群臣商議遷都到洛邑(今河南洛陽)。周公反對道:“不好!洛邑雖然居于天下之中,但是四面受敵;而鎬京呢,左邊有崤山、函谷關(guān),右邊有隴國、蜀國,而且沃野千里,這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天府之國?,F(xiàn)在,大王如果要舍棄鎬京,遷都到洛邑,臣認(rèn)為不可!”平王沒有聽取周公的諫議,把都城遷到了洛邑。平王東遷,并沒有遷徙豐、鎬二京的百姓,因此在洛邑建國的時候,只能依靠諸侯的力量,從此落入了諸侯的掌控之中。諸侯們各霸一方,展開了長達五百多年的殘殺。
看過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人物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