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禪理經(jīng)典小故事
佛教禪理經(jīng)典小故事
一則則生動的佛教禪理故事,可以闡釋一條條人生哲理,比空洞的大道理更令人樂于接受,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佛教禪理經(jīng)典小故事。
佛教禪理經(jīng)典小故事1:向石頭道歉
聽說過有人向石頭道歉的故事嗎?
一個小沙彌在化緣的時候與一位農(nóng)婦吵了起來,最后發(fā)展到動手打人。他扯破了農(nóng)婦的衣服,農(nóng)婦抓破了他的臉。后被趕來的其他和尚勸開,并把小沙彌送回了寺院。
老法師了解情況后,對小沙彌一句教訓(xùn)的話也沒有,就張羅著在供品里找出些布料并親自帶著小沙彌去給那農(nóng)婦賠禮道歉。
當(dāng)然,面對專程來賠不是的師徒二人,農(nóng)婦也變得通情達(dá)理了,她還在老法師面前說都怨她本人,她不該嘲笑和辱罵前來化緣的小沙彌的。
回來的時候,天已經(jīng)黑了。在半路的山坡上,老法師被一塊石頭絆倒了,腿上也摔得出了血,小沙彌扶起法師后,狠狠地朝地上的石頭踢了幾腳,還想抱起來摔它。老法師先是念聲阿彌陀佛,然后對小沙彌說:“石頭本來就在原地,它又沒動,是我不小心踢到它的,一點也不怪它啊,這次磕絆是我自找的,理應(yīng)向石頭道歉的。”
小和尚愣怔了一陣,終于明白了師父的開導(dǎo)自責(zé)而歉疚地說:“對不起,師父,是我錯了,今后一定注重個人修養(yǎng),學(xué)會尊重他人,感化他人,不再犯錯或少犯錯。”
是啊,石頭本無意,何必自生怨?由石頭到人,由人到人,我們都需要寬容和諒解,如此一來,煩惱不再,快樂永恒。
佛教禪理經(jīng)典小故事2:想一想,便圓滿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雜技師走鋼絲,鋼絲懸于兩幢8層樓高的建筑物之間,看上去搖搖欲墜。雜技師登場了,每走一步鋼絲都會搖晃,嚇得觀眾尖叫連連,但他走了過去。
雜技師灑脫地朝著觀眾揮手,接著他用一塊黑布遮住眼睛,他問觀眾相不相信他能走過去?觀眾大喊,不要這樣,太危險了。他在觀眾的大喊聲中,邁開了第一步。誰也沒有想到,這一次,他走得飛快,像是一路小跑就走到鋼絲另一端。觀眾拼命鼓掌,歡呼。
接下來,有人用繩子綁住雜技師的雙手,而遮眼布條并沒有拿下來。雜技師問觀眾,相不相信我能走過去?觀眾徹底沸騰了,高喊,相信!當(dāng)然,他又走過去了。
雜技師說,最后一個節(jié)目,我將反綁雙手遮住眼睛,再扛著我三歲的兒子走過去,大家相不相信?觀眾排山倒海的聲音:相信,相信!
雜技師什么也沒有做,而是讓人解開繩子,拿掉了遮眼布條,他說,換你們孩子來試試?四周頓時安靜下來……
我看這個故事,是在一本丟在公園長凳上的小學(xué)生課外閱讀作業(yè),作業(yè)的題目是: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這個不知姓名的孩子是這樣寫的:看了這個故事,我覺得雜技師說話不算數(shù),還得好好學(xué)習(xí)走鋼絲……
這是個哭笑不得的回答,這個孩子只看到了一面,而忽略了重要的一句話:換你們的孩子來試試?他沒能設(shè)身處地為雜技師著想,為那個要被扛上肩頭走鋼絲的孩子著想,或者說,這個寫作業(yè)的孩子壓根兒就沒有體會到走鋼絲是件危險的事情。
其實,這個作業(yè)并非僅僅布置給小孩子的,而是布置給所有人的。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是因為自己的感,自己的恨。各人自掃門前雪,至于別人立刻接了一句,休管他人瓦上霜。這樣一來,自我就是自私了。
自私如密封的箱子,得不到養(yǎng)分。這個事湖水知道,投一顆石子,它會漾出波紋,就那樣溫柔地一圈一圈擴散,哪怕抵不過湖岸,也在抵達(dá)的路上。而不忽視別人,在意別人,肯替別人著想,就是一個抵達(dá)的過程,一個交匯的過程。
還有一個故事,是一個念佛弟子的故事。從前有個不大的廟,卻很有名,因為有一件鎮(zhèn)廟之寶,供奉著佛祖戴過的手鏈。因為珍貴,自然藏在密室。這個地方只有老法師和7個弟子知道。
7個弟子都很有悟性,老法師覺得后繼有人,將來傳位給他們之中任何一個都能光大佛法,卻不想,發(fā)生了一件事。
這串供奉已久的手鏈不見了!因為外人不能進去,法師跟弟子說,你們誰拿了手鏈,只要放回原處,我不追究,佛祖也不怪。
7天過去了,手鏈依然不知去向。
老法師又說了,誰拿走了手鏈,只要承認(rèn)了,這串手鏈就歸誰了。
7天又過去了,還是沒人承認(rèn)。
老法師又說了,那么,你們明天就下山吧,拿了手鏈的人,如果想留下就留下。
第二天,6個人收拾準(zhǔn)備走,一個人留了下來。那6個人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干干凈凈地走了。
老法師問那個留下的弟子,手鏈呢?弟子說,我沒拿。老法師又問,你沒拿,為何留下來?為何要背個偷竊的名分?弟子說,這幾天我們相互猜疑,總是要有個結(jié)果的,總有水落石出那一天的。再說,手鏈不見了,佛還在呀。
法師笑了,從懷里取出了那串手鏈!沒有解釋為什么,只是戴在這名弟子手腕上。然后才說,能想自己,更能想別人,就是佛法啊。
這個故事好就好在擔(dān)當(dāng),超過本身的擔(dān)當(dāng),便是替人擔(dān)當(dāng)。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無非是心意相通,能想人,肯想人,出發(fā)點是自己,落腳點是別人,再然后又回到自己這里。拿物理來說,這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拿老話說,這是圓滿。
佛教禪理經(jīng)典小故事3:一分鐘智慧
白紙上的小黑點
有位大師受邀到大學(xué)演講。
在演講前,他拿了一張很大的白紙貼在墻上,然后在白紙上畫了一個小黑點,之后,他找了一位學(xué)生,問他:“你看到了什么?”
那位學(xué)生說:“那是一個黑點。”
這位大師接著又點名問了許多人,每一個人都說:“那是一個黑點。”大師笑了笑說:“你們說的都沒錯,這里是有一個黑點,但你們?yōu)槭裁炊紱]注意到這張大白紙呢?”
如果你的臉上長了一顆痘,你的注意力是集中在這顆痘上,還是其他干凈的部位?
如果你跟某個人鬧翻了,你整個的思緒是集中在這個人的身上,還是其他好友的身上?我們經(jīng)常都把注意的焦點放在缺點上,以至于把問題過度放大。其實,除了這些小黑點之外,還有更多的空白,不是嗎?
看了佛教禪理經(jīng)典小故事的人還看了:
3.人生禪理故事
4.禪話小故事精選
5.禪的故事全集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