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語文學習 > 國學知識 > 國學經(jīng)典 > 國學經(jīng)典《論語·學而》

國學經(jīng)典《論語·學而》

時間: 嘉洛1198 分享

國學經(jīng)典《論語·學而》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今日佳句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論語·學而》

  寫作指導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出自《論語·學而》篇,是孔子弟子有子說的一句話,全文是:“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可以有兩種解讀。一種是,孝悌是仁之本。孝和悌愛的是近親,然后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產(chǎn)生了泛愛眾、博愛。由此可見,孝悌是仁愛的源頭。另一種是,孝悌是為仁之本。仁是泛愛,包括許多方面,而愛近親的孝悌是施行仁愛的根本。

  知句論事

  儒家主要關注人際關系,認為人際關系的根本在于家庭內部,首先是子女對父母的孝,其次是弟對兄的尊重。

  秦漢以后,增加了夫妻關系和君臣關系,于是有了三綱的說法。漢代特別重視孝,以孝治天下,有了舉孝廉的選拔人才的制度。除了漢高祖和漢光武帝,漢朝皇帝的謚號中都有個“孝”字。當時人認為,一個人對自己有養(yǎng)育之恩的父母都不孝敬,就不可能對別人有愛心,對別人沒有愛心,就當不了好官。因此,人才培養(yǎng)的第一步應該是家庭教育,這是關鍵期。這一時期是基礎,重點在于培養(yǎng)小孩尊敬老人、孝順父母,養(yǎng)成勞動習慣、服務意識。一是孝親敬老,二是勞動奉獻,有了這兩條,就有了立德成人的基礎,就有了廣大的發(fā)展空間。

  立本與生道的關系是復雜的理論問題。有子在這里只是將孝悌看作“本”,而將仁德視為“道”。

  知識寶盒

  有若(前505或518~?),春秋末年魯國人。字子有,后被尊稱為有子。他勤奮好學,能較全面深刻地理解孔子的學說,尤其重視“孝”道。主張藏富于民,稱“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顏淵》)因他品學兼優(yōu),且“狀似孔子”,孔子死后,曾一度被孔門弟子推舉為“師”。有說《論語》即為有若的學生編輯而成。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卞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平陰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稱“先賢有子”。


國學經(jīng)典《論語·學而》相關文章:

1.國學經(jīng)典的演講稿

2.國學經(jīng)典《論語》原文

3.國學經(jīng)典論語教學設計

4.國學經(jīng)典《論語》介紹

5.《論語·學而》讀書心得: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406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