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語文學習>國學知識>哲學>

關(guān)于薩特哲學論文

時間: 坤杰951 分享

  本文介紹了薩特的存在主義產(chǎn)生與發(fā)展,分析了存在主義哲學的思想內(nèi)涵,并對其進行了文學闡釋。指出薩特的哲學思想在他的很多文學作品中都有體現(xiàn)。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精心整理的薩特哲學論文的相關(guān)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薩特哲學論文篇一

  淺析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觀

  【摘 要】 本文介紹了薩特的存在主義產(chǎn)生與發(fā)展,分析了存在主義哲學的思想內(nèi)涵,并對其進行了文學闡釋。指出薩特的哲學思想在他的很多文學作品中都有體現(xiàn)。薩特存在主義思想的產(chǎn)生、發(fā)展都對社會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

  【關(guān)鍵詞】 哲學觀;存在主義;存在;本質(zhì);自由

  讓·保羅·薩特是法國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法國無神論主義者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也是優(yōu)秀的文學家、戲劇家和社會活動家。主要哲學著作有《想象》、《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存在與虛無》、《辯證理性批判》。這些著作已成為二十世紀資產(chǎn)階級哲學思想發(fā)展變化的重要思想資料。《百年薩特》的作者黃忠晶[1]說“:薩特傾注一生心力探求人的生存和自由問題,探求如何解決人根本上的自由與人在實際處境中的不自由這個永恒的難題。”因此,薩特的哲學常被稱為“自由的哲學”,薩特自己也曾說“:自由是我存在的要素”。本文就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觀作一簡要分析。

  一、薩特存在主義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

  存在主義是20世紀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主要流派之一,存在主義強調(diào)個人、獨立的觀念和主觀經(jīng)驗。在哲學史上,存在主義被分為____存在主義和無神論存在主義。丹麥的神秘主義者克爾凱郭爾著有《恐懼的概念》,為基督____主義奠定基礎(chǔ)。他認為,世界是客觀的,唯一的,但又承認上帝是存在的,這就使基督____主義哲學家們陷入“上帝是否與人同在”的矛盾當中,即使基督____主義的后來人雅思貝爾等也沒能完全解決這個問題。

  薩特存在主義興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當時德國社會動蕩不安,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熱中,失業(yè)、貧困充斥于整個社會中,人們看不到光明,看到的只是令人失望的社會和令人擔憂的前途?!皣业拿\如何? 個人的前途如何? 這是擺在每個人、同樣也擺在每個作家面前的現(xiàn)實問題”[2]對此問題文學界的看法也不盡相同,有提倡奮力抵抗、救國救民,還有不抵抗甚至叛國現(xiàn)象;但是還有很大一部分作家主張?zhí)岢珵榫葒让癯隽?,提倡面對紛亂的形勢有所作為,這就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出現(xiàn)的“現(xiàn)身文獻”。也是存在主義形成的背景。

  歐洲部分國家,尤其是法國在二戰(zhàn)的混亂中充滿校級頹廢情緒,尤其是知識分子在面對這樣的世界時不知所措,出現(xiàn)了孤獨、苦悶的情緒,因找不到出路而變得放蕩不羈,于是,存在主義這種標榜個人生活和自由的生活方式成了倍受歡迎的生活方式。尤其是資產(chǎn)階級和知識分子把它當作最時髦的哲學。至50—60年代,存在主義哲學成為全歐最流行的哲學思潮。

  二、存在主義哲學的思想內(nèi)涵

  1、存在先于本質(zhì)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問題,“存在先于本質(zhì)”是薩特的一個觀點,也是他存在主義哲學的出發(fā)點。他將存在分為兩種即“自在的存在和自為的存在”。在他看來,存在指的是“人的存在”,本質(zhì)則指的是特質(zhì)、特性,是某一物所應有的固定不變的東西。存在先于本質(zhì),存在在前,本質(zhì)在后,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造就自身,希望自己是什么,這樣才會有人的本質(zhì)。薩特所主張的存在實質(zhì)上就是個人的自我精神或自我意識。

  存在主義認為,人只能通過實際行動去體驗人的存在,人的存在的過程是人實際所感受到的過程,也就是所謂在存在中感受的過程,即煩惱、冒險、死亡是人的存在的基本內(nèi)容。薩特認為,要成為他自己,必須通過自己的行動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只有這樣才是存在,才是有意義的。

  2、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

  薩特認為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我們來到這個混亂的、瞬息萬變的世界中,面臨各種變化,在不定中生存,面對未來、渺茫不知,死亡隨時會纏上我們。人們在恐慌中生存,在痛苦中掙扎,這樣的生活令大家感到厭煩、痛苦。人們在孤獨無依的生活中掙扎、找不到出路。因此人們開始報復社會,用自我的方式生存,為了占有物質(zhì)資料,人們互為手段,相互利用,自相殘殺,因此薩特說“他人就是地獄”,每個人對于他人來說都是殘暴的,都是敵人。那個消極的社會帶給人們的只有痛苦、悲哀、絕望。因此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

  3、選擇是自由的

  薩特認為人是自由的、而且是絕對自由,不受任何人、任何事情制約。他把自由看做是人與生俱來的東西,自由是無理由的,任何時候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選擇,同時也有不選擇的自由。人做了俘虜,有選擇逃跑的自由、自殺的自由;當了奴隸也有選擇反抗奴隸主或者不反抗奴隸主的自由,人永遠是自由的。

  自由是存在主義的精髓,是存在主義的核心,人在做任何事情時都是自由的,都有自己選擇的權(quán)利。薩特認為,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由選擇自己生活方式、作為與不作為的權(quán)利,人是自由的,不受任何人的約束?!叭绻嬖诖_實先于本質(zhì),人就永遠不能參照一個已知的或特定的人性來解釋自己的行動,換言之,決定論是沒有的——人是自由的,人即自由?!盵3]

  三、對薩特存在主義哲學的文學闡釋

  “安德烈·莫洛亞指出:存在主義作家的成功之處‘乃是把哲學運用于小說和戲劇,為小說和戲劇增加了分量,帶來了反響。反過來,小說和戲劇賦予存在主義在現(xiàn)代思想中一種不經(jīng)這些作品體現(xiàn)便永遠不會有的威力。’”[4]薩特的文學作品對他存在主義哲學觀思想的闡釋也恰到好處。

  在他的早期作品《惡心》中,主人公洛根丁通過自身對外界的感受,對混亂的世界感到惡心、困惑、恐懼、迷茫,這些心理活動構(gòu)成了文章的主線,展示了一個孤獨者的全部生活。剛開始希望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營造一個美好的生活,可是在現(xiàn)實的打擊下最終以失敗告終,依舊孤獨終老。洛根丁所生活的世界里讓他感覺到恐懼、迷茫,正是這些因素造成他強烈的孤獨感,因此更進一步體現(xiàn)他“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哲學觀點。

  而在他的另一部小說《墻》中薩特正式提出了自我選擇的問題。主人公伊比埃塔在宣布死刑后,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心理恐懼、痛苦、內(nèi)心孤獨,臨死前,報了必死的心,為了戲弄敵人,看敵人笑話時說戰(zhàn)友躲在墳墓里,豈料這個惡作劇卻弄假成真,戰(zhàn)友真的躲在墳墓里,并被擊斃,而他卻因揭發(fā)戰(zhàn)友意外的活下來。聽到這個消息后,主人公暈倒在地。這個結(jié)局凸顯了既有偶然性又有荒謬性的世界。充分體現(xiàn)了薩特的哲學思想:世界是荒誕的,人生是痛苦的,選擇是困難的現(xiàn)象。連死的選擇都那么困難,那么痛苦。

  薩特的哲學思想在他的很多文學作品中都有體現(xiàn)。人們生存的社會讓人感到不安,動蕩,在社會中感到孤獨,感受不到任何溫暖,在面對這些情況時,人們只能在恐懼、孤獨中生活,在痛苦中掙扎,選擇雖然是自由的,但其人生更是痛苦的。

下一頁分享更優(yōu)秀的<<<薩特哲學論文

2526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