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育智慧故事
教育智慧故事用故事的形式教我們怎樣做自己,怎樣與他人相處,怎樣成為社會和諧的一分子。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準備的關于教育智慧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關于教育智慧故事篇一
最親的人能夠一起活著
上午開完會,發(fā)現手機上有12個未接來電,都是父母的。我的心驟然一緊,電話回過去,母親號啕大哭。哥哥的檢查結果出來了——尿毒癥。我的整個身體都像浸在福爾馬林液中,電話打完,全身已蒼白僵硬。
大我八歲的哥哥當年為了供我讀書,自己中專畢業(yè)就進了國企,娶了個本本分分的女子過著市井庸常的生活。我比較有出息,研究生畢業(yè)后謀得了這份不錯的職業(yè),嫁給同樣的職場精英袁同,現在有了兩歲的女兒。日子,在車水馬龍的喧囂中推進。這個消息像生命里的一個驚雷,令我恍然感到周遭的一切如同虛幻。
什么能救哥哥的命?除了靠透析維持生命,只有等待腎源。好心的醫(yī)生提醒我們,需要換腎的患者要排隊等腎,能輪到我們頭上又配型成功的幾率非常微茫。
還有一條路可走,就是親人捐腎。二老爭先恐后地去抽血配型。他們竭力阻止我參與。爸信心滿滿地說最好他的能配上,他身體好。媽說她年輕,女人的壽命更長,她捐腎就跟我爸的生命步伐一致了……我摟著十歲的侄女坐在外面,眼淚一次又一次不能抑制地淌下來。
幾天后配型結果出來,兩人都失敗了,嫂子又跟他血型不合,全家人瞬間崩盤。得到這個消息,我心中五味雜陳——不是還有我嗎?
這一次,大家沒有再全力阻止我。我瞞著袁同去做了配型。三天后,我被通知六個點全部與哥哥吻合。拿到結果,我和父母抱頭痛哭,哥哥有救了!
捐腎是大事,不得不跟袁同商量。不料他一下子跳起來:“你開什么玩笑?如果你哥要用錢,只要我們拿得出,多少錢都給??蛇@事兒不行!”
為什么?我有些惱火。他沒有看到我的父母爭著搶著要捐腎的情形,他沒有聽到侄女撕心裂肺的哭聲,他也不會體會小時候哥哥用工資給我買鋼筆、花裙子,省吃儉用的那份親情。我不求他感同身受,可用一顆腎換一條命,于情于理都不為過啊。
袁同也態(tài)度堅決:“我爸有個同事給自己小孩子捐了腎,人才40歲,虛弱得連樓梯都下不了!你如果捐腎就要休息兩年以上,以后也會體力不支,公司鐵定開除你!你現在不光是娘家的人了,你是屬于我們這個家的,你有我、有孩子,有你自己的人生……”
我的每一個毛孔都豎了起來。他的理由再多再豐滿,我只信一條,生命至上。我什么都聽不進。
晚上去醫(yī)院看望哥哥,他迷迷糊糊地抓住我的手說:“那事……不行。我是快要死的人了,不能連累你?!鄙┳右察乜粗遥骸靶≡绬?”
我一抬臉看到她心急如焚的目光,只得淺淺應了一聲:“他知道。他不干涉我。”嫂子如釋重負。
不一會兒爸媽買飯上來,都問我袁同的態(tài)度。我撒了謊,當然,他們不相信,因為從我做配型到今天,袁同都沒有到醫(yī)院來過。
媽媽說:“孩子,這是大事,你得跟家人商量好?!?/p>
曾經父母和哥哥是我最親愛的家人,可是為什么,當命運的劫難呼嘯來襲,我卻再不能理所應當地和他們手挽著手共同擔當?我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了其他的家人,莫名其妙改變了隸屬?
我們分成了兩個世界
哥哥很快撐不下去了。半個月后,他被下達了病危通知書。換腎一事刻不容緩,我和嫂子重新聯系了醫(yī)院。捐腎要家屬簽字,我們騙醫(yī)生我離異,手術簽字由我父母來簽。
一家人連哄帶騙把哥哥轉院過去。那個陽光靜好的下午,我們初步確定了手術時間。我看著哥哥在白色床單上靜靜睡著,忽然有種莫名感動。生命是這樣無常,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留住你想留下的人。
傍晚時分,忽然病房外吵吵嚷嚷,我一下聽出來是袁同。他抱著女兒在外面沖我父母暴跳如雷:q“我就知道她瞞著我!”看到我,他拽起我就走,同時在走廊里大聲喧嘩:“這是我老婆,沒我簽字,我看誰敢割她的腎!”女兒哇哇大哭,我也氣急敗壞。推推搡搡到電梯口,女兒忽然伸出胖乎乎的小手叫我抱。我一接過來,她的小手臂把我緊緊勒住,生怕我飛了。袁同的聲音忽然低了八度:“你要是真捐了腎,至少要少活20年,你對得起孩子嗎?對得起我嗎?你要是有個三長兩短誰來負責?”我驚詫地看他,這才發(fā)現他剛才的囂張氣焰竟然全部是在作秀。是的,他害怕。他在哀求我。他的自私是因為他愛我。
父母慢慢走了過來,媽媽的淚痕未干,一說話眼淚又涌了出來:“你們回去吧……”
我們都說不出話來。我還是不肯走,但是剛才袁同一瞬間的哀涼,使得我準備和他魚死網破的沖動瞬間熄滅了。我遠遠看一眼靠在病房門邊上的嫂子,能夠感到和她同樣萬箭穿心。
電梯“?!钡囊宦暤搅耍瑡寢屚屏宋乙话眩屛易?。我的淚水再也忍不住奪眶而出。踉踉蹌蹌地被老公拉著、被媽媽推著進了電梯。電梯門輕輕合上,像是把我們分成了兩個世界。z愛你的人都希望你好好的z
我從醫(yī)院被揪回來到晚上,六個小時了,父母和嫂子都沒有打電話來。我能想象到他們的左右為難,甚至連問一下情況都不敢。
夜里我把電話打過去,我問媽媽:“如果病的是袁同,我也會給他一顆腎。你們會允許嗎?”媽媽沉默了半晌,問我:“你要聽實話嗎?”
我猶豫了,因為我已經知道了答案:“算了?!彼煅手f:“愛你的人都希望你好好的。我們理解他?!?/p>
我掙扎著,揪著一顆心,安慰她:“我會作最后的努力,盡可能做通他的工作。”媽媽沉默了一會兒,哭出聲來:“孩子,算了?!?/p>
隨后袁同拿了20萬給嫂子,并四處聯系腎源。那段時間我們一直在奔波,但是,毫無結果。
荷花開滿池的六月,哥哥沒能挺下來。我哭暈在哥哥床頭,昏天黑地的絕望和內疚。嫂子也沒怎么和我說話。她多少是有些恨我的吧,我給了她希望,又硬生生拿走了它。
追悼會在哥哥生前的工廠里舉行,簡易禮堂里,白花滿地。我透過那個玻璃匣子看著他的臉。他慘白而浮腫,有些不像他了。那是哥哥嗎?是那個年少時為我捕了無數只蝴蝶還汗涔涔地問我夠不夠的哥哥嗎?是那個有著強烈求生欲望卻堅決不要我的腎的哥哥嗎?在那些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們帶著全家出游,我們的眼睛一起看到那車水馬龍,我們的耳朵一起聽到這世界的喧囂——生命如此孤單,我們曾經同行,我卻不能伸出我的手……
徹骨之痛中只希望得到諒解
若人生可以重來,我唯一的選擇將是不在哥哥病愈前結婚。當我們已婚,我們的家庭成員關系得以拓展,我們就必須去平衡各方面的關系。這平衡中有滔天的愧疚與悲傷,有永生無從彌合的遺憾與無奈,但我們只能堅強,含淚前行。
關于教育智慧故事篇二
在本世紀初,一個由日本移居在舊金山附近的家庭在那里開創(chuàng)了一項種植玫瑰的產業(yè)。他們在一周內的3天早晨把玫瑰送到舊金山。
另一個家庭是從蘇格蘭遷移來的,他們家也出售玫瑰花,兩個家庭都是依靠誠信獲得成功的。他們的玫瑰在舊金山市場上很受歡迎。
在幾乎40年時間里,兩個家庭相鄰而居,兒子們接管了農場。但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轟炸了夏威夷群島,盡管家庭中的其他成員都已經是美國人了,但是日本人家庭中的父親從沒有加入美國國籍,在混亂情形下和被拘審的期間,他的鄰居明確告訴他們,如果有必要,他會照顧他朋友的苗圃。這就像每個信奉的家庭能做的那樣:愛你所有的鄰人就像愛你自己?!澳銈円矔裎覀冞@樣做的?!彼嬖V他的日本朋友。
不久,日本人家庭被流放到科羅拉多州格林那達的貧瘠的土地上,新聚居地點的中心由木質柏油頂的大房子組成,周圍密布鐵蒺藜和全副武裝的士兵。
整整一年過去了。第二年,第三年……當日本人家庭還在拘留地時,他們的朋友一直在暖室中工作著,孩子們星期六之前一直上學,父親常常每天工作16——17個小時。有一天,歐洲的戰(zhàn)爭結束了。日本人家庭告別了拘禁生涯,坐上火車,他們可以回家了。
他們將看到什么呢?所有的家庭成員在火車站與他們的老朋友相遇了,當他們回到他們的家,他們全驚呆了,那里的苗圃完整、清新,在陽光下長滿了整齊、繁茂而長勢良好的玫瑰。
關于教育智慧故事篇三
教堂高高矗立,在城市的街道,在鄉(xiāng)鎮(zhèn)的廣場,在寂寞中見證了建造者們的歷史、現在和未來
我所住的城市普萊斯頓,位于英國的西北部,面積很小,即使在英國,它也算小城。
2月的英國小城就這樣進入了我的記憶:陰雨、寒風、仿佛永遠灰暗的天和盤旋在冷霧中的灰鴿。偶然有太陽稍稍燦爛的中午,狹小的街道卻將光明分割開去,我由此特別信服了狄更斯,他為我們刻畫的英國真的很英國。但對于因為喜歡莎士比亞而喜歡英國的天真派,如此的第一印象,起碼是受到了刺激。
很難得到英國教堂數量的精確統計,一位衛(wèi)理公會的牧師告訴我,去年圣誕節(jié)時,他的一個同僚步行走訪了普萊斯頓的所有教堂,可惜他也不能說清教堂的數量。這位牧師那天出現在蘭開夏中央大學附近的一座衛(wèi)理公會的教堂。
衛(wèi)理公會是新教的一種,它在普萊斯頓的興起,可以追溯到17世紀中葉。1755年,一位叫瑪塔·湯姆遜衛(wèi)理公會教徒來到普萊斯頓傳教,此后的幾十年,紡織工業(yè)逐漸在小城興盛,追求簡潔和務實的衛(wèi)理公會很快吸引了普萊斯頓市民,1817年,衛(wèi)理公會搬進市中心第一幢公共建筑——教堂活動。1861年,發(fā)了家的廠主們積極贊助教堂重新翻修,原來比較簡陋的講堂添加了玻璃天頂和廳前的巨柱。
如今,圍繞這個中心教堂,衛(wèi)理公會在普萊斯頓又發(fā)展出了11個教堂?!坝卸嗌俳堂?”“1000多人。”牧師說。
在英國,幾乎看不到7層以上的樓房,所有高大醒目的建筑,便一定是教堂。英國的教會分不同派別。不同天主教會組織和不同的新教組織。教理不盡相同,教堂的風格也不一樣。僅塔頂的樣式,就有箭一般瘦長而尖,直刺蒼穹的哥特式,有拱頂立柱盡顯輝煌的,也有紅磚砌造成凹凸狀,以巨型大鐘作為頂層標志的。教堂建筑內外都有精美的雕塑,更讓人們迷戀的,還有教堂神秘的彩色玻璃。
蘭開夏中央大學據說有2000名中國學生,中國駐曼徹斯特教育處的負責人說,這個數字有點夸張,但肯定有1000人以上。站在校園,四面都能看到教堂的尖塔,但實際上去教堂的中國學生并不多。這一點,與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學校大為不同。
2月中旬,來學校3星期后的一個星期天,在鄰居上海女孩的指導下,我找到了中央衛(wèi)理公會教堂。教堂坐落在與城中心并行的一條街上,教堂內的擺設有點像教室,前方中央是十字架,空出半圓的一片地,類似講壇,一架古舊的風琴立在左前方。下面是一排排的座位。禮拜10點半開始,進來的人會領到3本書,一本圣經,2本贊美詩,都是儀式上需要用的,用完退回,下次再領。
一個多小時的儀式中,大家祈禱、合唱,再祈禱,再合唱。講演的時候到了,兒童們進入另一個房間學唱歌。講演的題目由講演者自定。禮拜的程序中有捐獻和喝茶的內容,我理解,大概有奉獻和分享的象征意義。人們將錢裝在一個小紙包里,放進托盤,捐獻的數額沒有限制,也可以不捐。茶很普通,有時會有小點心,大家圍在一起,邊喝邊交流。
因為有幾個中國學生,中午便設有專門針對中國學生的活動。古德太太這時候顯得尤其忙,她既負責給中國學生做免費的午餐,又負責免費教簡單的英文課。其實參加她英語班的,只有3個中國學生。
托尼·司堂牧師70多歲,駝背,白發(fā),面善。在他演講的時候,天頂玻璃正好將光灑在他的禿頂上。沒有家庭婚姻,英國真正的牧師生活的全部內容與教堂緊緊系在一起,托尼·司堂牧師的空間就是12個教堂。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天,教堂最有權威的行政管理長官德瑞克·諾司也會出現在教堂,親自主持圣餐和祈禱儀式。托尼·司堂牧師那天的講演題目非常現實,它實際上正是英國目前最流行的熱點話題之一:英國教堂在新世紀面臨的挑戰(zhàn)。
另一個問題更為內在:英國教堂真的老了。這是我站在唱贊美詩的隊伍后面最深切的感受。音樂悠揚,歌曲美妙得動人心魄,但是,聲音是蒼老的,因為,我發(fā)現,來教堂參加禮拜的,除了7個中國學生絕大多數是50歲以上的老年人,只有3個40歲左右的家長帶了他們的孩子來,所以又有了9個10歲以下的兒童。
托尼·司堂牧師看到了這種青年人在教堂里的缺失,痛心疾首,他呼吁教堂要高舉信仰、理解、學習和奉獻的旗幟,要召集青年人在這面旗幟下。
但是,怎樣才能讓現代青年人走進教堂?趁著喝茶的時候,我向托尼·司堂牧師提出了問題,他聳了聳肩,表示也很茫然。他自嘲,也許教堂應該有人撤銷聽講的座位,用電子琴取代風琴,教大家跳迪斯科等等。
其實,很多英國青年從小就在教堂合唱團受熏陶,中學、大學一路下來,生活中的各種重大典禮都有教堂活動的參入。
然而,對于他們當中的大多數,教堂只剩下了儀式的空殼,隨著現代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連這種空殼也變得越來越可有可無。禮拜的時間被形形色色的社交活動和各種各樣的社會競爭擠占。
面對教堂活動的老年恐慌,已經出現了企圖改變的努力。比如,一些教堂強化了音樂的成分;還有一些教堂在禮拜的討論中加入了毒品、賣淫、同性戀這樣一些與傳統布道完全相悖的話題。
也許這種困惑和彷徨會長久地存在,因為生活的改變,因為時代的變遷。但是,美和崇敬已經深深地鑲嵌在教堂飛揚的尖頂、精致的雕刻、染色的玻璃和古舊的石縫中。教堂高高矗立,在城市的街道,在鄉(xiāng)鎮(zhèn)的廣場,在寂寞中見證了建造者們的歷史、現在和未來。
看了“關于教育智慧故事”的人還看了:
1.教育智慧故事
4.智慧教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