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后有感
《論語》是我國經(jīng)典讀物,涵蘊了我國的文化經(jīng)典。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分享的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后有感的相關(guān)文章,歡迎閱讀!!!!!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后有感篇一
《論語》是我國經(jīng)典讀物,涵蘊了我國的文化經(jīng)典。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用精短的語言告訴我們怎樣和朋友交往、怎樣孝敬父母、怎樣解決事情、怎樣……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是在說:“孝順父母,順從長兄,而喜好觸犯上層統(tǒng)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tǒng)治者,而喜歡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長兄,這就是“仁”的根本。“義”是在仁的基礎(chǔ)上理解的,即:一個人在社會中要做到為人所想,去幫助別人“禮”讓我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復禮”!大家要是都謙讓一點,不就好了嗎?“智”我覺得就是知人之言為智!也就是明白別人的道理,使自己更好的向前發(fā)展!其實,我們現(xiàn)在都是在學習前人給我們留下的經(jīng)驗!我們只有了解了其中的道理,才會明白自己在社會上的意義!當然對身邊人的意見應該是選擇好的,有利于個人和社會發(fā)展接受!“信”是我們一直在提倡的誠信。從我們的先祖開始就提倡“信”,而當今社會有時卻缺失了傳統(tǒng)文化的美德!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發(fā)揚《論語》中的道理。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個“少年君子”
我們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諧的社會,沒有仁義禮智信不行的!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美好,社會越來越和諧!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后有感篇二
讀了《論語》一書,我感觸很深,不但學到了許多知識,而且還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華。
所謂《論語》,即孔子及其弟子編纂的關(guān)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它是我國一部最早的語錄體散文,其作者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是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文藝理論批判家,還是我國第一個系統(tǒng)闡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對中國的教育產(chǎn)生了巨大的深遠影響。
《論語》一書是孔子學說的體現(xiàn),孔子學說的核心是“仁”,即“愛人”這是孔子認為的最高的道德準則和品質(zhì)。
其中幾則令我印象頗深。
第一則當然就是開篇第一章的第一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學習知識以后,在一定的時候溫習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處而來,不也是快樂的嘛!別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惱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養(yǎng)高的人嘛!
多么勤奮的人,多么樂觀的人,多么大度的人,這樣的人不為君子誰為君子?這值得我們學習。學后復習,不僅會加強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還會從舊的知識中領(lǐng)悟到新的東西,就是“溫故而知新”,這樣豈不是一舉兩得?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而來,大家在一起討論共同的興趣、共同的喜好,一起交流生活、交流學習,真的是很快樂。別人不理解自己,這是很正常的事,因為世界上有這么多人,每個人的思想、喜好都不相同,我們沒有必要去為此惱恨、惱怒,應該用寬容大度的心去理解別人,去原諒別人,這樣的人才可以被稱得“君子”。
孔子不僅僅是勤奮、樂觀、大度的人,還是一個謙虛的人,在述而第七中的第二則: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里,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說,做到了哪些呢?孔子真是太謙虛了,作為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所說所做有很多都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一個如此重要的偉人,還說出如此自謙的話,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孔子還認為“茍志于仁矣,無惡也”。即如果一心一意培養(yǎng)仁德,就可以消除惡。的確,品德在一個人的人生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它決定著人的一生,不好的品德會使一個人丑陋、惡毒,甚至會讓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良好的品德會讓一個人美麗、善良,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可見,培養(yǎng)仁德是很重要的。
《論語》真的是一部很富有哲理的書,不僅僅是現(xiàn)在,甚至是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后,它都會激勵著人們不斷的積極進取,在各個領(lǐng)域,都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后有感篇三
“政”本就是“正”的意思。所謂政,就是以榜樣的角色,懷正心,走正道,辦的是為民為國的大善事、辛苦事。如何治理國家,,如何發(fā)展國家,所要的所需的便是一個“政”字,更是一個“正”字??鬃釉v過“政者,正也。”曾經(jīng)關(guān)于政的種種理論都被他一字而概之,一個“正”字更是確切的表達了它所有含義。如今看來,更是準確至極。
從建國初走到現(xiàn)在六十多年實屬不易,我們用汗、用淚、用流淌這的熱血終支起中華一片清晰遼闊的明天。當我們的生活漸漸好起來的時候,當棟棟大樓崛地而起的時候,當各族人民歡唱贊歌的時候,中國停滯不前了,他走不動了,他被那些蛆蟲蠶食得體無完膚,他被劣行的絲網(wǎng)纏足不堪前行,他終究被這貪婪的人性所羈絆住腳步了。當8月22日一聲“開庭”響起,所有不堪所有污垢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時,人民唏噓不已。__受賄貪污一案已鬧的滿城風雨,所謂官,所謂效力,所謂為國為民,所謂鞠躬盡瘁,到了他身上,都變作了空話。他一邊將與自己持有不同意見的人進行殘忍迫害,一邊花著重金雇傭那些文人、那些墨客將自己的“功績”大肆吹捧,塑造其“光輝形象”。他用盡心思,殘害著人民,又要蒙住他們的眼睛。他想吸盡中國的血,來喂飽他貪得無厭的靈魂。他一再瘋狂的索取著,卻忘了人民還會說,還會言,還會怒吼——他畢竟沒有掩住人們的心。他們扯開__骯臟的手掌,看清了走向光明的路,把他拉到烈日底下,曝曬著他所有的罪過和貪婪,他被陽光灼傷眼睛,他在掙扎,但他終究掙扎不過人民的怒火。他的一切都太容易得到,他的惰性越養(yǎng)越沉,他揮手即得百萬別墅,把奮斗了幾十年的我們所得到十幾平米安家之所的歡喜都當作了笑話。
所感所悲,只是無力嗤笑罷了。
貪污?受賄?不如說是人性的低劣齷齪。然而又有多少諸如此類的人?多少諸如此類的事?他們掩住人民發(fā)現(xiàn)他們罪惡的眼,又被想要把他們推入深淵的貪婪蒙住了眼,然后一步一步走進墳墓。他們躲進黑暗,然而黑暗只是星點,終會被陽光拽回光明。他們曾經(jīng)迷失過,曾經(jīng)走錯了路,曾經(jīng)模糊了“政”的意。如今悔過,卻已深陷墳墓,無力呻吟。
做“政”有何難?做“正”又有何難?難的是與貪性相戰(zhàn)罷了。勝了,你便會贏得萬千贊揚;輸了,你變輸?shù)檬苋f人唾棄。行政如做人,需行正,應如松,別讓劣性折了腰。推開黑暗吧,在被洗凈的光芒下,以奔跑沸騰出你的熱血,來燃起中華那光亮的太陽!
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后有感相關(guān)文章: